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哪些不靠谱的儿科传言?

用户69290716

儿科传言实在太多,很多太坑人。在这里列举几个例子:

传言1.:母乳6个月以后没营养,宝宝8月以后要断奶

很多人认为母乳6个月以后没营养了,需要加奶粉,宝宝8个月以后得断奶,不能再吃母乳了。

真相: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国营养学会,均建议6个月以内应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及时添加辅食,并继续母乳喂养,有条件可以母乳喂养宝宝2岁以后。美国儿科学会也指出,至少等宝宝1岁以后再断母乳。1岁以后的宝宝肠道发育相对完善,断奶后即使不喝奶粉,可以直接喝纯奶等奶制品。

传言2:感冒、发热、咳嗽、肺炎不能吃鱼虾、蛋类、肉类

真相:感冒、发热、咳嗽、肺炎更需要注意营养,生病期间会消耗更多的营养,例如蛋白质、铁、锌、钾、镁等,如果不及时补充,就会影响到机体的功能,如果只喝点粥之类的,蛋白质、锌等摄入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免疫细胞生成不足,抗体生成不足,反而影响机体对抗疾病的能力。只是这个时候孩子可能食物不佳,注意饮食搭配,不要太油腻,利于消化吸收,可以给孩子做点肉末菜粥,青菜鸡蛋面等。

如果孩子嗓子发炎了或口腔溃疡了,注意不吃太酸的或辛辣刺激的食物。有些人把鱼虾、蛋类、肉类等定义为“发物”,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其实,对于少数人确实对这些食物过敏,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过敏,但大多数人并不会过敏。如果对这个食物过敏,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回避。

所以,感冒、发热、咳嗽、肺炎更早注重均衡饮食,注意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没必要的禁忌反而不利于疾病恢复。

传言3:给刚出去的女宝挤乳头

有一天我在新生儿外科见到一个乳房化脓的小宝宝,就是因为家长听信传言,给宝宝挤乳头,导致感染,需要手术切开引流,切开过程中还可能会影响到乳房今后的发育。家长追悔莫及,痛哭流涕。

我家宝宝出生以后,刚出院回家,我妈就说要给宝宝挤乳头,被我们制止。

真相:宝宝出生时,由于体内可能会残留一些雌激素,导致乳房有硬核,一般不需要干预,挤了之后不但无益,反而增加感染的风险,严重化脓了,还需要外科切开引流,以后会不会影响乳房的发育,还真不好说。所以,千万不要给小婴儿挤乳头。



儿童营养师刘长伟

这些年,不靠谱的儿科传言太多太多了……稍微举几个例子:


喝葡萄糖水退黄

新生儿出生后多多少少有一些生理性黄疸,一些老人这时会热衷于给孩子喝葡萄糖水,认为这样可以给孩子退黄。这是子虚乌有的说法,给新生儿根本就不能喝葡萄糖水,喂太多会导致宝宝吃奶量不足而营养不良,甚至出现消化不良、腹泻。


用学步车学走路

学步车并不能让宝宝更好更快地学会走路,反而有研究指出,使用学步车的宝宝学会爬行、走路等要比不使用学步车的宝宝要更慢一些。用学步车同时还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真是得不偿失。


打了疫苗就不会得病


其实世界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能保证100%不会得病,但是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和疾病致死率的发生,疫苗仍然是预防传染病的最佳手段。


给脐疝宝宝用脐疝带

有些地方民间传统有给脐疝宝宝用脐疝带,在带上对应凸出的肚脐的地方还有一个硬币,很多人深信不疑。其实大多数脐疝随着年龄增长腹壁肌肉生长完善后都会自愈,根部就不是脐疝带的功劳,不当使用绑得太紧反而对孩子不好。




悬壶小儿科

很多妈咪都认为宝贝的头围大一定聪明,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监测宝贝头围3方法

1.测量头围用软尺

测量头围一般采用软尺,宝贝卧、站、坐均可。妈咪取宝贝眉弓上缘眉心处为卷尺的“0”点,将软尺紧贴宝贝头皮绕枕骨结节最突出点(后脑勺最突出的一点)再经另一侧眉弓上缘回至“0”点,读数记录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就可以了。

