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對割讓香港沒異議,卻因一個女人,認為《南京條約》不可接受

1842年8月31日,道光皇帝一宿沒睡。按照他自己的說法,那天他坐在書桌旁,自恨自愧了一晚上,因為擺在他面前的是耆(qí)英用八百里加急給他呈報的中英《南京條約》草案。面對著這樣一份份割地、賠款的城下之盟,想必任何一位君主心中都不會平靜,何況,從傳統角度看,道光也不算是多麼昏庸的皇帝,只不過他碰到了數千年未遇的變局,橫加遭受了一份意外的恥辱。

道光在折騰了一晚上後,還是批准了這份條約,並給遠在南京的耆英發出了同意簽署的上諭。按照道光上諭的說法,他之所以同意,完全是因為害怕英夷傷害江浙百姓,不得已而為之的。所以說,還是道光最厲害,用一宿沒睡,再加上為民受辱的說辭,愣是把簽訂城下之盟,變成了仁君愛民的苦情戲。

道光對割讓香港沒異議,卻因一個女人,認為《南京條約》不可接受

只是,道光不知道的是,他這出戏白演了,因為在兩天前,即8月29日,耆英已經與英國代表在英國軍艦上,正式簽署了《南京條約》。在未獲得道光同意的情況下,耆英就膽敢簽署,一方面是因為形勢逼人急,英軍已下最後通牒,再不簽署,就要攻打南京城;另一方面,耆英也是篤定道光肯定會同意這個草案的。

當然,耆英不是道光肚子裡蛔蟲,能篤定道光的想法,不僅是憑藉了他多年的官場經驗,更重要的是,其實正是耆英一步步地促使道光接受了這個條約。早在3月份,清軍在浙江一敗塗地後,浙江巡撫劉韻珂就上書道光,指出再這樣打下去,就可能會出現各種隱患,其中一個就是軍費開支浩大。而這句也正好說到了道光的心坎上,大清已經為鴉片戰爭花掉了兩千多萬兩銀子的軍費,這讓以儉樸著稱、衣服都要打補丁的道光,看在眼裡,痛在心中:這些銀子都可以給朕的龍袍打小一萬個補丁了(道光打一個補丁需花費3000兩)。所以,道光對這份奏摺表示了讚許,這等於發出了明顯的求和信號,而耆英也自然是明白的。

道光對割讓香港沒異議,卻因一個女人,認為《南京條約》不可接受

不過,此後道光並沒有指示在前線的官員們與英國人談判,哪怕英國人已經攻入了長江,他的上諭依然是對英夷要堅決剿滅。既然心裡想求和,為何嘴上又不說呢?老道的耆英很明白:道光需要一個臺階,或者說面子,求和這事得英夷先開口。話說英夷太愣頭青,就知道拿槍炮說話,一點不體諒大皇帝的苦心。所以,這份本該英夷做的工作,就由耆英代勞了。耆英找人用十分恭順的口氣,寫了一份英夷求和的告示,貼在了寶山縣的城牆上,然後,他又假裝發現,將這份告示,寄給了道光。

這份告示的大概內容是,因為大清不許英國貿易,英國就派他們前來求和,因為溝通不暢,所以才與大清打了起來。不用說也能猜得到,道光看到這份告示後,心情會是怎樣一個爽字了得:看看吧,是英夷先求和的,既然前面都是誤會,那就與英夷談談唄。於是,道光立即給耆英發出上諭,同意英夷和談的要求,並給耆英提出了和談的底線:可以把香港許給英夷。

道光對割讓香港沒異議,卻因一個女人,認為《南京條約》不可接受

《南京條約》簽訂場景

看到這裡,諸位看官應該也就明白耆英為什麼敢私籤《南京條約》了:條約內容並沒有突破底線。當然,為保萬無一失,或者說為了給足道光面子,在《南京條約》中文版中,耆英也是絞盡了腦汁,在措辭上咬文爵字,比如,割地賠款、開放口岸各條款,都是以“大皇帝恩准”開頭的;再比如,每項條款,對於由來都做了解釋,賠款是因為之前處理英商貨物(鴉片)不公,英夷又帶兵到中國來告御狀,給英夷造成了各種損失;香港島是因為大皇帝可憐英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貿易,特賞給他們一個小島子,修補船隻、存放貨物。總之,《南京條約》中文版會讓道光看得非常舒服,在耆英看來斷不會有不許之理。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道光為什麼看到草案後,會一宿沒睡呢?原來,道光糾結的是《南京條約》開頭的那句話:“大清大皇帝與大英君主……設立永久和約。”在半年前,道光才知道英夷的國王,居然是個女人(維多利亞女王),而且年齡只有22歲。大吃一驚的道光還派人去問英軍俘虜,這女王嫁人了沒?如果嫁人了,他夫君又是什麼職務?

道光對割讓香港沒異議,卻因一個女人,認為《南京條約》不可接受

在道光看來,英夷還真是野蠻未開化,居然讓一個女人當國王。只不過,現在羞辱的事情來了,《南京條約》竟把他和“夷婦”並列,這簡直是前所未有的恥辱,是斷不能接受的。道光因此夜不能寐,最終為顧全大局,只得把個人榮辱拋在一邊,含淚同意了條約內容。不光是道光,朝廷大員們在傳看《南京條約》後也都認為,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把“夷婦”和大皇帝並列。

實際上,不僅是清廷,英國人在審視《南京條約》時,也把關注點放在了女人身上:英國軍人賓漢,在他參加鴉片戰爭的回憶錄中,最後寫下了這樣一句話:中國被一個女人征服了。(文/澹臺卓爾,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