文化漫談:為什麼請人給予幫助或分享榮譽稱為“借光”?

中華文化已經深深烙印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了,用語用詞也很是講究,今天珣玗琪跟大家說說“借光”。

文化漫談:為什麼請人給予幫助或分享榮譽稱為“借光”?

“借光”已經是很普遍的禮貌用語了。比如進出擁擠的電梯、火車、公車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請別人讓路時,總是會客氣的說一聲“借光”,含有打擾別人,請別人給予自己方便的意思。那麼,為什麼要使用“借光”來比喻呢?

據載“借光”一詞典出《戰國策.秦策》。戰國時代,秦國大臣甘茂因遭奸臣讒言構陷,所以自秦國逃出後,準備前往齊國避難。

文化漫談:為什麼請人給予幫助或分享榮譽稱為“借光”?

甘茂一出函谷關,就遇到蘇代。甘茂問蘇代︰“您聽過江邊年輕姑娘的故事嗎?”蘇代回答說︰“沒有聽說過。”甘茂接著說︰“在江邊有許多年輕姑娘,常會聚在屋裡一起幹活,其中有一個姑娘家境清貧,買不起燈燭。

其他姑娘們因而嫌棄她,就聚在一起商量,想把她趕走。當這位家貧無燭的姑娘要離開時,她對姑娘們說︰‘我因為買不起燈燭,所以常常先到,我打掃屋子,鋪設坐席,你們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點餘光呢?如果給予我一點餘光,又能對你們有什麼妨礙呢?我自以為對你們是有幫助的,為什麼非要趕我走呢?’

文化漫談:為什麼請人給予幫助或分享榮譽稱為“借光”?

姑娘們商量後,認為她說的有道理,就讓她留下來了。”蘇代聽了便明白甘茂的處境,後來就引薦他到齊國,不久齊王就賜他為上卿,留他在齊國了。

“借光”除有請他人給予方便外,也用來比喻憑藉他人地位、名聲或榮耀而獲得利益。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上載:“久聞世兄才品過人,所以朝廷仿古徵辟大典,我學生要借光,萬勿推辭。”及清朝鄭燮《十六通家書小引》:“板橋詩文,最不喜求人作敘。求之王公大人,既以借光為可恥。”

文化漫談:為什麼請人給予幫助或分享榮譽稱為“借光”?

另外,請求別人指引路的方向時,也可以使用“借光”。如《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公子這番不似前番了,下了驢,上前把那人的袖子扯住,道:‘借光!東莊兒在那邊兒?’”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