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芳华》里刘锋和何小萍最后过的最“惨”,作者却说他们话不多但过的最从容?

宋燕儿

电影《芳华》里刘锋和何小萍,最后过的最“惨″的说法,其实可以作出多种解读。电影上映高潮时,讨论人生曾有的“芳华″时,很多当年的军人回顾往昔,谈过往的亲身体验,甚至因观点的不同,产生激烈的争论。因时代的原因,这类涉及“越战″的军人题材作品,已很少出现,引得当下的年轻人也参与讨论,一时十分火热。本人是历经整个70年代,至80年代前期的军人,恰好经历了那个时代,也曾负过轻微伤,但未致残,有切身的体验。个人认为,人的一生很漫长,军人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即是荣誉,又是优良传统的继承者,对比那些牺牲的烈士,活着的人应该继续拼搏,不断努力,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当年的一些战友,大多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退伍后回乡务农。有的便以“退军″身份不断上访,要求一些待遇,以减轻困难。为此,我曾与当年不少战友,形成激烈的争辩,个人认为,“改开″年代是最好的机遇,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才是人生的上乘之选。自己在军队时间稍长,他们争不过我,也不多说,却也并无责怨。

刘锋和何小萍转业至地方的境遇,其为军官,不是士兵,待遇再差,按照政策也比士兵好。他们在海南遭遇的失意,应与转业军人身份无关。追溯前情往事,海南刚建立特区时,全国许多人一哄而入,炒房、倒卖汽车,甚至不少卖春之人,都去那里淘金发财。刘锋不带着发财梦,去那里干吗?你一个残疾军人,国家有残废军人等级待遇,应力所能及从事有意义的工作,对自己对家人都好,不必去当时的海南凑热闹。一个既无资金,且身体欠佳的残废军人,去海口销售盜版地摊书,混饭吃,这种人物刻划及命运摆布,实在是不合人生逻辑的。除非刘锋脑子糊涂,失却理性,否则不会这么选择。他执意这么做,也与曾经的战功英模名誉无关,与转业军人的命运在逻辑上不相联系,要怨也只能说他人生迷茫,瞎闯能闯出什么名堂呢?何小萍也同样如此,当年的“淘金热″确实迷住了不少人,不同身份与层次,其间有成功者,有失败者。那时候,进海南的有政府干部、教授、工人、农民、学生、军人……各色人等,鱼龙混杂,清一色都叫做“下海″人。刘与何的人生命运,是与曾经的军人身份无关的,失意之时,把责任推卸和发泄到“战斗英雄″境遇上,这有“指牛说马″之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刘锋因家庭收入低,妻子跟大货车司机跑了,他为了多赚些钱,贩卖盜版书籍,其行为亦可理解。但此阶段他思想认识上的迷茫,行为不够理性,不适应社会的快速转型,也是客观存在的。

电影剧情如此安排,也许是出于对千百万荣复转退军人,其不同层次、不同待遇与命运的一种解读。比如当年文工团的高干子弟陈灿,后来成为了海南搞房地产的老板,而没有特殊背景的刘锋,处境则极为坎坷,以此对比展示出不同复退军人的命运。那些回到农村的广大士兵,当然又不如转业的基层军官刘锋,潜台词虽没这么说,但要引起这类人群的共鸣,其意图是明显的。现今逐渐改善了荣复转退军人待遇,此话题也就无须深入开展讨论。作为曾执钢枪的军人,人生荣誉是值得倍加珍惜的,我也从未忘记有过的风华。看到一组新闻镜头,高级领导也把当年英姿勃发的军人相片,放在其办公室书架上。本人位卑,也一直有此习惯,且多年来如此,看来天下人,都很珍惜当年的“芳华”啊!

时代如大江之水,后浪推前浪,滚滚向前。人生百年,历经各个不同时期,常有波浪壮阔,亦或漩涡回转,每个人一生的道路,又岂能始终平坦?朝气蓬勃的青年时期,更应该有理想、有抱负,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朝着正确的目标与方向,奋力前行。要追随社会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调整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坚持开拓创新,不囿于过去,不埋怨环境,砥砺前行,这才是最最重要的,也是人生中应该抱有的态度。


东方闲说

《芳华》是根据当代华裔女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冯小刚执导,深受好评的一部电影。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形式,透过剧中人物肖穗子的视觉,讲述了七八十年代,军区文工团中一群正值青春年华的文艺兵的命运。


影片始终以平和的语调讲述着那个波澜起伏的年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命运。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的命运都被时代裹挟着前行。


