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

農知傳播

最主要是江浙一帶私人小工廠多,很多地方村裡面都是小工廠,而且60歲都沒人閒在家特別勤勞。 智商文化勤勞決定一個地方繁榮才對。

也許上一輩的浙江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目前下一輩的浙江人和受教育程度,我想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的!你可能很難想象浙江人對孩子們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程度,他們是真的捨得花錢。

而且蘇南蘇北最大的差距是在農村,蘇南這塊的有錢的大老闆基本都是農村出來的,08年那時候高速公路兩邊都非常荒涼,最近幾年變化很大,小洋房樹木也都建起來了,市區倒是變化不大,農村就是沒什麼廠房,蘇南這塊農村到處都是很小的廠房,甚至那種鎮上都有規模不小的工業區! 而我認為江浙本地的富裕最重要的就是本地經濟發展比較快,吸引了外地的人來就業,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沒有無緣無故的窮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富,浙江的富裕是浙江人的節儉、勤奮、能吃苦耐勞得來的,60多歲了還在工作,雖然有退休工資,但閒不住,也不亂花錢。但是也有一些人到50多、60歲就不工作了,在家養老了,天天喝喝茶打打牌,其實富與窮還是在於生活理念及消費觀念。


笑搞

我是浙江人,所以給你回答一下浙江的農村狀況,這裡不講城市郊區的農村,因為城市郊區的農村富裕程度太高,很多家庭是超過城裡人的,所以不做參考。


這樣的地方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村對不對

接下來開始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浙江臨安的一個小山村。臨安原來是杭州下轄的一個縣級市,17年由市改區。臨安靠西,所以相對來說臨安的工業經濟並不發達,但是臨安多山多樹,森林覆蓋率很高,我們也很好的利用了這一資源,市政府在很早以前就把臨安定型為旅遊城市,大力發展旅遊業。


這就是我的家鄉,一個在海拔400米的小山村

臨安有一特產,那就是臨安山核桃。我的家鄉正是山核桃的主產區,村裡人的主要收入基本上就是靠山核桃,除此之外就是農家樂,農家土特產銷售收入,說很富肯定誇張了,但達到小康水平是沒有問題的。


梯田,竹林


條件是越來越好


山核桃林遠眺小山村

浙江的農村到底有多富裕,只有自己知道,以我的認知八成以上的農村都已經達到小康水平,村村通公路,家家有小車或者小貨車,這算是我很直白的回答了,沒有吹噓沒有炫耀,只是實事求是,我們的勤勞吃苦能力你們也許真的想象不到。


傻子發呆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親身的體驗和了解,目前不看GDP,看老百姓的收入情況,江浙農村的收入遠遠超過廣東珠三角農村的收入,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記得2004年左右曾經在江浙一帶工作,當時還是在比較一般的金華,金華處於江浙的中游,但金華的義烏絕對處於浙江的頂端。

在EMBA管理培訓中有一位清華大學的導師這麼講一個故事,他說,你沒有到義烏不算經過商,為了考證這句話,他在義烏呆了半個月,他發現我們在大商場、大商店裡的見到的領帶,大約一兩百元以上的,在義烏批發價你絕對想不到!批發價在一兩元左右,其實,我何嘗沒有在那裡呆過,當時,我們看到的褲子,平時絕對,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只要五元一條,100件以上起;走的就是量,還有襪子,三兩毛錢一雙,甚至按斤給你!走的就是量;有跑題!

在2004年左右,江浙一帶的農村基本上有50%人家的小汽車了,當然包括麵包車了,1 記得2000年左右一位退伍的戰友請我們吃飯,他說當年退伍時已經花了100萬了,但我知道他們非常能吃苦,他是富陽農村的,第一年退伍已經掙了上百萬,其實人家有錢都是吃苦出來的,我記得當年曾經與一位初中畢業從義烏到海外闖蕩的小夥聊天,他告訴我,他也是初中畢業,後悔沒有文化,應該多學習一些外語,他的生意做的會更大,他當時在中東有三個店,在義烏有五個店,他是走外貿的,專門請了翻譯;

的確,不在義烏上商品市場上走一走,不知道什麼是經商!不到江浙看一看,不知道什麼是產業,有時一個縣一個產業,做到了全世界;我的一位朋友在浙江鄉鎮,用他的話說,如果一家人沒有幾個做生意的倒被人看不起,只要是男的都是在外地混;

