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將建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提高違法成本

4月2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的多個指標居於世界前列。

多項指標居於世界前列

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量質齊升,多項指標居於世界前列。數據顯示,全年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連續7年居世界首位;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5.1萬件,同比增長12.5%,排名躍居全球第二;受理商標註冊申請574.8萬件,同比增長55.72%,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我國申請人提交馬德里商標國際註冊申請4810件,排名全球第三。

知識產權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向深水區邁進。以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改革為例,據統計,去年僅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就超過1.5萬項,成交額突破1400億元,同比增長近10%。“科學合理的權益分配機制從根本上調動權利人和各類創新主體實施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申長雨說。

此外,2017年,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西安和珠海特色試點平臺建成運行。在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機制,加快實施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方面,也是動作頻頻。

“2017年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成效最明顯的一年。”對於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負責人崔守東如是評價。據介紹,我國建立了123個商標受理窗口,58個質押登記窗口。“除了北京,在上海、重慶、廣州建立了三個商標審查協作中心,大大方便了商標申請人註冊商標。今年還計劃在河南和山東建立商標審查中心。”

崔守東還指出,在優化流程方面,2017年,商標審查週期已經縮短到8個月,今年計劃縮短到6個月。“根據商標註冊便利化改革三年攻堅計劃,明年要縮短到5個月,到2020年縮短到4個月。”

力促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

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在2018年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工作計劃中還提出,持續創新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積極推廣貸款、保險、財政風險補償捆綁的專利權質押融資新模式,多渠道盤活用好知識產權資源。

據申長雨介紹,重新組建以後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組織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特別是強化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負責專利、商標、原產地地理標誌的註冊登記和行政裁決;統籌協調涉外知識產權事宜,按照分工開展對外知識產權談判。

反壟斷執法指南出臺在即

申長雨還提到,國家知識產權局致力於推動知識產權領域反壟斷執法指南儘快出臺。據介紹,目前,《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專利法》《專利代理條例》等修改和制定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著作權法》等制修訂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此前,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各自起草了有關知識產權濫用的反壟斷指南,並分別於2015年12月和2016年2月發佈。2017年3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關於濫用知識產權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

有專家表示,保護知識產權和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並行不悖,最終目標都是為了鼓勵創新,促進競爭。但如果知識產權權利人憑藉知識產權形成和維持市場的支配地位,並以此實施壟斷行為追求高利潤,反而會阻礙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破壞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制定一部專業的指南,對於提高反壟斷執法的透明度,引導企業經營者正當行使知識產權,具有重要意義。”(班娟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