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这样做的女人,多数婚姻关系都破裂了,希望没有你

婚姻里这样做的女人,多数婚姻关系都破裂了,希望没有你

图片来自东方IC

放学接娃娃回家的途中,一个孩子不听话,他妈妈在警告了他不要乱跑之后,他还是在人行道上乱窜,他妈妈冲上去抓住他就是两巴掌,打的孩子哇哇直哭,我们都看着那个妈妈,她见状立马喝斥孩子,不要哭了,我让你不要哭了,你听到没有?

孩子还是大声的哭,她有点气急败坏的说,我为了接送你上学连工作都没找,整天就是在家服侍你们爷儿两个,你还动不动就给我哭,你不是欠揍吗?

旁边有人劝她说,孩子小,要哄着些,你这样的做他会更不听话。

那个妈妈不知道怎么了,忽然就哭了,弄的别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站着等她心情平静下来。

她可能也知道自已失态了,一边道歉一边说,我最近心情不好,跟孩子爸爸又吵架了,孩子又顽皮,我就没控制住自已。

别人接着劝她说,夫妻吵个架是很正常的,和好不就好了。日子就是慢慢向前过的,急不来。

那个妈妈说,

我就是委屈,为了这个家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工作,孩子爸爸还回家挑三拣四的指责我,为什么我的付出他看不到?

说完,她又有点想哭的样子。

婚姻里这样做的女人,多数婚姻关系都破裂了,希望没有你

图片来自东方IC

她说,当初他们结婚时在老家生活,为了有个更好的发展空间,两个人放弃了老家安逸的生活来到大城市打拼和奋斗。

刚开始,在大城市两个人都有工作,但两个人经常忙的回家吃外卖,男人不忍心她这么受苦让她辞职在家,而她刚好也怀孕了,再为了男人的健康,她辞掉了工作,专心的在家养胎和照顾起他的饮食起居,两个人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孩子出生后,家里更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好景并不长,随着男人职业上的晋升,他们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争吵。

她因为整颗心都系在男人身上,但男人的异常忙碌并没有时间来陪她,她觉得倍感孤单。

随着男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她越来越不安而且变得很多疑,常常查看男人的手机,盘问男人的行踪,让男人烦不胜烦。

她觉得自已为他放弃了自已的工作、又远走他乡,而男人不但不领她的情还一直烦她,这让她感觉到不值又委屈。

她最喜欢说的话是,我为了你都放弃了那么多,而你却这样对我,你还有良心吗?

听了这样的话,男人开始会愧疚,随着吵架次数的增多,男人就越来越不爱听这句话了,刚开始他因为负罪感会感谢她的付出,去加倍的爱她。但是时间一长,对她的爱就减弱,同时也会因为负罪感的压力和逆反心理开始逃避而对这一切。

在无形中,男人会为了躲避自已内心的负罪感,反而会认为是女人没能力的表现,会更加贬低和指责女人。这样就会让两个人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最终会导致关系破裂。

我们看到很多为了对方牺牲的女人,最后不仅得不到男人的爱,还会被男人嫌弃而抛弃就是这个原因。

婚姻里这样做的女人,多数婚姻关系都破裂了,希望没有你

图片来自东方IC

在现实,像文中这样的女人还是大有人在,她们把自已的人生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和爱人身上,把孩子和爱人当作她生活的重心。

认为爱人事业成功了就是自已成功,孩子有出息就是自已有出息。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从寻找和建立,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必须由自已完成,孩子和爱人并不能代表你去创造价值,他们创造的价值是属于他们自已的。

还有的女人企图通过牺牲自已的某种需求或某种特长来换取男人的爱,其实这样做的人都不能够很好的爱自已,也同样无法很好的爱别人,便会以各种各样的变相方式去控制对方。

她们最喜欢说的话常常是:

“我为你都付出了什么什么,你却这样子对我。”

“我对你这么好,你却伤害我……”

这些话的深层含义是,我为了你牺牲了自已的一切,你却没有完全给我回报。

说到底,这些为爱人牺牲自已的行为,到最后都会变成索取,这是一种变相的要求,要求物质和情感的等价交换。

因此,这些女人在为爱人付出同时也会把每一点付出都记得无比清楚,在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等价回报时,她会觉得自已的牺牲不值的,这个时候她就会变成怨妇。

婚姻里这样做的女人,多数婚姻关系都破裂了,希望没有你

图片来自东方IC

婚姻赋予女人太多的角色,但这并不是女人要牺牲自已的理由,这些自已要承担起来的责任跟自我价值并不冲突。

一个女人,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妻子,妈妈这样的角色。

纵观在婚姻里那些越是爱自已的女人(自私自利除外),越是容易得到趁心的爱人和想要的幸福生活。

婚姻里,聪明的女人不会把自我价值建立在爱人和孩子身上,这样做自已既会感到幸福,也不会使男人和孩子去承受他们不该承受的生命之重。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人生轨迹,就算有所交集,也并不代表相处时的幸福要靠过度牺牲付出去换取爱。

幸福从来不是靠索取就能得到的,它是一种能力,真正的幸福感而是来自自我内心深处的滋养。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在于自主自足之中。

我们都有能力让自已获得幸福快乐,只有发自内心的幸福才会影响身边的人,才有可能把爱分享给他人,也能正确的回应别人的给予。

要做一个爱自已的人,拒绝过度牺牲式的付出,只有爱自已的人,才能更好的去爱别人和得到别人的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