其實,我們都看到江浙人文化不高,但掙錢不少,誰知道他們背後的艱辛呢,記得幾年前有這樣幾句話:我們只知道別人文化程度不高能掙大錢,不知道文化程度不高吃多少苦,受多少罪;我們只知道別人文化程度不高開豪車穿名牌,不知道別人創業時反地鋪流多少汗和受多少委曲和淚水;

總體來講江浙農村普遍比其他地區富裕,基本上家有樓房(豪宅)和小汽車,其實,這些都不值得我們羨慕,羨慕的是他們把握國家發展的大勢,還有當地領導的表率作用。工作好不好,關鍵在領導,這絕對不是空話,國家政策的支持也是非常關鍵,還有人家敢為人先的做風,幹才是硬道理。坐而論道,再好的政策和環境都不能解決問題。

相對於江浙的廣東,是讓人尷尬的地方,因為全國最富的上廣東,最窮的也是廣東,這個我最有發言權,廣東最富的深圳、廣州、東莞和珠海外,我在梅州、韶關以及揭陽許多縣市都去過,這裡有錢的特別有錢,窮的吃都成問題。

江浙一帶每一個縣城或者鎮都有非常特色的產業,這些產業都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這時其他地方難一追上的優勢,希望我們內地許多地方也能像江浙一帶富裕,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是真正的小康了,那麼,我們的國家就很強大了!


肖金講故事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究竟多富裕是一個很玄而上的問題。但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證一下。

首先當然是從數字角度來比較論證。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浙江省農村常住居民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956元,同比增長9.1%,連續33年位居全國各省、自治區首位。

2017年江蘇、浙江、上海農民收入排行

1、浙江嘉興市:31436元(浙1)

2、浙江寧波市:30837元(浙2)

3、浙江舟山市:30791元(浙3)

4、浙江杭州市:30397元(浙4)

5、浙江紹興市:30331元(浙5)

6、江蘇蘇州市:29977元(蘇1)

7、浙江湖州市:28999元(浙6)

8、江蘇無錫市:28358元(蘇2)

上海市平均水平線:27825元(省級)

9、江蘇常州市:25835元(蘇3)

10、浙江台州市:25369元(浙7)

11、浙江溫州市:25154元(浙8)

浙江省平均水平線:24956元(省級)

12、浙江金華市:23922元(浙9)

13、江蘇南京市:23133元(蘇4)

14、江蘇鎮江市:22724元(蘇5)

15、江蘇南通市:20472元(蘇6)

16、浙江衢州市:20225元(浙10)

17、江蘇揚州市:19694元(蘇7)

18、江蘇泰州市:19494元(蘇8)

江蘇省平均水平線:19158元(省級)

19、江蘇鹽城市:18711元(蘇9)

20、浙江麗水市:18072元(浙11)

21、江蘇徐州市:16696元(蘇10)

22、江蘇淮安市:15600元(蘇11)

23、江蘇連雲港:15273元(蘇12)

24、江蘇宿遷市:15268元(蘇13)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也就是在江浙一帶,至少有十個城市的農村人均收入,高過全國人均收入。

2016年1-12月中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363元,如果2017年按照6.5%的速度增長,也就是江浙一帶農村人均收入最低的江蘇宿遷,也遠高於全國農村人均收入。

這說明江浙一帶農村確實富裕。

這個數字是很枯燥的。然後我們再從具體財產變現來說明一下。

江浙一帶農村,別墅是星羅棋佈。那可是正兒八經的現代別墅,一套別墅建安成本多的幾百萬,少的也有幾十萬,農村居住是很舒適的。然後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汽車。有錢人是開好車,錢少的就開一般的常規國產車。當然,也有一部分比較一般的家庭,是沒有車子的。

要知道,江浙一帶農民,主要收入不是依靠種地,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投資。這個投資,類似現在的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不過他們主要是早期農民企業家年代,大家湊錢建廠,就拿有股份。廠子賺錢了,就有分紅。然後分紅再建廠,建廠再分紅,財富就這麼積累下來。

