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請讓我在你之前離開

最近朋友圈裡流傳一段視頻,是袁詠儀和張智霖夫婦參加真人秀裡的一段對話。

張智霖讓袁詠儀說出她最希祁的願望,他老婆說:第一,不要在兒子面前反對我,要反對回房間再反對。然後又補充:記住,這個要記住~~~, 張智霖就一直在那裡點頭。袁詠儀又說:第二,把你所有的錢全都給我。張智霖愣了一下,答:那我們家要破產的。因為袁詠儀超級愛買包包,張智霖接著說:我們的家很快會變成一個包包家。他老婆趕緊答:不會的,我答應你。張智霖想想咬著後槽牙說:好的!

最後,袁詠儀說了第三條:第三,你要等到我死以後你才能死。張智霖有些不明所以,說:這是天意來的,不是人能控制的。他老婆更乾脆,回了一句:我不管!

如果可以,請讓我在你之前離開

第二天,大家同行,又聊起她說的第三條,袁詠儀說:因為不想看到自己愛的人離開。張智霖看著自己老婆,一臉溫柔:我儘量,我儘量做到

於是,想起前一段時間,聽聞楊絳先生的去世的消息。當時想的卻是,或許對於楊絳先生本人,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仨"終於在另一個世界團聚了。

楊絳先生的書,我讀的不多,鍾愛《我們仨》。無它,喜歡裡面吃飯、睡覺、養貓、帶孩子的煙火氣息。說起來,文人是做了份文字的工作,生活裡,大抵也都是普通人最凡俗的那些七七八八。讀起來,由不得的親切。

只讀到最後,楊絳先生寫:"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一九九七年,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未,鍾書去世。我們仨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

眼睛裡竟由不得酸澀起來。最愛的兩個人相繼離去,剩下的這一個要多大的勇氣,將近二十年的光陰,孤零零的在這世上,還要讓自己活的淡定從容。

後來看她寫到:鍾書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顧人,男不如女,我盡力保養自己,爭取'夫在前,妻在後',錯了次序就糟糕了。由此,從心裡敬佩這個心性堅韌的女性。不管世人對她在學術方面有多高的評價,可以從容面對生死離別終究是另外一種境界。

想起朋友聊起的鄰居男主人,喪妻半載後即將迎來新的女主人。朋友感嘆人心不過如此,彩雲易散琉璃脆。

沒想到,也就過了半年光景,再看到男人進進出出,卻是正在忙著裝修。他又說,新的女主人馬上就要搬進來了,眼角眉梢都是喜氣洋洋。

如果可以,請讓我在你之前離開

類似的故事以前也有聽說過,大多數人責備這樣的人涼薄無情。我心裡也是不能理解,至少也該時日再多一些。多年的感情,難道真的揮一揮手的功夫就散的這般乾淨?!及至聽到另外一種說法,說如果妻子泉下有知,大約也不願意曾經相依為命的愛人就此一直痛苦下去。離開的人離開了,留下來的那一個到底是要繼續生活下去的。與其悲涼度日,不若有一個知冷暖懂相惜的人攜手同行,餘生也溫暖些。

不管如何,留下的那一個終究是要多擔待一些。感性些的,總是多需要些時日,或者也許從此就獨自安於一隅,寂然沉靜下去;理性些的,可能更容易找的到一個出口,大約也就此把舊日昔年埋進了記憶裡。

錢鍾書去世,楊絳說:“鍾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裡去呢?我壓根兒不能逃,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女兒和丈夫相繼離世後,楊絳便閉門謝客,很少再與外界往來。她“隱居”在喧囂的時代中,伴著他們的照片,孤獨地生活。

院子裡的人都說,“楊先生您能活120歲”,她聽了笑笑答:“活那麼久太苦。”

我知道,有一天我們都要面對這樣的時候。不過,我想我是不行的。我怕孤單,怕寂寞,怕一個人面對流年滄桑人事變遷。我很膽小,又懦弱,擔心無處安放那些曾經素年錦時的記憶片段。

現如今再多的吵鬧,就算當時恨得牙癢癢,暗暗氣自己遇人不淑,安靜下來,環顧四周,旁邊的人裡,卻還是隻有你一個是最好的。

老楊說:你不用誇我,就在你生氣的時候,多想想我的好,不要一念起我的不好,連帶著多少年前的事情都記得一清二楚。

我真的都記得,好我記得,不好我也記得。因為多年以後,我需要依靠這些記憶等著你來尋我,和我相認。

我從不是個任性自私的人,只在這件事上,就允許我不管不顧的自私一次。將來如果有一天,請讓我在你之前離開……

如果可以,請讓我在你之前離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