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螞蟻金服為什麼要從阿里巴巴裡剝離出來?

風亂語

這個問題問出來我就能想到一堆人在下面喊因為阿里巴巴不是中國人的是日本人的馬雲是漢奸巴拉巴拉的,真是傻逼無窮盡也。不過阿里的確外資控股比例大,沒辦法,當年老外有眼光。

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首次公開招股)招股書。招股書中首次披露了阿里巴巴的股權結構。以機構持股來看,日本軟銀集團是阿里巴巴最大的股東,持股比例達34.4%。雅虎第二,持股比例為22.5%。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持股比例僅為8.9%。

而螞蟻金服推出的支付寶是掌控中國人的消費習慣和經濟命脈的金融產品,如果這個被外資控股的話非常的不安全,國家也絕對不會扶持,為了得到國家的扶持,讓支付寶能夠全民普及,他必須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純中國人持有的金融項目。

出於國家金融安全的考慮,所以當時螞蟻金服就在上市之前就轉移出來。

螞蟻金服在A輪融資之前,螞蟻金服的第一大股東是杭州君澳 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股份佔比為57.86%,股東背景是馬雲等阿里高管;第二大股東是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 ,股份佔比為42.14%,股東背景是馬雲和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謝世煌。

螞蟻金服的B輪融資對象仍主要是“國家隊”,其中包括了A輪投資者中國人壽在內的多家 保險公司 、中郵集團( 郵儲銀行 母公司)、 國開金融 ;以及新增戰略投資者中投海外和 建信信託 (建行下屬子公司)。


WiFi已連接

最新的消息:螞蟻金服和阿里再次聯合,2018年2月1日,互聯網圈平地起驚雷,阿里和螞蟻金服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將根據之前簽署的合作協議入股並獲得螞蟻金服33%的股權。

也就是說螞蟻再次迴歸阿里,而且以一個不同的形式,更加強大的體系迴歸。當初螞蟻金服剝離阿里的時候,馬雲還被很多人指責,說是從阿里偷走了支付寶。

當初為什麼要這麼做?

從支付寶的建立說起

馬雲曾經說過,在十幾年前,就在做支付寶這個東西,只不過當時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管制比較嚴格,因此支付寶遲遲沒有推出。因為沒有金融牌照,做這樣的項目是是要坐牢的。

然而,另一方面,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沒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電子商務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使得馬雲不得不對支付寶的進程著急,於是,他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讓支付寶橫空出世!

雖然,後面國家對互聯網金融的認可逐漸回暖,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申請牌照了。本該高興的馬雲卻高興不起來。為什麼,因為支付寶當時還在阿里,而阿里一半以上的股份來自於外資。而中國的外匯管制又是不完全開放,因此限制對有大量外資股份的公司發放金融牌照。

儘管馬雲拼命去跟外資談判,但都無果。不過想想也是,誰願意把到嘴的肥肉拱手讓人。最終馬雲不得不做出將支付寶剝離阿里這樣的決定。這才是主要的原因。

不排除有想上市的可能

雖說支付寶的建立一波三折,可以說是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的開山鼻祖。一切好像都是因為國家的限制才做出如此下策,然而,在剝離的同時,我想明白人肯定能夠想到,這樣就有機會迎來上市的那一天。畢竟都在開疆擴土,資本無罪,在不違背自己內心的情況下,能賺更多錢當然是更好。

馬雲說,螞蟻金服在接下來一兩年不會上市。而市場分析人士曾對螞蟻金服進行估值,如果螞蟻金服2018年IPO,估值在7472.4億元,如果在2019年IPO估值在10439億元,這還僅僅是IPO時市值,螞蟻金服的市場估值已經超過美國大名鼎鼎的金融巨頭高盛集團。

作為首富,我想這樣的結局顯然是能夠預判到的。而說不上市的真正原因想必肯定是還沒有到上市的時候。17年年底的現金貸問題中,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借唄突然被降額了,槓桿率過高反應了螞蟻金服的業務還並沒有成熟到需要擴大規模上市,內部還需要做出更多的調整,這才是不上市的真正原因。

但後期螞蟻金服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阿里,而馬雲在螞蟻金服的股份佔比過半,他也極有可能像世界首富衝擊。