一個比較大多鄉鎮企業,可以後面都有一群投資人。也有一些廠子股東比較少,那麼老闆就更有錢。

還有一些農民,做生意做到很成功,然後實在對做生意不太懂得,也是出國打工去了。國外的工資收入,國內生活,生活水平也是不差的。

總而言之,江浙一帶農民確實很富裕,生活水平達到發達國家中等收入群體水平。


波士財經





















看一看,瞧一瞧了,海安,我跟你們說,海安農村,啊!瞧瞧,,,水網密集,一馬平川,交通便捷,房屋,農田,河流,綠色,魚米之鄉,土地肥沃,一切的一切看上去是那麼的清爽,自然,舒心,整潔,這,,,並非山區那些亂七八槽的所能比的,居住環境差,擁擠,道路同樣擁擠,也並非山裡建些別墅就怎麼怎麼樣的,山區土地貧瘠,除了能帶來礦場還有什麼?我們比的是全面,居住環境與條件,自然環境等等,,,





A人生旅途8185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蘇北人,家住連雲港灌南縣農村。蘇北相較於蘇南還是有非常大得差距的,就是跟南通,揚州等地相比也有十年差距。在蘇北,每年都會有大量的年輕人背井離鄉,在全國各地打拼,到過年的時候又回到各自的家鄉,過完年又出去,週而復始。所以留下了許多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我記得小時候,村裡基本上都是瓦房和土坯房,家家戶戶連電視機都少得可憐,到處都是土路,下過雨根本無法走人。時間過得很快。通過這麼多年祖祖輩輩的努力和付出,前些年家家戶戶蓋起了兩層樓房,像以前的平房和瓦房幾乎看不到了。在14年至16之間,由於國家政策的收緊,就算是你自家的宅基地也不可以隨便造房了。這些年,政府大力提倡建設新農村,農村面貌和鄉鎮道路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7年政策鬆了一點,宅基地蓋房只要通過審批就可以了,於是一夜之間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三層小樓拔地而起。以前都是注重房子外表好看,現在裡面也注重裝修了。希望蘇北人民努力加油,為我們的家鄉發展添磚。下面這幾張照片都是我們家附近的,有的是17年9月份拍的。










黑巖淚香1

我小時候的浙江紹興農村:資源豐富、交通方便

1家家戶戶種田、種蔬菜水果、養雞鴨魚、少數養珍珠蚌

小時候,是讀小學6年級之前,我們那一片農村村子還沒拆,初中後開始拆遷,搬家。農村那幾年,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田,還有地種葡萄,種蔬菜,還有池塘養魚、養螃蟹。多以一般人家就靠這幾樣賺錢,我老爸還養過牛蛙,螃蟹,但是技術沒搞好,也沒有很好的學習進步,所以這塊沒賺到錢,所以一般人家靠這幾樣可以過過生活,我老媽也會去批發市場批發蔬菜水果在當地市場來賣,所以不僅僅靠種田,還做點小生意,那時2000年左右,批發水果蔬菜,一天也能賺個幾百。很多養鴨,養魚的也慢慢做成了規模小作坊,還往精深加工去做,做成工廠。

2水資源豐富,養珍珠蚌成村裡有錢人

3村裡開紡織廠、賣布的最有錢,小作坊很多

4生活習慣,找不到會打麻將的


閱讀創業

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

本人對杭州及蘇州兩地比較熟悉,這兩個地方的農村人比其它許多地方城裡人都要富裕,本人在杭州蕭山區待了十幾年了,這裡的民營企業多,絕大部分老闆就來自農村,例如萬向及傳化等知名企業的老闆,這裡的農村在全國來說富裕程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比較典型的代表有航民村,該村村民每年光村裡的分紅收入都不得了!下圖就是航民村!

在這裡家庭資產上百萬的稀鬆平常,絕大部分家庭拿出幾十萬現金是很輕鬆的,上千萬才能算是個富人,上億資產的富豪都有不少!我們公司老闆也是農村的,上市之後如今身家已經幾十億了,周圍村裡像他這樣的老闆還有不少!


帶大家看看蕭山農村的房子,可以說大部分人的財產都用在房子裡了!

