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凱奇在演完《戰爭之王》後為什麼不受奧斯卡待見?

範範範小軒

不知什麼原因,一看到“尼古拉斯•凱奇”這個名字,就感覺到有一種陰鬱迷惘的氣氛。也許是,“尼古拉斯”這幾個字讓我聯想到了尼古丁,總感覺他的面孔前瀰漫著煙霧,朦朧,神秘,又充滿魅力。

尼古拉斯•凱奇是一個藝術天才,是為表演而生的。但是天才又往往是瘋狂的,最後陷入了頹廢的境地。

大家都知道,他出生於一個藝術家族,叔叔是大名鼎鼎的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代表作《教父》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作品,沒有之一。起碼我一直是這麼認為的。

有著藝術基因的凱奇一進入電影圈就進入開掛模式,震驚四座。20歲時就出演了電影《鳥人》的主角。這部有著哥特風格的電影是一部藝術片,奇崛鬼怪,從此奠定了凱奇的表演風格,瘋狂又悲情。

28歲的時候,他主演了鬼才導演大衛•林奇的電影《我心狂野》。二鬼相遇,搞了個大事情,這部影片也像片名一樣,狂野十足,是對人性的肆意釋放,對愛的徹底擁抱,看得人熱血澎湃。影片獲得了戛納金棕櫚大獎。

凱奇在片中穿著蛇皮夾克,帶著墨鏡的造型,是電影史上最酷的浪子形象。

32歲的時候,他在《離開拉斯維加斯》演了一個落魄的酒鬼,一直在和生命作鬥爭,但最終還是沒抗住摧殘,也沒有抵禦住人性的墮落,酗酒而死。凱奇在這部片裡把自己身上的那種迷茫、迷醉和迷亂的氣質全部宣洩出來,彷彿就是他自己的生活一樣,最後獲得了奧斯卡影帝。

也就是從這部片開始,凱奇成為一線巨星,接連出演商業大製作,比如《勇闖奪命島》。中國人最熟悉的就是吳宇森執導的那部《變臉》,他飾演一個被匪徒變去面目的警官,為了讓妻子認出自己,動情地訴說他們的往事,讓人感動至極。

2004年,他主演的《國家寶藏》獲得票房冠軍,更是將他的事業推上巔峰。

但是有句話說,勝利者總是非常空虛的。走上巔峰後的凱奇也漸漸迷失了自己,巨大的財富將他裹挾,他大肆購買房產豪車,揮霍無度,結果陷入了財產危機。

有些人或許會問,他這麼優秀的演員,怎麼會這麼做呢。其實,這就是命運悖論的地方:一個天才可以在事業上發揮全部的潛質,但是不代表生活中就是個智者。表演需要激情,而生活需要理智。但是太理智的人,就不會有激情。

凱奇把自己獻給了表演,但失去了生活。

2005年的《戰爭之王》因為揭露美國的軍火販賣生意,觸動了大財團的勢力,影響到他在好萊塢的境遇,但這並不是對他人生的致命打擊。

他的失敗主要還是他沒有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為了還債,他只好飢不擇食,什麼片子都接,只要給錢就行。他沒有把自己的才華發揮出來,反而浪費了。這些片子因為便宜,被中國的發行商以低價購買過來,然後用他的名氣做宣傳,進入院線放映。所以,觀眾感覺,他好像在不斷演爛片。

其實,每個演員一生都不可能只演好片,都會遭遇爛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我對凱奇的希望就是,等他經濟情況轉好後,能夠在有生之年,起碼為大家再奉獻出一部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