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絲漫舞中製作出空心掛麵,晶瑩細滑,口感極佳


山西省永濟市常旗營村手工掛麵的製作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相傳慈禧太后當年逃亡西安途徑常旗營村,曾經吃過當地的掛麵,口感爽滑,白淨細潤,大加讚賞。 【荊衛定授權發佈】

常旗營的手工掛麵在山西很有名氣,他的選料是當地黃河東岸的優質小麥麵粉,棉籽油,食鹽,土雞蛋,製作過程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二十多個小時才能加工完成。

手工製作的掛麵呈空心狀,久煮不爛,白淨細長如銀絲,易於消化,很適合婦孺老幼食用。

特別是在後邊的拉長工序中,工人們經常手中使用兩根長長的細木棍將掛麵擴張,這樣掛麵可以拉伸長度,擴張的動作很具美感,勞動者的美得以充分體現。

一戶農民小院中,夫妻二人正在掛掛麵。

常旗營村歷史上幾乎家家戶戶掛掛麵,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多數青壯年的外出打工現在從事掛麵加工的只有中老年人了,為了幫助他們外銷,村委會成立了常旗營手工掛麵公司,統一銷售。

掛麵製作的大工序主要分為;和麵,醒面,盤條子,上籤子,掛麵,裁剪包裝。

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用長木棍擴張麵條。

掛在院子裡涼嗮的掛麵足足有兩米多長。

一位老人在掛麵中。

在陽光的照射下,手工拉長的掛麵晶瑩剔透,這哪裡是麵食彷彿就是根根垂落的銀絲。

這位大媽掛的面讓人想到李白著名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

村中現在還有極少數以掛麵為業的年輕人,這位姓李的男子就是村中新生代的掛麵能手。

這是他的妻子,夫唱婦隨。他們的掛麵做的很好,每年的產值也是村中的最高。

老人們閒下來的時候也有掛掛麵的習慣,這樣的活對他們來說很熟悉,掛掛麵也可以賺點零花錢。

二位老人正在裁剪包裝掛麵中。

常旗營的手工掛麵製作的過程中的細木棍始終貫穿,特別是擴張拉伸時銀絲漫舞,動作優美,食用時晶瑩細滑,口感極佳,勞動人民的美和智慧在掛麵的製作和品嚐中得以充分體現。謹以此片獻給天下的勞動者節日快樂。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