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對話李苦禪

齊白石對話李苦禪

齊白石作品

齊白石對話李苦禪

李苦禪作品

1923年,年僅24歲的李苦禪經常拉著洋車穿行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為了生活,他不得不晚上憑著力氣拉洋車賺錢,白天在北平國立藝專聽課學畫;為了顏面,每回拉車他總是離齊白石先生的住所遠遠的,生怕被人撞見丟了老師的面子。

說來也巧,一個星期天,李苦禪拉車到王府井大街時,恰巧遇到齊白石和朋友從書畫店裡出來。李苦禪大吃一驚,轉身就想躲開,但聽得身後傳來齊白石的喊聲:“苦禪,還不過來,送我回家!”

“鷹”也奪我心

齊白石曾說:“眾皆學我手,英也奪我心”。對於那個曾經叫做李英的李苦禪而言,這句話不僅是老師對於學生的由衷肯定,也揭示了平凡而高難度的繪畫真諦——“奪心”。

當然,畫面中的“鷹”,同樣,也是讚美的內容之一。

展廳正中懸掛著一幅款識為“白石老人自存自稿”的齊白石設色《松鷹圖》。松針挺直俊秀,遠近分明,雄鷹氣勢軒昂的屹立在蒼勁松幹之上,威風凜凜。

而展廳四周,李苦禪先生近10幅以“鷹”為內容的精品力作則秉承著白石先生繪鷹時的勇猛之氣,蒼鷹喙如利斧,爪宛鋼鉤,渾身濃黑,不怒自威。齊派的發展與傳承,立見分明。

齊白石對話李苦禪

眾所周知,齊白石作畫,常常將得意之作壓箱底,謂之留存底稿,從不輕易出售。同時,松鷹雖是齊白石的著名題材,但設色卻少之又少。因此,從題上觀之,也足見齊白石對此松鷹圖的自賞之情,溢於言表。

而2011年時,一幅接近24平尺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4.255億的成交價震撼藝術市場,也隨即創造了近現代書畫的世界紀錄。這幅市場可見的齊白石最大尺幅作品,不僅成為齊白石畫作價格的標杆,也從側面體現出人們對於齊白石畫作,尤其是“松鷹”題材畫作的喜愛。

無獨有偶,對於李苦禪而言,毋庸諱言的是,就像白石老人以繪蝦聞名於世一樣,苦禪先生歷來以繪鷹名揚四海,據成交記錄顯示,在當前藝術市場成交價前10名的排行榜上,苦禪先生以“鷹”為主題的畫作佔據7席。

對此,李苦禪的兒子、中央文史館館員李燕表示,以“鷹”為主題的畫作,是父親最為喜愛的題材。而這也造就了李苦禪繪“鷹”的盛名。“其實這和父親的性格有關係,管他要畫兒時,他總是‘有求必應’,我覺得這個‘應’應該改成老鷹的‘鷹’。”

在展出的三十餘幅李苦禪的作品中,《高瞻遠矚》、《鷹石圖》、《幽谷靈鷲》等幾張以鷹為主題的作品雖然看起來相似度很高,但畫作中,每隻鷹各有的神態,濃烈的金石韻味,卻將李苦禪繪畫充盈的力度和細節的控制盡顯無疑。

當然,除了齊白石和李苦禪的“鷹”,郭秀儀的“鷹”則顯現了齊派女弟子的“功力”。

稍微熟悉一點藝術市場的人都知道,黃琪翔、郭秀儀夫婦以收藏齊白石作品最富盛名。在解放初期,他們應該算是收藏齊白石藝術最富有的人家,那些直接得自齊白石的畫作,不僅數量巨大,而且精品迭出。從當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而言,現在拍賣市場上出現的、有著黃琪翔、郭秀儀名字上款的齊白石作品,一幅動輒數百、上千萬元,令人歎為觀止。

而作為齊白石最為得意的女弟子,抗日英雄、第一屆全國政協的特邀代表黃琪翔的夫人郭秀儀,則曾經與老舍的夫人胡絜青、評劇名伶新鳳霞等共同跟隨白石老人學畫。由於她跟隨齊白石學畫非常努力,提高得很快,甚至完全超出了齊白石的預期。早在1951年,齊白石就曾在郭秀儀的《海棠秋色》題字,明確的指出:“海棠結子又秋風。秀儀女弟子大易進步,同門人只此人也!”

