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股市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上一讲我已经帮你树立了股票投资的正确心态,这一讲,我们来说投资股票你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

你可能会担心:投资股票,自己不是科班出身,是不是就很难盈利?尤其很多人都说,股票市场是一个赢家收割韭菜的地方,如果自己没有太多的专业知识的储备,信息上也不具备优势,是不是就变成了一条任人宰割的鱼了?

其实不是,我经常跟身边的朋友讲,投资股票只需要懂一点的数学和经济知识,以及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分辨能力。

1、理解“增长率”和“性价比”

先来说你要懂什么样的数学和经济知识。

在股市当中,有两个最基础、最浅显、但也是最重要的比例,一个是增长率,一个是性价比。

增长率说起来很简单。比如我家里去年整体的开支是十万块钱,今年变成了十二万,相当于总体多了两成,这就是一个增长率的概念。我们在媒体上经常听到的中国GDP最新季度的增速是百分之六点几,这个百分之六点几就是一个增长率的概念。我们可能不需要对总数——GDP到底是几万亿,还是几十万亿记的太清楚,但是需要关注它的增长率。

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关注的也都是增长。它增速是快还是慢,反映在增长率数字上,就是这个数是大还是小,或者说这个数字是正还是负,如果它不能维持现状,增长率成了负数,那就是下滑。

但是在看增长率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区分同比和环比,当你看一个公司的业绩的时候,需要关注的是同比的增长率,也就是说今年相对于去年怎么样,或者今年的这个季度相对于去年的同一个季度怎么样,它是增长的?是快速增长的?还是持平的?下滑的?

打这样一个比方就很明白了。大部分的公司的奖金都是在年终发的,你如果拿今年一季度的收入跟去年四季度的收入对比,很有可能去年四季度最后一天发了年终奖,今年一季度的收入环比反而是下降的。但实际上你的收入有没有下降呢?可能你今年一季度还涨薪了,相比去年一季度还涨薪了。所以你一定要看同比的增长,拿今年一季度的收入跟去年一季度的收入相比。这样才有意义。

看上市公司业绩也一样。上市公司的业绩,高峰往往在第四季度,因为第四季度才会收款、交货。政府经常会集中在年底把预算花掉,房地产公司造房子的到年底才有钱给农民工发工资。所以很多上市公司四季度业绩是一年的高峰,我们在衡量它的业绩是增长还是下降的时候,需要看同比。

讲完了增长率,接下来我们来讲性价比。

性价比理解起来也不难。打这么一个比方,你在买东西的时候,通常会算,名牌值多少钱,普通的大路货值多少钱,标准是不一样的。你不会看到哪个便宜就买,你可能愿意为名牌付更多的钱。

换句话说,你在决定买不买一件东西的时候,既会考虑这件东西的价格,也会考虑它给你带来的价值。

买股票也一样。但是,股票的性价比说起来稍微有那么一点复杂。

首先,股票的价格并不反映公司市值的大小。因为每家公司的股本——也就是发行股票的数量不一样,像工商银行那样市值过万亿,但是股本特别大,反而股价只有个位数。

那什么指标可以反映市场对一支股票的估值呢?有经验的朋友马上会提到用市盈率。没错,市盈率是反应市场对一支股票的估值的最通俗的指标。

市盈率用公式表达的话,就是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率,你可以把它理解成,

根据某支股票现在的业绩,市场上的人愿意支付多少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一个倍数。什么情况下人们愿意支付的倍数高呢?通常是因为预期它未来可能业绩会变的更好。如果人们愿意支付的市盈率不够高,多半是因为预期它未来的业绩比较稳定了,甚至有可能这家公司的业绩会下滑。

所以说,市盈率反应的是市场上其他人对公司股价的预期,你可以理解成,市盈率越高,这支股票越贵。

但是,就跟你买东西一样,并不是贵的就不能买,便宜的就买,你要寻找的是那些性价比高的股票,什么是性价比高的呢,就是根据当前的市盈率,你认为未来这家公司业绩的增长,会比别人认为的更好。在后面的几讲里,我会具体跟你分享,怎么去找那些增长潜力大、价格也合适的公司。

前面我们说了,市盈率很多时候能够反映市场对一只股票的估值,但是你要注意,对有的股票来说,市盈率并不能反映市场估值,需要用上其他指标。在第五讲里,我还会重点跟你说,对不同类型的股票,如何用不同的指标来看估值。