2.宝贝头围参考数值

头部的发育与体重、身高相似,年龄越小,发育越快。一般来说,宝贝1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也是宝贝头围增长最快阶段。新生宝贝的头围平均约为34厘米,男宝贝33~35厘米,女宝贝32.5~34.5厘米。宝贝出生后前半年头围增长较快,约8~10厘米,后半年约增加3厘米。到1岁时头围一般46厘米,2岁时48厘米,此后头围增长变缓,5岁时可达50厘米,15岁时可基本接近成人水平,平均54~58厘米。

3.多长时间测量一次

1岁内的宝贝,最好能做到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各测量一次,1~3岁期间,每半年测量一次,如发现异常则要及时测量。也可根据宝贝所在地儿童保健查体的时间要求进行测量。


警惕大头宝贝患病

宝贝的头围如果偏大,有时也会是某种疾病的预警。宝贝头围如果出现异常增大的同时,还有烦躁、哭闹、呕吐、头痛、抽搐、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等表现,就要及时就医,以防宝贝患以下疾病。

1.脑积水 表现为头颅很大且增长速度很快,前囟扩大、颅骨缝分开,叩诊有破壶音。前额突出,眼球向下转,上部巩膜(眼白)暴露,呈“落日征”,头皮静脉扩张,常可伴有智能落后。

2.颅内占位性病变 常见的有颅内肿瘤、血管瘤等。这类宝贝除了有头围异常增大外,还可表现出烦躁不安、哭声尖直、恶心甚至呕吐等。

3.巨脑症 宝贝头围进行性增大,头围的增长速度和颅骨外形很像先天性脑积水。但无眼球下斜现象,叩诊无破壶音。体格发育迟缓,所以宝贝头大身体小,半数可伴有惊厥。

宝贝头大不代表大脑发达

宝贝头围的大小也像身高、体重一样,都有一个正常范围,头大并不代表大脑就发达,头小也并不代表大脑发育滞后。宝贝头围大小跟家族遗传也有一定关系,有些宝贝头围偏小一点,但饮食、身体发育、行为举止都很正常,综合家族成员情况,宝贝的大脑发育并没有什么问题。因此,头围指标只是衡量宝贝生长发育的指标之一,要想全面、准确地了解宝贝的发育状况,必须将头围、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TIPS

小心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活动期,颅骨改变在7~8个月龄时,额骨、顶骨中心部位突起,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略有增大,但不像脑积水那样异常迅速增长,也无骨缝裂开、破壶音、落日征等。


妈咪宝贝传媒

我是二孩妈妈,养大两个孩子让我从一个新手小白转变成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不靠谱的儿科传言。

母乳擦脸好

刚生完大宝那会儿,我母乳比较充足,婆婆说小孩子皮肤嫩,母乳纯天然,很适合给宝宝擦脸。于是我照做了,想象中宝宝应该是白白嫩嫩的小脸,结果却变成了一脸的小红疙瘩。去看医生,说是过敏性湿疹,悲剧了。

其实母乳用来吃是没问题的,但是用在宝宝脸上,容易滋生细菌,堵塞毛孔,极易引发过敏性湿疹。各位妈妈要注意哦。

挤乳头

我们这边的传统是给月子里的宝宝挤乳头,婆婆说不挤乳头,宝宝乳头容易凹陷,而且乳头里面还会有白色的乳汁,挤出来孩子以后都会健健康康。于是象征性的挤了挤,真的没敢用太大力气,挤完之后稍微有些发红,看得我还是心疼不已。

后来看了关于挤乳头的危害,很是庆幸我的手下留情。乳头内陷或者爱生病这些传言都来自老一辈,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小宝宝偶尔有乳汁溢出,其实是正常现象。私自挤乳头还会有很多害处:轻者乳头红肿,重者皮肤破裂发炎,出现败血症。各位新手妈妈,下手要慎重哦。

这两项都是我亲生经历过的,所以感触比较深,现在写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我是欣然育儿,我是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欢迎关注,更多孕产育儿知识与您分享