任何人都挣不脱历史的洪流,无人幸免。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大部分的人都是随波逐流,只有极少数人会坚守自己的内心。

刘峰--就是这极少数人。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内心。他勤劳、能干,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活雷锋”,他像神一样的存在,各种荣誉接踵而来。


命运却又和他开了一次玩笑,仅仅因为一次对爱情的表白,就被扣上了“流氓""的帽子,下放到了前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军功,失去了一条胳膊。退伍后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处处碰壁,窘迫不堪,但始终都保持着他那份质朴的善良。


他从不怨恨、指责,生活已经很无奈。怨恨、指责并不能带来任何益处。刘峰的心里始终是一种宽容。当何小萍问他过得好不好时,他想到的是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跟他们相比,活着就是幸福。


何小萍 一个右派的女儿;一个随母改嫁的“拖油瓶”;一个处处被人当作笑话的人;一个从未被善待过的人。经历了人世间太多的不公,刘峰的善良对她而言就特别珍贵,所以也就特别懂得珍惜。




经历了生和死的磨难,经历了英雄和“坏人”的转换。他们看淡了人生,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但他们依然没有放弃生活。他们反而更懂得生活的美好。生活中的任何艰难险阻于他们来讲,早已是“沧海一粟”,不值得一提。


而他们两人因为彼此懂得,相互更加珍惜。


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一个人幸福不幸福,真的和金钱,名利毫无关系。当繁华落尽,曲终人散,回首往事,没有亏欠,没有不安,不觉得空虚,无愧于心,才是最大的幸福。


刘峰和何小萍表面上看过的最惨,实际上他们获得的是一种心灵的安宁和自我的满足。这个也是严歌苓作品最打动人的地方。她的作品宣传的都是人性的“真、善、美”。

我想,作为人,这才是应该追求的终极目标!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有书共读

人到底应该怎样活着这个世界上?

刘峰跟小萍给出了他们的答卷,所以他们最能相互理解,活得也最为从容,因为他们——问心无愧

这个世界上存在两种人,第一种是被世界改变的人,第二种是改变世界的人。其实,还有第三种,他们无法改变世界,也绝不会改变自己的人。

刘峰和何小萍便是这第三种人。他们坚持内心的善良,从一开始便知道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并不为世界所改变。他们,其实就是Forrester Gump。

这是价值观的困境,就好比是:老太太摔倒了,你扶不扶?

有些人会想要扶起老太太,但是新闻里见多了被讹诈的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最终没有付。这些人是被世界所改变的。

而另外有些人会扶起老太太,并且痛骂冷血的围观群众。这是想要改变世界的人。

而刘峰和何小萍属于,他们付起老太太,但不会痛斥周遭的人,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无法改变。他们也不会想要改变他们,他俩只是做自己。

当你心存这温柔的善良之时,便也不担心被讹诈、被人说炒作、被人冷眼相待,这便是从容。

阿甘冒着枪林弹雨去把受伤的战友一个个或抗或抱出战区的时候,他有害怕,但在一心救人面前,这份害怕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现在说的只是一个扶老太太的事,而把背景换到一个“颠倒是非”“任何话语会被过度解读”“过度解读甚至影响到生命、命运”的年代,你可以想象,这该如何坚持自我?

《芳华》中,被改变的人很多,寝室长最后跟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了;林丁丁终究背叛了刘峰;文工团未散,人心早已散了。

但刘峰就是刘峰,何小萍就是何小萍,他们改变不了世界,但难能可贵的事,在那个时代浪潮之下,他们也没改变自己。那个时代下的改变,等于扭曲。所以不难理解那个时代卧轨自杀的人。

萧穗子也从未改变。

我和老婆看完《芳华》,我说这电影是“好人没好报”,但是我笑了。我深深地理解这对好人,他们虽然没好报,但是他们从容,从不后悔。

值得一说的是,为什么会信仰宗教?因为从宗教中,我们在寻找内息的平静。

从容,便是平静。

我们大可以问刘峰和何小萍,他们后悔吗?想必,他们是绝不后悔的。


编剧演绎法

吃货界最懂减肥,减肥界最懂养生的晶晶汤博士前来作答。我觉得作者所谓的“从容”,其实有点“佛系”的感觉,大白话讲就是认命了。被生活蹂躏践踏太久,知道再做任何反抗努力都是无用功,不如就看淡这一切。所以表现出的行为显得“从容”,只是一种淡定的按部就班。

