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解放的前前後後

抚顺解放的前前后后

今年是撫順解放70週年。1948年10月31日,我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第十師,在沈撫縣委及其武裝配合下,攻克撫順.20多萬撫順人民獲得解放,煤都撫順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當時,我在沈撫縣委工作。在撫順解放之前,這個縣委領導下的幹部及武裝,一直堅持在三塊石地區,和駐瀋陽、撫順之敵鬥爭了將近3年。在撫順解放之後、市縣分開之前的接管工作,主要也是在獨立十師的支援下,由這個縣委去組織實施完成。

一、撫順解放前夕的敵我鬥爭形勢

1948年9月12日,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遼瀋戰役,對被圍困在長春、瀋陽、錦州3個孤立地區的近50萬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中國的兩個前途、兩種命運的大決戰。整個戰役分為3個階段:9月12日起,攻佔昌黎縣,切斷錦(州)山(海關)線,到10月19日我軍攻克錦州、解放長春止,為第1階段,自10月20至28日,我軍全殲廖耀湘兵團7個軍,為第2階段;29日到11月2日,我軍全殲二〇七師,解放瀋陽、營口為第3階段。至此,遼瀋戰役結束,東北全境解放。

撫順的解放和整個遼瀋戰役的勝利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東北解放戰爭中,自1946年3月21日國民黨五十二軍侵佔撫順起,到1948年10月31日止,兩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裡,國民黨軍一直把撫順當成軍事和經濟的重點,派重兵駐守。1948年春季以後,駐撫之敵二0七師一直把撫順作為瀋陽的東部屏障,加緊修築工事,並針對我三軍分區,特別是沈撫縣武裝威脅,採取集中主力,放棄外圍孤立據點(外圍用遊雜部隊駐防營盤、東社、小東洲等地)的戰略,在高爾山的一線山區,連接渾河鐵橋修築碉堡群帶;市內的主要街道,永安臺和東、西公園修築極堅固的防禦工事和通訊指揮系統,擺出了死守撫順,防止我軍攻城的架式。

但是由於遼瀋戰役的主戰場在遼西地區,在我軍發動遼瀋戰役之後,田民黨兵力不足,顧西顧不了東,因此1948年10月初,不得不把駐撫順的主力部隊二0七師調到瀋陽以西,另從瀋陽調守備總隊第一師駐守撫順。這個師是剛由地方保安部隊整編的部隊,只有兩個團,不足3,000人,是戰鬥力很差的部隊。連同撫順地方保安、交警及遊雜武裝,總人數約近5,000人。

我們方面,營盤以東,東社、小東洲以南的廣大地區,都為我們牢固控制。撫順之敵正處於被攻逼之中。南撫順市區,敵人被迫撤退到市內中心區。在東西公園山上,及地下工事,在永安臺和敵城防司令部(現公安局大樓)等地,都經過激烈的爭奪,打垮了敵人的指揮系統。至拂曉前,大約經過6個小時的激戰,我軍攻克了撫順。由於遼瀋戰役的影響,敵我士氣高低懸殊,整個戰鬥進展比較順利。敵師長周仲達及官兵2,000多人被俘,其餘保安、遊雜部隊近2,000人放下武器投降,另2,000多軍警行政人員向西、南方向潰逃。

現在再回頭補述一下沈撫縣委的配合情況。在遼瀋戰役期間,沈撫縣委早就作了專門佈置,做好準備,配合解放撫順,迎接勝利的到來。1948年9月下旬,沈撫縣委召開了專門會議,要求幹部從思想、人力、物資、宣傳四個方面做好準備。所謂思想,主要是進城後政策教育;人力主要是擔架隊(遠征擔架247副,短途擔架312副)組織訓練;物資主要是糧食調運(51萬公斤);宣傳主要是宣傳品的印製和對敵軍的瓦解工作等等。當時沈撫縣委的同志分頭到前沿各區。如張澍、華春同志到五龍區,張榮軒同志帶公安、敵工部門到鄭家堡子、後安一帶地區,我在救兵臺和高力營子地區,幫助各區進行具體準備,逼近撫順,開展前沿區鬥爭。當時查明,撫順已沒有敵人強大主力,只要我們有1個師的兵力攻城,躭可以解放撫順,但是沈撫縣委只有3個連的兵力,靠自己這點武裝攻城,顯然是不行的。但是到了10月下旬,直到29日都沒有得到我軍攻打撫順的消息,也沒有得到遼東省委的通報,心裡非常焦急,擔心錯過時機。10月30日下午,發現小東洲、東社等地之敵均自焚碉堡,慌亂地向市內撤去。是我軍從北面攻城?還是敵人要逃跑到瀋陽?兩者都有可能。縣委紫急通知部隊和前沿各區,加緊就近偵察,密切注意城內敵人動向。

