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不合理与不合史实之处?

他忙什么

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相传作者罗贯中原为反元首领张士诚部下,故而对行军打仗甚为了解,写出的书也更为接近真实。但是,三国演义是历史题材名著,而不是史书,历来有七分史实、三分演绎的说法。正是因为这三分演义,为三国历史增添了十分魅力,让读者津津乐道,从而让三国故事广为流传。回到前面的话题,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事迹是艺术创作呢?要把这个问题详细说完,就是写一部书都讲不完的,漁樵公只能举例说部分,大家可以在后面补充。

首先刘备不是织席贩履的,刘备的母亲曾经干过这个,但刘备长大以后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他跟随著名军事家儒学家卢植,当他的弟子,学习了很多东西,已经算的上是个士人了。在涿郡刘备喜欢结交朋友,小有名气。这个时候关张就追随他了。而鞭打督邮和斩杀车胄,都是刘备的杰作,这在三国演义中,被安在关羽和张飞身上去了。可以说,刘备本来就是个英雄,但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把刘备的勇武给弱化了。

其次是赵云。赵云不是少年将军,而是刘备的井冈山老战友。刘备起兵的时候,赵云就帮助刘备募兵,并担任骑兵总指挥。不过因为后来刘备到了南方,骑兵不能展开,所以赵云的地位反而不如关张高。所以,赵云既不是少年英俊的小将军,也不是一些哗众取宠专家所说的保镖。他担任过军事要职,后来一直在军事中枢工作。

还有,郭嘉的能力被拔高。曹操的参谋长是荀攸和荀彧,这才是曹操的张良。郭嘉相当于军事顾问,这样的人,曹操手下不少。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历史上都是没有的。五虎上将是刘备手下五员最勇猛的将军,陈寿做传把他们放在一起。而五子良将则是曹操手下五员外姓将军,其实在曹营中地位并不高,曹操也没有给出封号,五子的说法是陈寿给的,意思说曹营中除了姓曹的和姓夏侯的,就这五人作战最勇猛。

火烧赤壁是艺术加工的结果。三国志记载这段历史甚至有矛盾的地方,一会儿说刘备打败曹操,一会说周瑜打败,一会又说曹操自己放火。总的说,这段历史比较模糊。可以确定的是,曹操并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失,被打败的极有可能是前锋部队。

还有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星灯续命,空城计都是艺术加工的结果。六出祁山也不是每次都打司马懿。不过,诸葛亮的军事水平还是极高的,用步兵把司马懿打的不敢出战,是三国志都有记载的。用声东击西之计,调走曹真,让曹睿都亲自出马,也是事实。而且诸葛亮在唐朝就是武庙十哲,这不是三国演义的拔高。

再说关羽。华雄是孙坚杀的,五关六将也是不存在的。关羽当过曹操的俘虏,注意不是张辽说投降的。但是,关羽还是三国第一猛将,周瑜打南郡的时候,关羽帮忙绝北道,一人对抗整个曹操集体,硬是扛下来,为周瑜争取了足够时间。不过单刀会是鲁肃,这点又被弄到关羽身上了。

关羽索命吕蒙是假的,吕蒙在处死关羽后就病死是真。值得一提的是,东吴四任都督都英年早逝,这很难说是为东吴军务操劳还是其它原因,反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早早去世。

诸葛亮识魏延反骨是假,魏延的死是他和杨仪的内斗,死后的诸葛亮不可能安排到这些。

华佗给关羽治伤是假,关羽虽然有疗伤,但医生不是华佗,因为华佗其实已经死了。

张辽七千破孙权十万是假,张辽包围孙权断后部队是真。事实是孙权被打下合肥,撤兵途中被张辽攻击,断后的部队吃了亏。

十八路诸侯打董卓这些都不真实,其实是说书人喜欢十八这个数字,刘备等人并没有去打。所以三英战吕布不存在,吕布的勇武也就大打折扣,不能跟关张夏侯曹仁孙坚等人对比了。

上面只是说了部分,三国演义是一部好书,不要因为有艺术创作而否认它,也不要当做历史课本去读,这样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漁樵戏春秋

从文学角度看,三国演义确为经典。但从史实方面看,大多都是虚构。为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对民众的精神统治,所谓的忠君爱国。黑化曹魏的同时神话了蜀汉。



演义大多对曹魏的黑化,曹操应该是三国里最为出色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了,因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后世统治阶级所认为的谋国之贼,成为负面的典型。

比如杨修 崔琰等人实际死于立储之争,贾诩谓曹:君不见刘景升 袁本初尔,遂立丕为世子。关于立储,那个君王愿意臣子介入?杀忠臣,几个人能比过刘邦 朱元璋?古代帝王那个不是满手血腥的?

三分天下最早是鲁肃提出的,孙权 曹操 刘表,没刘备什么事情,这时候诸葛亮还未出仕。

赤壁之战,是周瑜指挥的,也没诸葛亮什么事。赤壁之战曹魏更多的是败于水土不服 瘟疫。

诸葛亮也就是内政人才,三国志并没有描述其军事能力。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如果真的实施,北伐胜负还真不好说,但直接被放弃,起码证明诸葛亮谋略偏保守。演义里诸葛亮几近完人 神人。


赵云终生只是文官,大多负责是后勤 粮草运输,并没有受到重用。关于武艺,只说云骁勇,和陈到齐名。

结合史实看三国,也就能看出三国演义其实是为满足统治阶级需要的产物,但不否定其为文学经典。


春秋佐传

三国演义本就是以小说的面貌存在于世,二从未以史料,史书而著称!现在很多不是东西的东西批三国所谓的与历史不符这个态度是极其可笑和可耻的!三国演义成书于明,罗贯中是否说过此书为史?至于说不合理,那本就是文艺作品,要求为何那么严谨?

可笑的是现在很多人一谈三国演义必须拉上正史,谈三国演义必定会被所谓的正史专家扣上没文化不读书的帽子!殊不知这些所谓的正史就可信?


榕雪

《三國演義》雖然叫三國!其實大部分的故事都發生在東漢末年!這本小說傳統的說法是七分實三分虛!!可在我看來感覺是六分實四分虛!百分之四十都是羅貫中老先生筆下虛構的!舉幾個例子啊!一 桃園三結義!二 鞭撻督郵!三 溫酒斬華雄!四 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五 土山約三事!六 誅文丑!七 過五關斬六將!八 千里走單騎!九 許褚裸衣戰馬超!十 張翼德大戰馬超!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苦肉計!周瑜妒忌諸葛亮!設計謀害諸葛亮!舌戰群儒!青龍偃月刀!方天畫戟!武將們動不動就單挑數十乃至上百回合的大戰!等等通通是杜撰!只能當小說看!千萬不可當真!


紫霄飛龍

三国演义,那是国家政权推动,士大夫集团鼓吹,佛道宗教煽动,文人无耻吹捧,戏曲平话扭曲,百姓被洗脑,这样综合影响与反影响出来的文学作品。

所以,三国演义就不是历史。当然不能将三国演义与历史等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