芳华这部片子最能挑动的还是中年男人的性幻想,文工团姑娘们白花花的大腿、纤细的腰肢、修长的脖颈、无妆清秀的面庞,都能令他们回忆起自己的当年。不然也不会花那么大篇幅来拍摄穿齐B小短裤练舞,以及浴室打闹的镜头。



而何小萍的人设是相貌普通、家境一般、还有体味。演员长得也是土土的带着倔强。这样的人在进文工团前忍气吞声,以为进了文工团能翻身农奴把歌唱,结果照样被欺负,想不服输闹脾气搏一把,结果被搞出了文工团也没有好日子过。从来也没有被男人疼爱过,她很早就已经认命了。

刘锋是一直以为自己是团里的重点培养对象,自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个又红又专的好苗子。结果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大家的踩脚石,没有人真正关心过他。从战场回来又没有得到应有的抚恤,自己把生活过成了残局。

最后两个遭人嫌弃的可怜虫,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互相依偎。因为除了彼此,没有别的人愿意和他们有太多瓜葛。何小萍心里是有刘锋的,但刘锋心中的理想型还是丁丁公主,怎么肯愿意把心交给一个相貌平平的普通女人。没有满汉全席吃,有馒头吃总比饿着强。所以刘锋内心只是觉得凑凑合合搭伙过日子呗,害想咋地?


晶晶汤爱健康

作者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以芳华已逝的中老年口吻讲的。

人到中年,慢慢淡化对权势、功名、金钱等等的追求,而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从容。


从《芳华》中主要人物的命运来看,有的出国嫁华侨,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读大学曾为作家……看起来都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势、金钱和地位。

似乎只有刘峰和何小萍两个在社会底层挣扎。于是就有人得出他们过得很惨的结论。

其实人生各自有烦恼,谁也不比谁更好。


出国的林丁丁远离故土,与朋友们联系日渐稀少。

嫁给陈灿的舍长常年不见丈夫面,追到海口吃了一顿饭,丈夫又忙着去别的城市买地去了。

她们的人生细想起来,也是寂寞多过快乐的。

相比较而言,刘峰和何小萍两人心灵的满足、内心的安定超过她们的。

第一,他们从残酷的战场上活了下来,内心更加坚韧。每隔几年到云南边境去看看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心灵有寄托。

对比死去的战友,今日的种种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第二,他们互相依偎,报团取暖。总是付出总被忽略的刘峰遇到了将他放在心上的小萍,而小萍和自己挚爱的刘峰在一起,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第三,对过去的事情已经释怀。刘峰知道曾经喜欢的林丁丁过得很好,释然笑了。小萍终于得到刘峰的拥抱,悄悄湿了眼眶。



他们曾经被生活辜负,被身边的朋友、战友、亲人伤害。到现在,一切都已经曾为过去。

人到中年,能够收获一份安稳的情感,这是他们能够从容不迫的最大原因。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觉得自己活着,朋友活着,有一个可靠的人陪伴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作者才会说他们活的从容。



美人传奇

整部电影135分钟,12月15日上影,目前票房7·1亿,推荐观看。

故事以第三者的角度来以回忆的方式展开的;讲述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文工团的故事;乐于助人,朴素善良的“活雷锋”刘峰,为了爱情,放弃晋升;后被人诬陷,卷入战争;而热爱舞蹈,追求梦想的何小萍,在文工团备受欺负排挤,最终梦想破粹,被下放到前线;两人的不幸遭遇,并未改变人生态度,在前线均以履行自己军人的天职。刘峰在前线冲锋陷阵,何小萍救死扶伤,最终成为英雄;然而英雄代价是沉重的,一个伤残,一个精神崩溃,最终相依为命; 这部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有别于其它影片,表面上看,电影描写哪个时代,一群芳华正茂,有追求,激情浪漫的文工团战士;其实背后反应了很多问题,引人深思;

1、人生的价值 “活雷锋”刘峰为了爱情,却被爱情出卖,受人诬陷;昔日助人为乐的他,却没有人站出来证明他的清白,难道无私奉献的,回报的就是冷漠和出卖,最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反观那些欺负别人、诬陷别人、见风使舵的人,却都有好的归宿;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是在控诉当时社会不公,自己去体会;

2、人的不平等 那个时代,文工团优越性明显高于其它职业,难免其中有不少红二代,高干子弟;而有家庭政治问题的何小萍,那怕你才华出众,也是受排挤,猜忌的对象;用电影中的话说,“江山都是我爸打下”,横一点又怎么了;看来拼爹并不是当代社会的产物;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也一样有,只是那时看不到而已;

3、梦想的渺小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如果看不到梦想的希望,你认为还有万一吗?何小萍功夫根底好,也勤学苦练,但是没有上台机会,后面在给骑兵团表演的,卓玛摔伤,何小萍替补救场表演(放影时被剪),证明她的水平不低,之前应该下过苦功,但一直却是后勤服务,此时的她,梦想的希望已经破灭了;(被剪的一段,我也是在头条看到的,这一段对整个剧情很重要。

1、可以很直接证明何小萍的表演水平,不让她上舞台是错误的,而这个错误将变本加厉;

2、终于有一次慰藉她舞蹈梦想的机会,从此,她的梦想完全被扼杀);是否因为她的背景的原因?

