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大數據分析

  傳播趨勢

“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由上圖傳播趨勢可以看出,4月25日起該話題輿論開始發酵,經過一天的傳播後於4月26日17時達到聲量最大值,隨後話題熱度下降明顯。

  地域分佈

“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由上圖可以看出,更關注此事的受眾中來自北京的所佔比重最大,排在第二名的是廣東省。隨後是江蘇、山東、湖北等地。

“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口碑熱詞方面可以看出,非敏感高頻詞有“特色”、“志願者”、“享受”、“樸實”等詞,敏感高頻詞有“約談”、“注水”、“不符”、“處罰”等。

  媒體觀點

  @新京報:雖然是突破常規,但該招聘帖又挺合乎互聯網邏輯:在有趣、真實、個性化藉著“喪萌”調調和毒雞湯大行其道的後喻文化語境下,這樣的招聘帖,無異於給網友量身定做,想不成爆款都難。

  而在“史上最耿直”的招聘中,公眾也能看到很多高校和教師的另一面:不呆板,不守舊,人性化,會創新……這殊為難得。所以校方換上作文體式招聘,也會遭遇網民埋汰:大家擔心的不是一個招聘帖之變,而是用格式化思維扼殺了“偶現靈光”的創新與可愛。

  @北京青年報:其實,無論是對於僱主還是應聘者來說,在招聘過程中,堅持誠實守信、“實話實說”,原本都不該是什麼“另類”現象,而是理應具有的職場常態,它不僅是社會誠信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相關國家法律的要求。如《勞動合同法》目前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以及勞動者要求瞭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瞭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

  網友觀點

  @今日巴蜀:這麼實在的校長不多了,各位符合條件的抓緊機會

  @星期天的下午茶:其實反映了教育系統過於追求學歷的問題,如果不是上級主管一味要求學校的博士比例,應該不至於招不到人。

  @小婷婷的鼕鼕 :這年頭說實話好像格外引人關注。

  復興觀點

  有網友對此事評論到“這年頭說實話好像格外引人關注。”讓筆者瞬間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為什麼這則普通高校的普通招聘信息會如此引人注意?因為在招聘啟事中對自己學校描述為“很一般”,是其它單位在發佈招聘信息時都不會說的大實話,因為這樣的實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幾率小之又小,而且能讓很多應聘者能在其中找到共鳴,所以才能引起社會熱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各大單位在招聘時都會將自身的條件描述的天花亂墜,但是跟事實相符程度究竟有多少,只有真正進去了才能知道。正是因為有很多就業者在應聘時碰到了太多描述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單位,在網上還有“能人”總結出了“職場黑話”:

  「需要有一定的抗壓能力」——需要你自願加班

  「我們目前屬於創業階段」——一週上六天班

  「可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我們給的工資跟其他公司差不多

  「扁平化管理」——公司還沒招到HR

  …………

“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實際上不僅是公司招聘,個人在應聘的時候誰不會在自己的簡歷上“添磚加瓦”,爭取把自己成功地“營銷”出去。這樣的做法當然也可以理解,但是對於當事人雙方,公司和應聘者而言實際上都不公平。公司招聘時把自己吹噓的很完美,但是應聘者入職後發現落差難免會失望,從而影響工作熱情和效率。同樣,應聘者用自己並沒有的技能強加在自己身上,當真正到公司需要實操時兩眼一抹黑,也會很快被用人單位發現,而且在行業上也影響自己的聲譽,十分不值。

  回到興義民族師範學院的招聘啟事來看,它之所以走紅,表面上是因為形式上“不走尋常路”,實質上恐怕是因為,坦誠對待求職者的用人單位仍屬“稀缺”。這次招聘對推廣學校知名度而言是成功的,但因為不符合高校管理路數所以沒能落得好收場,但是其它用人單位不放以此為鑑。放下偽裝,拿出真誠,或許能收穫不拘一格的人才。

文/王娜

圖/網絡


“史上最耿直招聘”: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