10月30日夜,我帶救兵區、高力營子區的幹部和武裝,從救兵區前沿向市內靠近,在唐力屯一帶,才確切得知,我軍已經從北面攻城,並且清楚地聽到炮聲,當即率隊急進。在南花園與

二、撫順解放經過

解放撫順的部隊是東北野戰軍獨立十師。這個師是參加圍困長春的部隊之一。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十師奉命南下,去攻打本溪,配合遼西作戰。途經撫順時,相機攻克了撫順。大體作戰經過是:當十師作為南下先頭部隊到達鐵嶺地區昌圖一帶時,撫順仍有敵人駐守。為了爭取時間,沙近路南下,十師決定,先打下撫順,配合解放瀋陽,併為南下部隊掃清近路。經過短暫偵察準備,先頭突擊部隊於10月30日到達撫順河北會元堡一帶地區。晚12時許,十師攻擊部隊攻入撫順城以北山區,在高爾山東西兩個山頭展開攻擊。2個小時左右,攻下這一帶山區,我軍控制了撫順城和渾河以北地區。接著是渾河鐵橋、公路橋的爭奪戰。經1個多小時戰鬥,我軍攻入橋潰逃之敵一部遭遇,經過小的追擊,這些散敵向塔峪方向逃去。我帶著幹部和武裝在拂曉時攻入市中心區。約6時許,到達國民黨縣政府大樓(現新撫區政府大樓)與十師的同志在這裡會師。同一天,張謝、華春、張榮軒等同志也帶著幹部及武裝,從搭連嘴子方向進入市區。縣委同志到齊簡短碰頭後,經與十師同志聯繫配合,開始了接收工作。

三、撫順解放之初的接收工作

1、當時撫順的自然和社會情況

國民黨兩年零八個月的統治,使撫順人民遭受到空前的災難。號稱煤都的撫順已被玻壞得破爛不堪。市區人口剩下不及20萬人,比偽滿時期還減少了2萬多人(偽滿時期撫順市區人口30萬,其中有日本人10萬)。著名的撫順西露天礦已是一片煙火,四大礦(指露天、勝利,老虎臺、龍鳳)、八大廠(指石油一、二、三廠和鋼鋁、重機、發電等廠),已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廣大工人及家屬因嚴重缺糧,大批外逃(1斤國民黨中央幣買不到1斤高梁米)。工礦企業的重要機器設備和器材,被拆去修築碉堡,散亂各地。僅有的幾家私營小型工商業(最大的一家是全聚東,今副食品商店)也經常關門停業。全市沒有1輛公共汽車、大街小巷到處是大小碉堡、鐵絲網和鹿砦,乞丐滿街,民不聊生。

當時國民黨的軍政機構是:偽撫順縣政府,(在現新撫區政府大樓,當時撫順沒有市的建制)縣長張和淸,我軍攻城時逃往瀋陽;城防司令部(在現市公安局大樓),下設縣保安大隊及警察憲兵;國民黨縣黨部(在原電影公司樓),書記長石寶華,撫順解放當天坦白投降;此外還有功率僅能覆蓋市區的小型廣播電臺(在現新撫區政府4樓頂)半開張的報紙(《撫順工人》,也在市電影公司舊址),還有什麼三青團總部,婦女會總部、郵電局(今郵電局樓)、銀行(市人民銀行舊址)等。