3,命运的无奈 1949年全国人民解放了,那些解放全国人民的人,因为政治问题,在70、80年代才“解放”,还好历史还给他们公平,但是有一些人却没有,至少生前没有,他们的子女没有,他们的命运在那个时代,显得多么的无助和无奈;何小萍就是这样的,要生存必须跟生父划清界线;她的爸爸没有等到平反就过世,使她改变命运的机会都没有,梦想的实现再无转机;

5,正义是永恒的 刘峰和何小萍的坎坷经历和不幸的遭遇,并没有因为爱情的出卖和梦想的破碎,泯灭人性,怨天尤人;而是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依然不屈不挠奋斗在工作岗位;燃烧自己,奉献他人,这是难能可贵;那些在芳华年代,自私的只为自己的理想和前途,不顾道德底线,跟他们相比,显的多么渺小。 这个电影利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群体,似乎要告诉我们某些事;我的理解是 (1)每个人的芳华都是值得回忆的,每个人都有权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不能放弃做人的底线; (2)战争是残酷的,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那些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要好好珍惜; (3)真正英雄的社会现实是残忍的,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是我们整个社会欠他们的,我们要好好反醒自己。

hope时间胶囊是一种有趣的生活方式,让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充满期待和惊喜。

给未来写一封信,想去梦想中的地方旅行,给某人偷偷表白,立一个flag,缓存考试前的心情,把疑惑和迷茫封存起来,以后笑着品味一下……用hope埋下时间胶囊,指定好开启的日期或地点,在不知不觉中,你的故事已经记录在世界各地。在开启时间胶囊的那一刻,你会收获满满的感动和惊喜。



热克个微斤斤

不知这句话该不该说,作者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许就是给关心最“惨”刘峰的观众一句安慰的话。


看完电影的观众都知道,何小萍与刘峰,或许就是某个时代人物的缩影,也可以说他们俩是时代的悲剧人物,但是,遵从“好人有好报”的电影情节,作者给观众留了希望与安慰。


有的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有一种事实,但我们就是不能说破,我们可以理解这是作者的用心良苦,也可以理解为人性的善良都会有回报。


何小萍,由于“成份”不好,我们可以想象,最后的结果可能都不会很好,但刘峰,从一个人人爱戴的“活雷锋”到最后,落得是生活底层的人物,这是最让人惋惜结果。


有两件事,让刘峰的生命产生巨大的转折,第一件是因为喜欢林丁丁放弃大学就读,第二个就是拥抱了林丁丁。

拥抱了林丁丁,一下子,英雄变成狗熊。爱情让人盲目,而时代让人改变命运。


在电影的后面,除了刘峰与何小萍,文工团里面的人物,大部分都过上优越的生活,而刘峰跟何小萍却过着落魄的生活,其中,何小萍跟刘峰去给战友扫墓的时候,何小萍问刘峰,这些年你过的怎么样,刘峰说了一句:“这怎么说,如果跟死去的战友向比……”,跟死去的人相比过的还好,其中滋味,你我可知……