鋅財經

2014年10月,螞蟻金服正式成立。它致力於打造開放的生態系統,為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務。螞蟻金服旗下有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螞蟻金融雲、螞蟻達客等子業務板塊。馬雲的螞蟻金服為什麼要從阿里巴巴裡剝離出來?有以下幾個可能:

首先,保障中國用戶自身的金融安全。央行曾經發布了一個新的政策,叫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該政策規定,從事第三方支付的企業必須向央行申請許可證,而申請者必須是“境內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和消費數據是關乎國家金融安全的事,讓外資股東控制存在非常大的風險。而阿里巴巴是一家有外資控股的股份公司,所以,將涉及第三方支付的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獨立出來,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去考量的。

其次,馬雲希望加大對自身團隊螞蟻金服的管控權。有專業人士分析稱,將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裡剝離出來之後,馬雲和自身團隊能夠更好地獨立享受螞蟻金服未來發展的紅利,因為在阿里巴巴,馬雲所佔的股份其實很少。一旦螞蟻金服從阿里巴巴獨立出來後,以馬雲目前的財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來說,就不再需要出讓大量股權引入外資資本,從而能夠更好地掌控螞蟻金服。


鎂客網

隨著阿里巴巴成功上市,螞蟻金服融資也悄然開工,作為馬雲佈局的三駕馬車之一,這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相比此前阿里巴巴一路坎坷、多年深陷控股權之爭,這次螞蟻金服融資乃至上市,既有阿里電商業務背書,又有未來金融想象空間,誰又能搭上這一班順風車?

阿里享有絕對話語權

2月10日,市場傳聞,螞蟻金服正在進行首輪戰略融資,其中會涉及到很多“國字頭”基金,緋聞對象分別有社保基金、國開金融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分別入股5%、3%和3%。在這次融資中,螞蟻金服估值有望達到300億美元規模。

其中,緋聞之一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屬於中國郵政集團旗下業務。2014年6月,阿里巴巴曾與中國郵政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內容就包括金融業務部分。另一大緋聞對象國開金融,曾在2012年阿里巴巴股份贖回中參與入股。

對於首輪融資傳聞,螞蟻金服內部人士並未直接置評,不過同時表示,“這個事情很快就會有結果。”

根據此前螞蟻金服官方披露信息,

在股權結構上,40%由阿里員工持有,剩餘60%股權則用以引進戰略投資者。螞蟻金服CEO彭蕾曾經表示過,如果支付寶上市,出於政策原因,投資者將以內資為主。但另一方面,阿里上市前夕重新簽訂的支付寶補償協議又埋下了伏筆

相比2011版協議,新協議最大變化就是為阿里重新入股螞蟻金服提供了可能。協議約定,在監管許可情況下,阿里巴巴可以選擇繼續分享螞蟻金服每年37.5%的利潤,或者獲得33%增發股份。這也就意味著,如果阿里獲准入股,只有剩餘20%多股權可以用來引入機構投資者,而目前傳言3家投資機構,合併股份已經達到了11%。

更為重要的是,目前螞蟻金服40%股份都屬於阿里系統,其中,馬雲個人持有7.3%股份,如果未來阿里再入股,或者可以繼續分享螞蟻金服37.5%利潤,則馬雲和阿里巴巴對螞蟻金服依然有絕對話語權。即便有第三方戰略融資進來,其話語權微小,就像之前入股阿里巴巴一樣,只是搭乘順風車。

“螞蟻”身價值多少

經過兩年多籌建、擴張,螞蟻金服已然成為全業務金融集團。

目前螞蟻金服已涉足支付、微貸、基金、保險、理財、徵信等多個業務領域,旗下擁有支付寶、餘額寶、招財寶、小貸業務、眾安保險等多個品牌,此外,包括網商銀行、芝麻信用等新興互聯網業態,2015年初以來也在陸續籌備、測試之中。

相比之下,支付寶依然是螞蟻金服最為閃耀的資產,經過10年發展,業務最為成熟、完善,尤其是最近兩年以來,開始規模盈利,被認為是阿里系最值錢業務。

根據阿里招股書披露信息,2012-2014三個會計年度,支付寶支付給阿里巴巴集團的稅前利潤分別為2700萬元、2.77億元和17.64億元,按照雙方49.9%利潤抽成比計算,則支付寶在相應會計年度,稅前利潤分別為5411萬、5.55億和35億。