也是因為如此,郭秀儀、黃琪翔夫婦不僅收藏了包括上文所提《松鷹圖》在內的大量齊白石精品力作,並以收藏白石老人畫作之精名揚藝術市場,也妙手繪就了大量大寫意畫作,深得齊派自由奔放、瀟灑靈秀的真傳。

對此,許麟廬之子,著名畫家、收藏家許化遲表示:“郭秀儀背臨白石老人的鷹與壽桃之圖,不僅用了白石老人特別自制的顏料,也體現出了齊派的風神。幾十年之後再看到這樣在一起展出的畫作,讓人對這份師生之情感動不已。”

常憶師生父子情

在聽到老師齊白石“苦禪,還不過來,送我回家!”的召喚後,李苦禪低著頭將車轉身,請白石老人上車,拉起車就跑。拉車途中,齊白石和藹地問他:“苦禪,你經濟困難,拉車度日怎麼不告訴老師呀?”

李苦禪牛頭不對馬嘴、答非所問地回答道:“這……這……我對不起老師,給老師丟臉了。”

齊白石說:“丟臉,丟誰的臉呀。你不知道老師是木匠出身,魯班門下嗎?這難道也算丟臉嗎?苦禪呀,靠勞動吃飯是不丟臉的,是正當的!”

李苦禪拉車將齊白石送回家後,齊白石對李苦禪說,你現在學畫是主要的,要把洋車退掉。而為了幫助李苦禪學畫,齊白石讓李苦禪搬到自己的住處,騰出一間廂房讓他居住,並挑選了李苦禪的一些畫,親筆題款後送去畫店,幫助他學畫。在齊白石的關心下,李苦禪終於成為一代名家。

這段出現在五年級小學語文課本(滬教版)中的“勵志”故事,名字就叫做《齊白石與李苦禪》。

“幾十年來,我都和父親在一起形影不離,特別是到了老年,因為文革的時候總把人的名字反著寫,因此父親總是怕自己把印章蓋倒了,就用指甲畫個印 兒,讓我蓋章,我還記得,當時他用的印泥是我在榮寶齋工作的時候給他定做的。”李燕回憶道:“他視人格為畫格的基礎。他教導學生要摒除俗氣、傲氣、銅臭氣、小氣等壞習氣,要培養俠氣、豪氣、逸氣甚至是傻氣。”

其實,早在上世紀70年代,李苦禪就成功地創作了許多鴻篇鉅製。上世紀80年代,他曾經為人民大會堂畫了一幅墨竹圖,用的宣紙是三張丈二匹拼接的。要駕馭這麼大的畫幅,其難度可想而知,而當時,老人已經是83歲高齡了。

創作這幅墨竹圖時,李燕就從旁協助。那次,李苦禪就用特製的巨筆開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花鳥畫創作。而第二年,他還以84歲的高齡完成了巨幅國畫《盛夏圖》,這幅畫由四張丈二匹宣紙聯結而成,面積約有21平方米。

近兩年藝術市場贗品氾濫,一次性展出如此多的李苦禪作品,不免讓人懷疑作品的真實性。李燕對此並不迴避,“我和父親幾十年的相處,很多作品都是我看著父親畫出來的,我想我比任何人都更有資格鑑定這些作品的真偽,展出的每一張作品我都親自鑑別過。而看到這麼多父親的作品出現,我也十分激動。”

各位書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為全國書畫家發佈展覽、作品宣傳信息,更多知識信息請關注我們交流學習!

為書畫家提供交流學習平臺,為收藏者打造專業的拍賣平臺;

字畫收藏、參加拍賣、交流合作請看作者名字發私信給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