欣然育儿

生育大宝到现在第四个年头,肚子里还揣着个二宝,我想说我听过碰到过的不靠谱儿科传言还真不少,下面也就讲几个印象深刻的。

1 炎热天气出生的孩子必须给喝凉茶

我拿过拿瓶液体发现是凉茶。婆婆说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天气热的时候要给刚出生的宝宝喂凉茶,可以预防湿疹,以免上火。

当时我就看了那个凉茶的说明书,发现其中的配料有很多种中药成分,具有性寒、腹泻的功效,会对刚出生的孩子肠胃产生影响,如果发生意外那真的是难以想象。

2 孩子胖没关系,意味着强壮

现在人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总喜欢那些白白胖胖的,觉得很健康,很强壮。孩子吃的越多家长越高兴。

粉碎传言:

其实胖和强壮是两码事,强壮是指孩子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孩子精神饱和,结实。

而胖呢,是指孩子饮食营养过剩。加上胖孩子运动量不大,容易积食,易导致孩子自身免疫力和生理调节功能下降,就容易生病。

另外,孩子从小就胖,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几率就会比正常体重儿童高出许多。

3 小月龄宝宝吃手不好,要阻止

养过孩子的都知道,孩子到了三四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吃手,有的时候会将整只手都放进口里。这种吃手的习惯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一辈得看到就要阻止并打手。

(图片来源网络)

粉碎错误:

其实宝宝认识这个世界是从嘴巴开始的,而宝宝三个月正处于口欲敏感期,吃手不仅仅可以安抚宝宝,消除宝宝不安、烦躁的情绪,也可以通过手去认识这个世界。

所以小月龄宝宝吃手是智力发展的一大信号,而家长应该帮助平稳渡过这个时期,多注意手指卫生让宝宝更放心的吃手。

小宝宝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事情,家长们也别一味地相信老一辈的经验,学会科学育儿,让我们一起成长吧!


派球育儿经

你听过哪些不靠谱的儿科传言?

因为婴儿刚生下来不会说话,不会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很多时候大人靠主观臆测来总结一些育儿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谬误。

有些谬误只是让人笑笑,但是有些谬误就会害了孩子。比如以下几个:

1.不可不饿不拉尿,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抱,会惯坏。

不可否认,孩子有时候哭的时候可以让他哭两声,先不抱。但是,假如说孩子出现尖声哭叫的时候,这种情况说明孩子是吓到了,他需要安全感。



对于婴儿抱或不抱,主要以安全感为最重要的底线。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感都得不到满足,这个孩子将来性格发展以及,对人接物上都容易出现问题。

2.棍棒底下出孝子。

很多家长还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是不可以打,但是是要在跟孩子约定的规矩之下,以及惩罚措施固定且可接受的情况下,可以。



但是很多时候,这句话却沦为了家长发泄自己情绪的借口,甚至造成了家庭悲剧。

3.睡头型、打蜡烛包、挤乳头。

总之,不知道谁发明这些反人类的育英方式。别人说的比较多,不再展开。

其他,各位大侠继续补充。



我是爱儿童心理和绘本的二宝妈,曾经的英语老师,现在的育儿达人,欢迎和我一起共同探讨科学育儿。

晨光微晓

自己带娃,冷暖自知,现在网络上信息很多,但有些不靠谱的育儿经,真的要分享出来给大家知道。

1.给小婴儿绑腿。


这件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我妈跟我婆婆按她们老一辈的做法,说担心宝宝以后腿不直,所以用布条将宝宝的两条腿绑起来,每天绑个20分钟。可是哪个小娃娃睡觉的时候不是青蛙一样的,绑起来很不舒服,闹了两天,我就不让绑了。

现在看来这样的说法一点科学依据都没有。孩子的腿长得好好的。

2.宝宝哭发烧是吓去了,要叫魂。

有的恰巧好了,就说是叫魂有用,其实宝宝发烧有很多原因的,一定要根据医生的判断来对症下药。

宝宝健康成长不容易,新妈妈们一定要擦亮眼睛,坚持科学育儿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