说他们过的从容,电影给我们的就是艺术高于现实。


落笔成蝶

用作者的话说,“那是一个操蛋的时代,是一个背叛的时代”。

“他们话不多但过的很从容”这句话是导演说的,不是作者。

在原著小说里惨的又何止刘峰和何小萍,严歌苓也没放过谁。

林丁丁,在部队脚踩两船,一心想嫁给权贵,最后尽管如愿,但又离婚,二婚远嫁澳洲,受不了苦又只身回国。

萧穗子,与男兵恋爱,被郝淑雯嫉妒横刀夺爱并怂恿男兵接发萧穗子。部队领导对萧穗子展开批判,给她定性是“用资产阶级情调引诱和腐蚀革命同志加战友”。

郝淑雯,抢完萧穗子男友并怂恿其接发萧穗子后,将其抛弃。后嫁了一个二流子,二流子后经商发家,但夫妻关系不好。

惨还是原著里惨,电影已经将负面结果弱化、改写。

诚如冯小刚在《晓说》里说的,《芳华》电影更符合其本人的气质,“柔软浪漫”。所以才有了电影里那个甚至还“不错”的结局。


迷走先生

虽然本人仔仔细细的观看了芳华,并且也因为其中的某些情节而潸然泪下,但是我确实跟题主一样,无法理解属于父母那一代的芳华。

但是我还是想表达一下自己对于这个电影的理解。在电影中,男女主人公确实是结局的时候,过的最不好的,一个可以说是断了一只胳膊,另一个可以说是终身未嫁。


其他同学有的远嫁国外,有的当了作家,还有的做了房地产大亨,用现在的话说,个个都有出息,但是为什么作者又说只是他们俩过的最从容呢。

原因无非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其实看似其他同学都很成功,但是只有林峰和何小萍找到了彼此最想找到的东西。


剧中的何小萍从小在家庭生活中就生活的不幸福,来到部队以后,部队里的很多战友也都嫌弃她,嫌弃她身上臭,其实她只是比平常人更爱出汗而已。她从不为自己辩解,独自一人承受委屈。

这个时候林峰出现了,只有林峰不嫌弃何小萍,处处照顾何小萍,在何小萍心里,林峰就犹如一缕阳光,能给小萍带来欢乐,所以小萍深深的喜欢上了林峰。林峰可以说是小萍的全部。

而对于林峰这个活雷锋来说,他对谁都好,对林丁丁更好,电影中林峰可以被推荐去上大学,但是他拒绝了,从这就可以看出林峰对于仕途和家人还是选择了家人,他无非就是想寻找一个能够相伴一生的人。

文工团中的其他人,有的成了作家但是一直单身,有的有钱成了家,却一天到晚看不见老公的人影,可能林丁丁也并不是真正想嫁给老外的,可能仅仅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当然这都是我单纯的臆想,作者的意图我并不能真正领悟。

电影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林峰和何小萍,他们生活在一起了,虽然日子过的并不富足,但是他们相互都做到了一生中最重要最在乎的东西,所以可能作者才说他们的日子过的是最从容的。


一群小狗臭

刘峰的惨,其实就是一个“讨好者”的人格悲剧...

讨好者总是活在别人对他的期待中

一刻不停地追逐着被人认可

为此他们愿意去做任何事

他们总是将别人的需要摆在自己之前

即使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硬着头皮去满足

讨好者只有被接受、需要和赞赏的时候

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

他们用付出和行动来暗示对方

期待能得到一个五星好评作为回报

而他们一旦不被接纳和认可

就会极度的痛苦和失落之中

在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里,刘峰就是一个典型的讨好者,一味地委屈自己成全别人,用无私的付出期望得到大家的欢心,当他被称为“活雷锋”时,他的心里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因为这是他最在意的奖赏——“被认可”。

但他毕竟不是神,可以做到心无旁骛无欲无求。他也有人的七情六欲,也向往拥有一份美好浪漫的爱情,当他满怀憧憬的向女神林丁丁表白时,他一直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私心”暴露了,当林丁丁说出那句“张三能抱、李四能抱、就是刘峰不能抱,谁让他是活雷锋啊”,这一刻,刘峰终于从神坛上跌落下来,粉碎了。

被处分的刘峰依然活在自己的信念里,宁可用生命换取那个“好人”的名誉。他的一生,都背负着这个巨大的包袱孤独前行,郁郁终生。

这是刘峰“惨”的原因。

讨好者的内心有极大的被认可需要,而且像一个无底的黑洞,把人性中的自私完全挤压干净,从而迫使一个有七情六欲有正常需要的人,变成了无欲无求只会奉献的“神人”。

自私本来就是人性中的一部分,它意味着照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每一个正常的人都会有自私之心, 按照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我们的人格中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他们构成了一个人的完整人格。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怎么高兴怎么来,是我们人性中自私的部分;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所以我们会有怜悯、奉献、责任感并愿意帮助他人,这是我们人性中的无私部分; 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会权衡和判断的“自我”,它遵循现实原则,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造成的冲突,审时度势,平衡制约,以使我们能够以适应的方式与处人处世处己,这种平衡就塑造一个心智健康的人,懂得取舍、懂得分寸,懂得权衡,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也会满足自我的需求。

所以,一个人如果缺少了自私的“本我”部分,就会完全压抑自己的需求,一味的无条件满足他人,而这样的人,往往会让别人觉得虚伪和不真实。 而这也就是电影《芳华》里林丁丁对刘峰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