我十幾年前來的時候第三代民居已經非常罕見了,這種房子多數都是用來出租的,第四代的民居如今也很稀少,絕大部分是第五代的民居,如下圖這樣的格局就比較典型,如今到處都在拆遷,這裡農村的村民今後許多都要住進高層小區:

這兩年新建的民宅風格又變了,像下面這種獨棟別墅現在比較流行!當地人現在如果是老宅翻新基本上按照這個風格建造,光毛坯造價就要大幾十萬!簡單裝修弄好都要近百萬!

這裡有部分區域也集中建新農村,早兩年建的都是如下圖這樣的聯排,現在建造的檔次更高!特別是原來基本都是開放式的小區結構,如今全是封閉式的了!

像下圖這個也是當地一個新農村,是不是與絕大多數高檔別墅區沒有區別了?

以前我剛來的時候當地許多農村房子外面修的洋氣但是裡面裝修很一般,但是現在走進屋裡也都是按照別墅的裝修標準進行裝修了!一棟房子光造價就至少近百萬!


這裡的農村人還真不願意住在城裡,絕大多數人之所以也在城裡買房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當然趕潮流或者投資房產也是重要因素!我只能說地域差異實在太大了!我老家的農村是這樣的!


心安理得君

江浙一帶農村有多富裕?我來說說我所看到的江浙農村。

1997年我南下浙江湖州打工,當時工廠在南潯與東遷之間,現在早已是今非昔比了,但當年工廠附近就是農村。

工廠裡有附近農村的員工,沒事時我們喜歡去他們家玩,那時農村的路也沒怎麼修,我記得也是鄉間小路,但那時他們家家戶戶就都是小樓房,我基本沒看到過誰家住平房,而且看小樓房的外觀,少則建了數年,多則建了十多年。

我老家是湖北的,湖北在全國經濟算是中等水平,家家戶戶開始住樓房應該是2010年前後的事情了,那麼這麼算起來,浙江的經濟要領先我們20年,而他們那個時候農村附近就有工廠了,可以在家門口務工,我們現在有多少農村附近有工廠可以在家附近務工?

2008年我在江蘇吳中區甪直鎮,這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古鎮,這時農村已經全部通了公路了,而且還有公交車,我當時租住的一戶房東,就是普通的居民,一家四口都在上班,工資不是很高,但他們家有兩輛小車,這當然不是上班能買得起的,他們的田地拆遷賠償了不少錢,而且據說村裡每年還有補貼。

我想江浙農村就平均水平來說,應該在全國處於前列,已經達到了小康水平,希望其它地方的農村也能早日達到江浙農村的水平。


十年讀書

我工作的地方就是在蘇州,而且是吳江,這裡離浙江只有二三十公里的距離,靠近嘉興和湖州。我也經常到浙江,對這邊的富裕還是感觸很多的。

鄉下普通老百姓家裡基本都是別墅一般的房子,有樓房,有庭院,有車庫,車就更多了。這裡要是辦個喜事,房前屋後停的都是車了,飯桌上喝酒的人也少基本都是要開車的。

首先說一下江浙的路吧。其實這邊修路不是特別容易,一是江浙湖泊河流非常多。我老婆本地人,她說她父母結婚時候,接親用的就是用的花船,這樣一條路修起來不是要繞過湖泊就是要架橋,成本很大了。還有就是這裡的百姓由於湖泊河流影響,很難像北方一樣一個村子連成片,更多的是幾戶甚至一兩戶一起。這樣要保證每戶的出行,就要將路通到每戶門前。路不光修到了每戶門口,連路燈都通到每條鄉間小路上。

江浙的人很勤奮,這邊的土地很少,靠種地根本養不活多少人。現在也基本放棄種地了,絕大多數的土地都已經退耕還林了。他們也是全國較早的改革創新的地方,只能這樣才能生存。在江浙經常能看到七十多歲了還想辦法掙錢的人。因為這裡的輕工業較多,能從事的工作也就多。我老婆的奶奶七十多就在服裝廠裡給人家疊衣服,一點不覺得辛苦倒是覺得每天很快樂。嘉興靠近吳江的地方,我去過那裡,好多人家買幾臺織布機在家裡織布。將自己家裡打造成了一個小工廠。

還有就是江浙的政府,相對寬鬆的政策,開明的政府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裡辦事,辦證等等,按正常流程來走就行了,很少出現吃拿卡要的情況。各種機構的辦事員,公務員也少有趾高氣昂的感覺。讓你的工作學習都輕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