隨著支付寶規模盈利,不斷拓展新的金融業態,其市場估值也一路水漲船高。投行機構Pacific Crest Securities去年12月份披露的一份報告顯示,支付寶估值大約在600億美元左右,而整個螞蟻金服估值大約在700億美元。

今年1月,螞蟻金服以“首家互聯網個人徵信服務”的噱頭,在支付寶平臺上,啟動了芝麻信用測試服務,並初步實現與租車、酒店入住等消費場景打通;另一大業務微商銀行,據前述螞蟻金服人士透露,3月份是籌建期限,公司希望在5、6月份能夠開業。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如果芝麻信用、微商銀行未來正式啟動商用,螞蟻金服就可能切入到更深入的金融業務,一旦形成平臺架構效應,不再限於現有阿里生態,其未來增值空間就會更大。

值得注意是,和之前阿里巴巴四處投資,被質疑是為補齊短板、鞏固資本市場高估值一樣,螞蟻金服相關佈局投資也遭遇了估值猜疑。

在最新一輪傳聞中,螞蟻金服估值已經達到了300億美元規模,同時,也有媒體報道稱,螞蟻金服最新估值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規模。

上市地點迷局

但與此同時,螞蟻金服上市也已蘭舟催發。

2014年雙十一期間,馬雲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提及過金融業務上市問題,稱未來支付寶一定會上市,並表示希望在A股。“由於各種原因,阿里巴巴沒有辦法在A股上市,希望支付寶有這個機會。”

馬雲這一表態引發了關於螞蟻金服A股上市的猜想。不過,本月初,有外媒傳言,螞蟻金服計劃在2016年IPO上市,並稱其估值已經達到500億美元。當時身在香港的馬雲,則有了另一番說法,“希望螞蟻金服某個時候,在亞洲市場掛牌上市。”

相比A股市場,這一說法模糊了許多。同時,馬雲延續此前阿里巴巴上市太極風格,不就上市時間、地點做出評價,並聲稱,“螞蟻金服今天還只是嬰兒,現在就說它會嫁入誰家還為時尚早。”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恐怕最終上市,螞蟻金服也會像阿里巴巴一樣上演選擇迷局。

同時,阿里巴巴去年在美股IPO創紀錄融資250億美金,成為市值最大上市公司之一,曾引發國內資本市場錯失IPO大單、肥水外流的爭議。如今,螞蟻金服作為純內資公司,迴歸A股似乎顯得順理成章。但如果在A股上市,對螞蟻金服而言,同樣存在政策障礙。

據長城證券併購部總經理尹中餘介紹,A股IPO一直存在股份發起人不超過200人限制,包括聯想控股、華為等公司,都存在員工集體持股的情況,嚴格意義上,不能去A股IPO。

按照目前螞蟻金服的激勵機制,其40%股份也有很大部分由員工持股,如果前往A股,政策壁壘又如何突破?


秦皇島門戶

這叫公司遊戲,可以讓公司賺更多錢,更少的上稅,更好的規避風險。你可以看到一個大的公司,有很多小的子公司,分公司,等等。而公司往往還會向公司的股東購買專利使用,商標使用。A子公司需要向B子公司支付知識產權的使用費等等。具體到螞蟻金服這個事,可以這樣理解。

近日,螞蟻金服的名字已經變更,2016年12月28日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過上市經驗的馬雲正在布的局我們應該有所覺察。

在往前一些時日,2016年4月26日,該公司已完成B輪45億美元融資,估值超600億美金。而馬雲是絕對的大股東,在經過C輪,D輪最後上市,馬雲的財富,想想都可怕。

這裡就來說說馬雲到底佔了多少的股份,支付寶公司2004年成立,2010年8月6日阿里巴巴集團將股權轉讓給浙江阿里巴巴。交易完成後,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將支付寶收為全資子公司。螞蟻金服目前有23個股東,前三位股東分別為浙江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股42.28%,浙江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股34.15%共計76.43%。第三大股東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佔股4.66%。

持股42.28%的君瀚投資由杭州雲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控制和管理,此公司由馬雲100%持股。君瀚的另一個有限合夥人為君潔股權投資,君潔投資作為員工持股平臺間接持有螞蟻金服的股份。持股34.15%的君澳投資實際也由杭州雲鉑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控制和管理,此公司由馬雲100%持股。通過以上分析,馬雲個人對螞蟻金服76.43%的股份有絕控制權,成為螞蟻金服的實際控制人。

