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在一線城市叫“拼”,回二三線就是“慫”?

憑什麼在一線城市叫“拼”,回二三線就是“慫”?

表妹今年大四,即將面臨畢業城市選擇的問題。

表妹想留在讀書的城市,理由是大城市機會多,自己想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多闖闖。

家人希望她回老家,找個差不多穩定的工作,不用那麼漂泊。

表妹實力拒絕,覺得家鄉那個小城,雖然近年也在蓬勃發展中,但是壓力小也就沒有動力了啊,時間長了不就貪圖安逸了麼。

留在一線城市打拼,還是回到二三線城市發展?這似乎是困擾很多初入職場人的一個問題。

在很多人的思維中,對於一線城市的認定就是:機會多,趁年輕就應該去一線城市拼。

對於二三線城市的認定就是:太安穩,留在那裡就是貪圖安逸。

總結起來就是,去大城市的才叫拼,回小城市的全是慫。

憑什麼這樣認為呢?

“憑在大城市給你的眼界,有時候會讓你難以忍受小城市的格局。”

剛去北漂的時候,以一個實習生的身份,工資日結,自然不高。用之前攢下的些許存款交了房租,勉強維持生計。

租房子的時候也很坎坷,遇過黑中介、黑房東,被騙房租不說,還連夜搬家,帶著行李在火車站湊合了一晚。

後來租了個地下室,不透風,那會兒正值炎夏,晚上睡覺熱的渾身都長了痱子。

家人跟他說過,混不下去了就回來。

但即使這樣,他還是咬緊牙關堅定著要在這個城市裡站住腳的念頭。

生活的窘迫似乎是每一個北漂人必然的經歷,但即使這樣,他們也不願退縮。超哥說,這一年在北京的生活,比他在家鄉待了20幾年學到的還要多。

首先,大城市的生活一定會打破曾在家鄉留有的安全感,強迫著你學會生存。

其次,這裡機會真的很多。不僅是工作的機會,還有晉升的機會,以及你遇到高層次人群的機會。一份今年月薪5千、明年仍然5千的工作,遠沒有一份今年2千,明年4千的工作更加吸引人。

而且,只要你有能力,在大城市一定能找到立足之地。

在大城市裡所有的壓力,都能強迫著你快速成長,即使是被騙,也是豐富人生經歷的一種。

前段時間超哥休假,去了趟上海旅行,他覺得那是與北京風格截然不同的大城市,如果自己將來不再留在北京,一定會選擇去上海,但絕不回家鄉。

“憑什麼說留在二三線小城就叫慫?不是小城市安逸,是你們太安逸吧!”

一聽到網上有人說“寧願在大城市掙扎也不願在小城市安逸”這樣的話,齊齊就氣不打一處來。

她在畢業後選擇了回到家鄉,一個二線城市。父母的願望是女孩子應該回家來,考個公務員或者當個老師,然後結婚生子安安穩穩過一生。

但齊齊回老家,絕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她只是因為想離爸媽近一點,因為父母晚育,所以跟同齡人比起來父母的年紀有些大了,她希望能夠多陪伴在爸媽身邊,所以選擇回老家。

她並沒有順從父母的設想,而是憑著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向進了家不錯的私企,工資還好,但工作繁重。

齊齊說,自己雖在二線城市,但生活遠沒有別人想的那麼安逸。

首先說工作。公司發展前景很好,和大城市裡拼搏的年輕人一樣,齊齊也從沒有鬆懈過,一樣要面臨加班,一樣要面臨競爭,一樣有壓力。從不是喝喝茶、玩玩手機、拉拉家常就能混過去的。

然後說生活。大城市的人買不起房,小城市的人也未必就能買得起。房價雖沒有北上廣那麼高,但工資同等也是不及北上廣賺得多,如果說優勢,只能是其他層面的物價會比北上廣輕鬆一點,但生活真的並不一定輕鬆。

再說夢想。齊齊從來不認為夢想一定要附加一個城市,在大城市就叫為了夢想,在小城市就沒有夢想?

夢想無論在哪裡實現起來都未必容易啊!

“所以同樣都是拼,憑什麼在大城市拼就說的特別有優越感?難道在小城市打拼的我,所付的青春就沒有意義嗎?”

有人說大城市會給人的機會較多,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小城市。

就比如我有個愛好攝影的同學,一開始去大城市的大公司當攝影師,經驗累積豐富、人脈也拓寬之後,就回到家鄉自己開了間工作室,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打拼,現在也做得風生水起。

所以一些人眼中,小城市=安逸,可能真的是你們自己太安逸,然後還怪是這個城市讓你不得不如此……

回到二三線並不意味著不敢挑戰大城市、意味著“慫”,在大城市裡也抱著安逸的心態,也一樣會一事無成啊!

只要有努力的目標,每一個奮鬥的靈魂都值得被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