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考前最后一周,数学名师亮“干货”引航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31日讯 距离2018年全国高考仅剩一周。孩儿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管他昨天谁是“学霸”,只要进了考场就要勇闯天涯。

管谁还在笑谁临时抱佛脚,争取踢好临门一脚才能笑到最后。今天,长江日报特邀来自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武汉市第六中学有着多年高考“备战”经验、高考阅卷资历的九科名师为即将走上“战场”的广大考生引航开路。

数学:从容淡定笑赢高考

郑明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数学备课组长

高考前最后一周的冲刺也是最关键的复习期,只要规划合理,安排恰当,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实现逆袭是完全有可能的,下面就最后一周的高考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研读考纲,查找漏洞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近几年高考题,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么考”,考纲对高考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具体要求,同学们可参照考纲,逐一检查自己对每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了高考要求,排查知识漏洞。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就要带着问题去看书、去请教;不熟练的,就要有针对性地增加练习量;记忆模糊的,就要增加眼看、手写等多种方式复习的次数。

回看课本、重温基础

最后复习期间一定要通读课本,并重视课后习题及阅读材料。高考命题不会脱离课本和考纲,读课本不仅能帮助同学们再一次整理知识网络,还能注意到平时做题可能忽视的“边角余料”,特别是统计概率的有关知识点,课本解释清晰,有利于同学们理解题意。还要看课本中例题的书写格式尤其是概率统计及立体几何的答题格式。

错题重做、减少失误

最后阶段,易错题比难题更容易突破,特别是曾经做过的题目。同学们可以将一轮与二轮复习中的易错题再做一遍,特别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例如三角、数列、立几、函数与导数、解析几何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区别容易混淆的问题。在易错题中纠错,在纠错中防错,不仅能避免重复出错,提高效率,还能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研究细则,规范解答

认真研究高考题的评分标准,加强规范化训练。在考试中不仅要会做,而且要表达准确,解答完整,很多同学只关注最终结果是否正确,不重视解题过程,书写丢三落四少条件,因此经常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如立体几何的证明题中的“跳步”“定理条件不全”。建议这部分同学对照评分标准,仔细核对,寻找缺少的步骤,更正不规范的表述,针对数学符号、数学语言、答题格式进行纠错训练。

适度练习,稳中求胜

复习的最后阶段,学校一般会安排大量自主学习时间,同学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做限时综合训练,可选择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的基础题,保持手感,保持做题节奏,使头脑始终处于被不断激活的状态,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调节心态、轻松备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