阿里巴巴集團的絕對控股權是在軟件銀行,曾經還有雅虎。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中國人手裡。馬雲在創業之處就通過合夥人制度,將各家股東的權利牢牢套在手裡,最後包括與軟銀以及雅虎談判,獨立螞蟻金服。當時螞蟻金服的估值30億美金。在軟銀退出後的今天,估值600億美金。是當時的20倍。

一句話說完,當年軟件銀行投資了馬雲才有今天的阿里帝國,但是總是聽外國人的話語,不是中國企業家的風範。望採納。


非常61147046358

這就是2010-2011年發生著名的“支付寶VIE”事件。

首先解釋下VIE:全稱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可變利益實體。所謂VIE模式,就是在境外或者海外成立一個空殼公司,然後通過這個空殼公司和境內——也就是在中國的公司——簽訂一系列協議,然後通過這些協議完完全全控制境內這家公司的這麼一種結構。其主要原因:我們國家的有些行業是禁止或者限制外資進入的,比如互聯網、媒體等等行業,這個VIE的設置主要是為了讓阿里巴巴能夠順利在海外上市搭建的。

互聯網的發展確實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這些企業能到海外上市,目的是拿外國投資者的錢來發展我們自己的事業,這是一件好事;但同時,媒體、文化、出版、互聯網等等行業,相對敏感,應該加以引導和監督,所以讓VIE模式走得太遠,也是不符合我們國家利益的。

阿里巴巴集團100%控股一個境外註冊的公司,叫做Alipay E-commerce,而這個Alipay E-commerce,再100%控股當時的“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也就是擁有支付寶的公司。

“支付寶VIE事件”就是2009年6月的時候,支付寶70%的股權以1.67億人民幣的價格轉讓給了剛才我們提到的“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螞蟻金服”的前身)。而這家公司是馬雲和謝世煌兩個人全權控制的,也就是一家純內資公司。2010年8月,支付寶剩下的30%也被轉讓給了這個“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1.65億元。兩次轉讓價格加起來是3.3億人民幣。

當時馬雲給出的這麼做的解釋是:之前央行出臺了新政策,要求非支付機構企業做備案登記,他說:“這個政策出來以後,我們覺得外資控股可能會麻煩,於是將100%的股權轉讓到了內資公司。”

當時央行確實後來發佈了一個新的政策,叫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後來人們簡稱“二號令”)。二號令規定,從事第三方支付的企業必須向央行申請許可證,而申請者必須是“境內依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和消費數據是關乎國家金融安全的事,讓外資股東控制存在很大風險的。

而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大股東的雅虎,對於馬雲轉移支付寶的行為極為不滿。在這次事件裡,一向聲譽非常良好,深受敬仰的馬雲被描繪成了一個“小偷”,而背後反映的整個經濟和政治問題在當年也是鬧得沸沸揚揚,引起了多方的爭論。

另外,還有人認為馬雲是“藉助央行禁止外資的政策機會,以3.3億人民幣這個極低的價格,私自將支付寶轉移到自己控制的內資企業,從而增加自己與雅虎談判股權回購的籌碼。”——因為當時雅虎佔整個阿里巴巴40%的股權,實在太多,馬雲一直想回購一部分攥在雅虎手裡的股權。

後來隨著時間流逝 ,馬雲被證實並沒有像有些人傳的那樣中飽私囊,他當時要撕毀VIE協議原因是因為當時,央行在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前夜,向所有申請者發函詢問,是否有外資控股,包括協議控制。而馬雲當時“根據審批的形式”,自作主張地單方面終止了VIE,以100%內資的方式申請了支付牌照,從此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團就再也沒有控制關係了。而終止VIE的第二天,馬雲就召開董事會告訴雅虎和軟銀兩大股東,提出可以通過談判來補償他們的利益。

馬雲真正的錯誤在於他的“先斬後奏” 。而他與楊致遠和孫正義的真正矛盾在於,雅虎和軟銀認為用VIE是可以繞過監管拿到牌照的,而馬雲自己的判斷是,儘管央行沒有明說,但只要是VIE結構的支付寶是不可能拿到牌照的。所以在支付寶生死存亡、千鈞一髮之際,馬雲做出了這個“先拿牌照再說,之後再補償”的決定。用他自己的話說,這個決定 “雖然不完美,但是唯一且正確”。

