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好大學的優勢專業,就業前景不輸清北!

哈爾濱工業大學—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

談起焊接專業,大家肯定會想到哈工大,作為業界龍頭全亞洲第一。 在我國的國防建設都可以看到哈工大焊接的身影,從東風系列洲際導彈 、神州系列飛船到中國高校第一科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衛星中哈工大焊接系出力很大,原哈工大焊接專業的創始人---陳定華教授,可謂是中國乃至世界焊接方面的泰斗,他是我國第一個焊接教研室和焊接研究所的主要創建人之一,是把焊接技術引入中國的第一人。

哈工大“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是中國唯一的焊接領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哈工大焊接系也是新的本科專業目錄改革以來全國唯一的焊接系。

專業每年讀研深造和出國留學的人數超過應屆畢業生的60%,其中國內保送研究生比例約為25%。參加工作的畢業生深受社會青睞,在行業內享有很高的聲譽,近年來,焊接方向本科生就業率一直超過98%,電子封裝方向本科生一直100%就業。

四川大學——口腔專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前身是1960年南京氣象學院創建時建立的氣象學系,是國務院1978年首批碩士學位招生點掛靠院系,1988年,天氣動力學被批准為國家氣象局重點學科。1993年,天氣動力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氣候學被批准為中國氣象局重點學科,1998年,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獲准設立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氣象學二級學科於2002、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於2008年被評為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2011年被評為江蘇省高校優勢學科、2012年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一。

學院設有大氣科學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大氣科學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和應用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氣象學、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二個碩士點;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氣象學、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二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設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中國氣象局氣象觀測綜合基地、中央氣象臺標準的氣象臺和位於全國各地的大批實踐教學基地,其中大氣科學和環境氣象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是目前國內外規模最大、教學環境最好、培養人才最多的氣象類專業實踐教學基地;三、國際化程度和國際合作層次高,海外同行高校合作數量最多,聘請國際知名專家擔任學院兼職院長和兼職博導。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藥學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始建於1954年,學校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單位。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教學實驗中心,教育部首批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中藥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重點學科:中藥學(一級學科)、方劑學、中醫婦學、中醫內科學(培育),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次輪教育部學科評估與上海中醫藥大學並列第一獲得A+。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過去60多年中,學院為國家建材、汽車與交通行業培養了4萬多名高層次人才,提供了近100項重大科技成果,特別是為建材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向世界並引領世界建材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於1988年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被列為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995-2015年期間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在國家第三輪學科評估中排名第5(並列),進入ESI學科排名前1%。

本學科目標定位是:到2025年,進入世界一流材料學科行列,突破建築材料綠色製造工程理論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建材工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材料和國防尖端武器裝備發展需要的關鍵新材料及其加工製備新技術,建設世界一流水平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國際化示範學院,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國家建材工業轉型升級和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成為材料學科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基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工程學院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學院的雷達工程系,1952年由著名電子系統專家孫俊人、畢德顯為代表的電子專家組建。

在2001年和2007年的教育部學科評估中,國家重點二級學科“信號與信息處理”和“電路與系統”均排名第一,國家重點二級學科“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名列前茅。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的第三輪學科評估(2009-2011年)結果中,我院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其中,信息與通信工程排名第2,電子科學與技術排名第4。2016年,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行列。

學院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雷達信號處理重點實驗室”和“天線與微波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實驗室、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實驗室、電子信息攻防對抗與仿真實驗室;1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基地:電工電子教學基地;1個首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電子實驗示範教學中心;1個教育部天線工程中心,是培養掌握電子信息系統理論與設計方法的高層次人才基地。我院畢業的研究生主要在中電集團、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中船集團、民航、通信設備製造企業、通信運營商、知名外企等單位就業,就業率為100%。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通信與工程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以信息科技為特色,以突出的學科實力和明顯的專業優勢,在全國信息通信領域享有很高的聲譽。重點建設的一級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和“985優勢學科建設平臺”重點建設的學科,在2012年學科評估中評為全國第一。學院的學科和專業源自於北京郵電大學1955年建校時創建的有線電工程系和無線電工程系,經過60餘年的建設與發展,已經成為北京郵電大學學科實力最突出、專業優勢最明顯、師資力量最雄厚、歷史淵源最深遠的學院。

學院擁有“信息內容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移動互聯網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泛網無線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先進信息網絡北京實驗室”、“高等智能與網絡服務”和“無線網絡融合”111創新引智基地、“網絡體系構建與融合”和“網絡系統與網絡文化”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還擁有“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和“教育部創新團隊”。學院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的重大重點科研項目,也承擔和完成了大量的國際合作和企業合作科研項目。獲得許多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自然科學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獎等重大獎勵。

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

北京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成立於1998年4月,由原土木工程系、建築系、暖通空調專業、建築勘察設計院等合併組成,2005年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水利工程學科併入建工學院。學院現有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有北京市學術創新團隊3個。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積極參與全國的城市與工程建設,特別是為首都北京在交通規劃、體育場館、高層建築、地下工程、軌道交通、汙水處理、節能減排、水資源綜合利用以及城市與工程的防災減災領域,開展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和技術諮詢服務,形成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方向。

西南石油大學——石油與天然氣工程

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始建於1958年,其前身包括鑽採系、開發系、石油工程系,1999年涵蓋油氣儲運、流體力學專業擴建為石油工程學院,2014年更名為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

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四川省創新團隊。石油與天然氣工程一級學科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

紡織學院是天津工業大學歷史最悠久、最具優勢和特色的學院。學院現擁有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有紡織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三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有紡織工程一個工程碩士領域;有紡織工程高校教師碩士學位授予權 , 有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輕化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其中紡織工程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和天津市“重中之重”重點學科,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紡織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天津市重點學科。

紡織學院在紡織科學與工程領域形成了先進紡織複合材料、功能與智能紡織品、數字化紡織技術、纖維界面處理技術、新型材料與紡織品設計、清潔染整、功能服裝與人體工學、紡織經濟與管理等八個主要的研究方向。歷來注重紡織染整基礎理論、高新技術的研究以及新技術推廣轉化工作,科研領域已由傳統紡織向其他交叉學科領域延伸,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交通、土木建築、醫療衛生、農業、環境等領域,已成為我國紡織產業技術研究與創新的骨幹力量。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工程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是西南交通大學二級學院,其前身是唐山鐵道學院鐵道運輸系,1956年恢復建系。1998年6月,學校組建了交通運輸學院。

浙江大學——農業工程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成立於1999年6月,現有農學系、園藝系、植物保護系、茶學系、應用生物科學系等5個系和作物科學研究所、果樹科學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園林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昆蟲科學研究所、農藥與環境毒理研究所、茶葉研究所、原子核農業科學研究所等9個研究所。

現有園藝學、植物保護學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生物物理學、作物遺傳育種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果樹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等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建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3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3個,浙江省工程實驗室1個。

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3個,農業部“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5個,浙江省重點創新團隊5個,浙江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園藝學(覆蓋果樹學、蔬菜學、茶學3個二級學科)、植物保護(覆蓋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藥學3個二級學科)。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生物物理學、作物遺傳育種。

農業部重點學科: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這些好大學的優勢專業,就業前景不輸清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