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孩子的高考,怎麼家長比孩子更緊張?

又是一年高考季,這意味著又到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時候了。對比心急如焚的家長,考生們儘管表面淡定,但難免內心火熱,偶爾焦慮,就怕在這場關鍵的戰役中敗下陣來。

近日一個孩子向達人教育網的專家諮詢,我們來看看怎麼回事?

明明是孩子的高考,怎麼家長比孩子更緊張?

高考倒計時了,這位卻經常失眠,無法靜心複習。只因為家裡有一個一直嘮叨的媽媽:

媽媽常常如同"緊箍咒"一般地提醒"高考種種相關問題",雖是好心,卻引起了孩子反感,這位學生甚至說:"我學習最大的麻煩就是我媽,老師你把我媽媽搞定了,我就好了!"

到底是孩子高考?還是家長高考?

一個調查顯示,高考前超過80%的高三家長感到壓力較大或很大,而感到壓力較大的考生僅有60%。顯然,"高考焦慮"在家長身上體現得比學生還明顯。

報告顯示,面對這種壓力,家長們會有8種焦慮表現:

1.短期內體重呈現下降趨勢;

2.對孩子身體情況過分擔心;

3.常常會下意識地叮囑孩子"不要有壓力";

4.睡眠質量不好;

5.工作質量有所影響;

6.除了高考,對其他事情的關注度不高;

7.疏於關心家庭其他成員;

8.常藉故對其他家庭成員發脾氣。

家長可能擔心孩子成績不好,擔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學,擔心孩子沒有一個好未來,這種焦慮都是正常的。因為這包含著"家長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好"的美好期望。

家長雖不直接參與學習,但面對高考,卻一樣不知所措。

迴避型家長:

孩子:"爸媽,我回屋複習去了。"

爸爸:"好的,你去吧,我們無所謂的。"

媽媽:"噓!別跟孩子談高考,不給孩子壓力。"

高估型家長:

孩子:"爸媽,我回屋複習去了。"

媽媽:"去吧,別太緊張,北大清華人民大,隨便選!"

爸爸:"對,我們支持你!"

低估型家長:

孩子:"爸媽,我回屋複習去了。"

媽媽:"哦,你隨意,能考上大學就行。"

爸爸:"對,我們支持你!"

關注型家長:

孩子:"爸媽,我回屋複習去了。"

媽媽:"好,給你水果放旁邊,不要光學習,身體才是本錢!有需要就叫我,隨叫隨到。"

爸爸:"嗯,加油!高考是人生轉折點,要記得查漏補缺!"

雖然家長都是一切為孩子,可是往往適得其反,怎麼做感覺都不對。面對壓力,我們神經緊繃,就像拉滿的弓弦,不知道哪一刻就會崩潰!

這種時候,往往會言多必失,說多錯多!過多的苦口婆心,給孩子的是無形的壓力,考前一週,我們要做的只有:閉上嘴巴!

我們不能對孩子說以下"忌語":

忌語一:不要忘記的目標,成敗在此一舉

過分強調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此時的孩子壓力已經很大,不要在徒增孩子的煩惱。

忌語二:模擬考那麼好,高考肯定沒問題

模考畢竟不是真槍實彈的考場。提醒家長,千萬不要給孩子不切實際的高期望值,這樣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壓力,到時候很有可能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揮。

忌語三:考不上也沒事,大不了明年我們再重新複習。

很多家長希望用這樣的話來給孩子減壓,幫他們寬心。其實,大部分考生對這句話非常反感,他們覺得還沒有高考就說這話,就是家長對他們能力的一種否定。

忌語四:什麼都別管,只要專心準備考試就好!

這會從側面加大考生的壓力,實際是在提醒孩子,考試是高於一切最重要的事情。建議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緩解過度緊張的神經以及對考試的過度注意。有事可做總比干著急好。

忌語五:趕緊睡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睡眠對考試很重要,但是不要讓孩子提早上床休息,還是要按照原有的作息規律。這兩天適當地翻閱一下書本,這樣做不僅使這些重點內容始終在大腦中處於待提取的激活狀態,而且可以使孩子心裡踏實。

忌語六:再堅持一下,考完試,你和爸媽就都解放啦!

孩子聽到這話,會感覺自己是家長的負擔,好像爸爸媽媽這麼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這是一種壓力哦,更會造成關係的緊張。

明明是孩子的高考,怎麼家長比孩子更緊張?

嘮叨的結果只能徒增孩子的心理壓力,現在的我們需要多貢獻耳朵,當個好聽眾,孩子此時只想順其自然。

複習這類事情,老師早就安排好了,孩子也有自己的複習計劃,我們只要閉上嘴巴,不要讓孩子感知到我們的焦慮就好。

所以啊,各位家長們請相信你們的孩子已經做好準備了,不多言,靜候佳音就好。

達人教育網在此衷心祝願每位考生都能金榜題名,前途似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