“孫正義、楊致遠不理解中國實際情況,照搬美國經驗。但是支付寶成立這麼多年來,每個季度我們都要向央行彙報,把所有的錢交給工商銀行進行監管,做得不好,我們就進監獄了。”

現在再回頭看,我是傾向於認可馬雲的說法的——這個決定雖然不完美,但是可能是唯一的答案。

在這個過程中,馬雲的做法也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穩定性,做出了一個不好的示範。但商業從來都沒有真正的對與錯,有的只是在不同條件和環境下最真實的博弈和妥協,而在這之中見到的人性,才是最令人唏噓感嘆的。


火理財

原本,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是屬於阿里巴巴體系裡面的。後者,馬雲和他的團隊把支付寶分拆出來了,這才有了螞蟻金服。因為這個事情,馬雲和雅虎鬧的很不開心。在很多人心中也留下了一個疑團:同屬馬雲旗下的公司,為什麼螞蟻金服獨立運作?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複雜。這裡簡單為大家分析一下:

馬雲希望加強對金融業務的掌控

眾所周知,軟銀和雅虎才是阿里的大股東。也就是說阿里巴巴的大部分利潤都歸屬於這兩家公司,可想而知,馬雲和他的團隊並不是很高興。隨著電商業務的發展,支付寶也不斷髮展壯大,這讓馬雲看到了金融業務的苗頭。因此,為了吸取“教訓”,馬雲將支付寶拆分出來,獨立發展成為螞蟻金服。對於螞蟻金服,馬雲看得非常緊,始終處於絕對控股的地位。對於馬雲來說,螞蟻金服才是他的“親兒子”。雖然阿里成立更早,但總感覺馬雲在螞蟻金服上傾注的心血更多。

金融業務可以獨立融資上市

馬雲是個大戰略家,很早就看到了金融業務的巨大價值。於是,他決定把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體系中分拆出來。到了後面,就有了現在的螞蟻金服。在螞蟻金服的發展歷史上,有幾個關鍵性的融資節點:第一個是在2015年7月,螞蟻金服獲得了全國社保基金、春華資本、雲鋒基金等機構投資的的120億元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450億美元。第二個是在2016年4月,螞蟻金服完成了45億美元的B輪融資,投後估值約為600億美元。第三個是在最近,螞蟻金服希望從華平投資、淡馬錫控股公司等機構手中籌集至少100億美元,投後估值將會達到1500億美元。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螞蟻金服的融資金融屢創新高,目前已經是全球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根據媒體的報道,螞蟻金服極有可能在2018年上市。

馬雲希望發展國際化業務

如果是阿里巴巴電商平臺的主戰場在國內,那麼螞蟻金服就承載了馬雲的國際化夢想。從全球的電商行業來看,亞馬遜已經成為超級霸主,業務遍佈全球。如果阿里巴巴與亞馬遜爭奪海外市場,勝負很難預料。但是互聯網金融業務就不一樣,國內的公司實際領先於歐美的公司,特別是在移動支付方面。因此,在最近幾年,螞蟻金服通過支付寶開始向海外大規模拓展,目前已覆蓋歐美日韓等眾多國家和地區。對於馬雲來說,阿里巴巴是“長子”,螞蟻金服是“小兒子”。跟大多數家庭一樣,吃苦最多的一般是長子,但更受寵愛的卻是“小兒子”。“長子”更多是來守住“江山”,而“小兒子”卻可以去海外開拓業務,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行走在創業路上,追逐光榮與夢想


光榮與夢想1987

那個時候是叫做支付寶的,不叫做螞蟻金服,後來獨立出來的支付寶和其他的一些業務組合成為了螞蟻金服,也就是現在的金融巨頭。那麼為什麼馬雲要把支付寶獨立出來的?