最大的經濟機構是礦務局和鐵路南站、北站。工商業有工商會(今市工商聯樓),會長是佟老保。

解放當時,所有這些機構的主要敵偽人員大部逃跑,但各單位還都有少數職員留下看守,等待我們接收。

2、進城之後主要接收任務。

10月31日當天,主要任務是肅清殘敵,收繳武器,接收要害部門,維持治安,加緊宣傳和準備救濟物資,經與十師同志研究,承擔防務、對瀋陽方面加強警戒,佔領大溝火藥庫等由十師承擔,地方行政的接管由沈撫縣委負責。我們做了以下工作:

A、利用國民黨留下的小廣播電臺和報社加強進城宣傳。當時,主要是宣傳我軍進城後的《約法八章》、《工商業政策》、《土地法大綱》等。

B、接管礦務局、火車站、郵電局和銀行,責令這些部門的留守人員(礦務局是吳葆民)堅守崗位,保護工礦企業設備,立即組織向淸原方面通車(當時火車只通營盤,繳獲了兩個車頭),立即接通與遼東省委電話線路(今丹東是由一個國民黨時期的副局長辦的,忘了他的娃名)凍結偽幣流通,組織人員看守金庫。

C、在接管縣政府之後,立即通過電話責令各區、鄉的偽保安隊、自衛隊、將人槍登記造冊,限11月2日前送縣公安局備查。

D、召開工商會人員會議,責合商家必須開門營業,但一切偽幣停止流通(實際上沒有生意做),讓商會負責組織加工糧食的商人看好糧庫(當時有少數幾家,為國民黨軍加工糧食),並宣傳我軍的工商業政策。

E、號召敵偽人員和持有武器的私人立即交出武器彈藥,並根據偽警察機關的人槍名冊,組織幹部、戰士配合我地工人員進行收繳,僅10月31日一天,繳獲各種槍支5,000多支。

F、立即向遼東省委電話報告,要求省委緊急支援。電話是我打的。當時我向省委秘書長劉子載同志提出,一是急需大批幹部;二是趕快派專人送票子,開設銀行;三是調運糧食11,000萬斤。我記得大約是11月3日晚,劉子載同志趕到撫順,並由當時省公安廳長孫已泰護送來兩汽車(10輪卡車)東北流通券。

31日下午,我兵團司令員肖勁光、政委肖華同志到撫順。日,在炭礦俱樂部(現礦務局賓館)由張澍和我還有十師的同志向他們作了彙報,當即決定成立軍管會。軍管會當時由劉子載、趙東寰、張澍等幾人(以後又增加了一些同志)組成。並抓緊組建市委,決定地方工作由劉子載同志負責,領導沈撫縣委繼續做好接收工作,同時決定就近運進糧食,救濟工人和市民。

11月2日,瀋陽解放後,中共中央東北局很快從哈爾濱遷來瀋陽。大約是11月10日左右,東北局在瀋陽召開了一次簡短的會議,佈置繼續接收和恢復城市生產等項工作。東北野戰軍也集中一段時間進行休整,整編。

十幾天來,撫順接管工作總的說進展順利。我們的幹部和戰士晝夜工作,雖然很累,但心情格外振奮。我們佈置的備項任務都能很好完成。為迅速解決城市20萬人吃飯問題,我們決定先預發半月工資(把票子發出去),同時從沈撫縣的存糧中,搶運進100多萬斤糧食加上緊急徵集和繳獲的糧食,共約300萬斤,這樣,每人可平均買到15斤糧食。我們糧食價格便宜,加上加工食品,市場很快就發生了變化,幾年來,撫順人民第一次吃上飽飯。在東北全境解放偉大勝利的鼓舞下,敵偽殘餘餘人員紛紛自動坦白,投降,人心向我,社會安定。工人紛紛護廠護礦,慶祝勝利,一片歡騰。

大約是11月中旬,東北局決定,市縣分開分屬,市屬東北局,縣屬遼東省。撫順市委和市政府相繼組建充實,劉子載,漆克昌、龐季雲、龍虎等同志先後調到撫順。一個由劉子載同志為書記的撫順市委和一個由張澍同志為市長的市政府先後組成。11月底,市縣分開後,我和華春、張榮軒等同志被調到撫順縣工作。從此,撫順市、縣人民在新的市、縣委領導下,進入恢復生產,正常建設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