2、搜集和分辨信息

说完了理解增长率和性价比,再说投资股市需要的基础能力,也就是信息搜集的能力。

信息搜集的能力不仅对投资重要,对工作,对生活都很重要。哪怕是你日常生活里要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你就要知道怎么样搜集信息,怎么用好搜索引擎,或者知道这方面的知识在哪些网站、App上面有,或者能够迅速通过你的人脉圈找到这个专业领域的人,向他们咨询,等等。这方面的能力,我们把它叫作搜商。

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的第一点是:重视一手的信息。我们经常讲,你需要某方面知识的话,一定要问专业的人。很多人有过被搜索引擎坑的经历,就是因为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可能不是专业的网站,而是一个营销网站、甚至是一个诈骗网站。这种情况下,你得到的信息就会误导你。

股票市场也一样。股票市场由于有众多的资金在当中逐利,财经资讯的市场也是一个利益驱动的市场。你一定要小心。

当你在一些资讯网站、股票资讯的论坛,看到出处不明的发言,一定要留心,不要轻信,要去找到信息的源头,确认它的真实性、可靠性,或者弄清楚是什么身份的人、在什么场合下说的,并且要去换位思考——我们经常说“屁股决定脑袋”,你要想一想他为什么要发布这个信息,背后可能有什么潜在的目的。

比如当你周边的一些人——比如和上市公司关系比较密切的人,有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内幕消息的人——当他信心满满地告诉你一些事情的时候,你要换过来想一想他讲这个事对他是不是有好处。如果他是这家上市公司的客户,他不断跟你说这个上市公司发展很好,展现的其实是对他自己生意的信心。他的立场并不是客观的。

我周边的朋友知道我做股票投资比较专业,经常会有人过来问我这个那个股票。我给的答案往往不是那么振奋人心。朋友之间问股票往往有一个特点:他既然问你这个股票了,一般是他已经买入了,或者是想买了。这个时候他往往希望从你这儿得到一些积极正面的鼓励性的话。但我给出的回答往往会让他们觉得不是很带劲,既说了这家公司的好,也提示了风险。

反倒是,一些专门推介股票的说辞,听起来气势很足,蛊惑力很强,但越是这样,你越是要留个心。

说了这么多如何要提防小心二手信息,下面讲一讲从哪里可以得到股票的一手信息。

目前我们A股的信息披露机制在全世界也算领先了。我炒A股、美股、港股十几年,一步一步目睹着A股的信息披露远远甩开港股,甚至目前A股的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超越了美股。

既然信息披露已经这么规范,一定要去证监会指定的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网站,也就是巨潮资讯网去找原始公告。上市公司在这里发布的所有公告是要承担责任的,如果有重大的事项应该披露而没有披露,是违规的,没有如实披露,也是违规的。所以它上面的信息是权威的一手信息。

二手的、三手的信息,往往观点鲜明、吸引眼球,会带来很大的流量。反倒是一手信息,摆在关注度不高、流量也不大的网站上,藏得比较深,离我们比较远,所以大部分人都不会花时间主动寻找这些信息、分析这些信息,反而是依赖听朋友说,或者周边人推荐相关信息。但是做股票投资不能等机会来敲你的门,因为来敲你门的“机会”,往往是别有用心的机会。

我们要知道一手的消息在哪里,主动出击寻找到这样的一些机会。如果要找上市公司的信息,就找到证监会指定的披露网站,如果要找行业的信息,就找国家的行业协会网站。

日积月累,首先,你就会形成自己非常强大的一手信息搜索的能力;其次,由于你一直在看一手的信息,你的鉴别信息的能力也会提高。如果你接触的总是夸张的、虚假的、不靠谱的二手、三手信息,你的认识水平、判断能力是不会有提升的,更别说培养出鉴别信息的能力了。

即便是我们刚才讲的一手信息,当中也有可能有一些失实的东西。这就需要你去鉴别了。你肯定听说过上市公司造假,或者是IPO造假被证监会处分,或者是公告当中信息披露不实。每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要发布一百份公告,A股三千多家上市公司,每年要发三十多万份公告,如果当中有1%的不实信息,每年就会有三千多份的不实公告。

怎样去分辨信息真伪呢?其实分辨最主要还是靠常识。我在这里只说一个道理,叫“树是长不到天上去的”。

比方说,你看到一家公司,它的产品是放在超市里卖的,目前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几亿、几十亿,换算下来应该占全国市场份额10%。但是你如果在周边的超市逛一逛,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产品,你跟周边的人聊一聊,也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品牌,这个时候就要小心了。

划重点

进入股市前,你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一,正确理解和使用两个最重要的比例:增长率和性价比;

看增长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同比和环比;一支股票“性价比”高,也就是根据现在的市场估值,你认为未来这家公司业绩的增长比别人认为的更好。

第二,主动寻找权威、一手信息;建立自己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重要的是依靠常识。

投资股市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