阿里巴巴主要是由電商組成的,也就是我們平常看到的淘寶和天貓,但是作為在線銷售物品,是需要一種新的支付的工具的,作為一種連接買家和賣家的工具,支付寶就是這樣誕生了,但是支付寶是涉及到金融的,而且當時的支付寶是屬於阿里巴巴的,阿里巴巴又是一家外資,日本軟銀是當時的最大的股東,國家當時對金融的管理很嚴格。

金融是國家的命脈,所以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命脈掌握在其他人的手上,所以外資的金融機構就會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果想要打破這些限制,就必須要把支付寶變為一家獨立的公司,變成一家由中國人控制的公司。

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支付寶事件,為此,馬雲也和阿里巴巴的股東軟銀和雅虎產生了一些小的不愉快,因為沒有事先經過董事會的同意,為了平息這樣的事情,後來的螞蟻金服就需要給阿里巴巴每年繳納稅前的37%的利潤作為技術服務費和知識產權費等等,並且規定了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轉化為螞蟻金服的33%的股份。

總之,把螞蟻金服的前身支付寶從阿里巴巴獨立出來,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如果獨立出來,支付寶可能就是一個在線購物的附屬的工具,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成為支付的平臺和流量級的入口。獨立才可能更好的發展自身,不斷壯大自己的業務和模式。


奔跑小車車

首先,根據互聯網上的公開資料,2003年10月18日,淘寶網首次推出支付寶錢包服務。2009年7月,在阿里巴巴的董事會上,馬雲和雅虎楊致遠曾經“就支付寶的問題討論並確定,將其70%的股權轉至一家內資公司名下,即支付寶的控股方“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後來更名為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再後來就是螞蟻金服集團。

2011年6月中旬,有說法是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另一家中國內資公司。彼時,馬雲、陸兆禧、彭蕾等阿里高管以股權為紐帶,通過兩家合夥制企業控制了浙江螞蟻金服,馬雲是浙江螞蟻金服的實際控制人。對於支付寶的剝離,阿里巴巴的大股東雅虎在當時心有不甘。但是,對於馬雲來說,這麼做的原因有幾個。

第一個就是支付寶為了拿到當時的第一張牌照,必須要轉化為內資。而如果支付寶沒有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出去的話,因為阿里巴巴的大股東是日本軟銀集團和美國雅虎,所以很難拿到支付牌照,也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第二個原因,對於阿里巴巴集團和馬雲等創始人,在阿里巴巴不是大股東,雖然日本軟銀孫正義非常支持馬雲等人,但是,從長遠來看,將支付寶剝離出去,有助於增強馬雲等人在阿里巴巴的話語權。

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對於如今的支付寶,不僅支持在淘寶、天貓等阿里系電商平臺使用,也滴滴出行等第三方平臺接入。如果支付寶始終是阿里巴巴集團的一個產品,顯然不利於支付寶接入到更多的第三方平臺。當然,這種剝離不會從實質上切斷支付寶和阿里巴巴的緊密聯繫。但是從形式上,螞蟻金服是一家和阿里巴巴平行的公司。


YY胡

說到馬雲,我們自然而然想到馬雲旗下的兩大集團阿里巴巴和支付寶(螞蟻金服),不得不說,這兩家企業非常有前途,不僅阿里巴巴壟斷了大部分電商市場的份額,支付寶也成為了移動支付領域中的老大,

而阿里巴巴董會主席馬雲在參加一則欄目訪談的中說到:最艱難的不是創辦阿里巴巴,而是把支付寶變成內資企業是這15來最艱難的一次決定。那麼,為什麼馬雲當年要把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中剝離出來,然後在成為一家公司呢?

其實早在2004年,馬雲最初的想法是為了讓消費者更方便,便捷的在淘寶上購物,而支付寶也是基於淘寶這個平臺而開發出來的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

雖然,方便了消費者購物,但是,對於阿里巴巴來說則“變向”的增加了員工的成本和工作量,也因為此事,馬雲和雅虎的“感情”破裂,在項目戰略方面,雅虎卻成了馬雲的“阻礙”。

隨著相續幾年的相處也並無大礙,不過,在2011年,馬雲為了獲得國內支付牌照“先斬後奏”拿到牌照後,才將此事通知董事會,再次激化了馬雲與雅虎的矛盾,使海外資本市場對中國市場產生了不信任的情緒。

而根據網上爆料,把支付寶變成內資企業是源於央行要求,並且央行要求不存在外資分成,再加上,由於時間緊迫馬雲沒來得及與董事會股東溝通,在沒有任何股東簽字的情況下,就憑藉著自己的“手段”把支付寶變成私有化了。

當然,更具體更詳細的細節,馬雲也曾經高調宣稱:支付寶應該只屬於中國人的,至於馬雲憑藉著自己的手段把支付寶從阿里巴巴集團剝離出來的細節,馬雲說,要等他80歲還活著的時候,在來和大家講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