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农民起义中,最有水平的口号是什么?

口号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现,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不同的口号有着不用的需求和作用。

列举部分口号如下:

夏人: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陈胜吴广: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绿林赤眉:刘氏复起,李氏复辅。
黄巾: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隋末农民:无向辽东浪死歌
王小波、李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
钟相扬么: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元末农民军: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李自成:等贵贱,均田免粮。
太平天国:一律平均。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等。

畅读文研院认为其中比较有水平的属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表达了百姓在政治上的需求,渴望政治平等,对封建王朝“君权天授”,专制皇权的挑战。后来的农民起义口号很少有表达政治上的诉求,多半讲究温饱为主。


五味社

历史上农民起义事件不在少数,每次起义所发起的口号都是具有相当水平的,不然也不可能天下响应!既然选择最有水品的口号,也必将从起义结果中考量,所以我将选取几个比较成功的农名起义事件对比。

成功的农名起义(至少建立政权)有: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刘秀(绿林、赤眉)起义,王仙芝、黄巢起义,方腊起义,朱元璋(红巾军)起义,李自成起义,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

(1)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

其实是仓促起义,并无口号。司马迁给他了一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

高祖以亭长的身份为沛县押送徒役去郦山,徒役们有很多在半路逃走了。高祖估计等到了郦山也就会都逃光了,所以走到丰西大泽中时,就停下来饮酒,趁着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高祖说:“你们都逃命去吧,从此我也要远远地走了!”徒役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一块走。高祖乘着酒意,夜里抄小路通过沼泽地,让一个在前边先走。走在前边的人回来报告说:“前边有条大蛇挡在路上,还是回去罢。”高祖已醉,说:“大丈夫走路,有什么可怕的!”于是赶到前面,拔剑去斩大蛇。

一己之私造反,没啥说的。

(3)刘秀(绿林、赤眉)起义

天凤四年(公元17年),南方发生饥荒,饥民们被迫流亡山泽之中。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兄弟深得饥民信任,被推为渠帅 (即大帅),聚众数百人起义。不久,南阳人马武、王常、成丹等也率众参加。他们占据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劫富济贫,除霸安民,深受百姓拥护,被称为 绿林军.这支起义军在数月间便迅速扩大至数千人。

天灾引路,除暴安民,恢复刘家王朝!

(4)王仙芝、黄巢起义

王仙芝从起义开始到战死,三年有余。他首先高举义旗,提出“平均”口号,对动员农民起而反抗唐朝黑暗残暴统治具有很大推动作用。但他经不住胜利的考验,一再乞降削弱了对敌斗争,分裂了义军内部,他的失败,是动摇妥协的必然结果。

(5)方腊起义

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

,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百姓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果然到处响应。不旬日,聚众数万,从者如云,攻城夺池,自号圣公,建元“永乐”。很快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部众发展到近百万,威震东南。

(6)朱元璋(红巾军)起义

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1355年-1363年,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谯城区)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原属红巾军的朱元璋独树旗帜,1368年正月,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

为推翻元朝的反动统治,起义军提出以“明”斗“暗”(“明”指起义军;“暗”指元朝统治)的口号,鼓舞群众向封建官府作斗争。北方红巾军从至正十五年(1355) 开始主动出击。

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7)李自成起义

李自成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1639年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7)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

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可以说是以“太平”、“公有”为口号。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把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对比之下不难看出,唐朝以前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口号的,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口号越来越切合实际,和起义参与者关系密切。抛弃了肉烂在锅里的笼统观念,要实现肉在自己碗里,能吃到嘴里,才能真正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向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把口号它能够提升到名族战略高度的只有朱元璋,所以结论是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口号水品最高!


塬为鸣

中国历史漫长悠远,农民起义有:


1、(明末)李自成起义口号:“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2、(东汉)张角黄巾起义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秦朝)陈胜起义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



4、(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口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5、(民国)中国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6、(隋朝)李密起义口号:“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7、(清朝)义和团起义口号:“扶清灭洋。”

8、(新朝)赤眉军起义口号:“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9、(新朝)李通起义口号:“刘氏复起,李氏为辅。”

10、(明末)张献忠起义口号:“荡平中土,剪除贪官污吏。”





历史车轮,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每个农民起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和背景;每个农民起义,都直射出,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

所以,每次农民起义的口号,都是农民的心声,我觉得都是有水平和霸气的。



以史说实


口号是一种号角,也是一种动力,更是鼓舞人们士气的一种战斗力,他是一种精神,一种向往,综合分析,从古至今,农民起义最有意义,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应属陈胜吴广喊出的口号,"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掷地有声,声声入耳,喊出了底层人的心声,是最有意义,最有水平的口号。


橄榄剑社会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这句口号极具宗教主义色彩,是东汉末年张角的黄巾军所提出的起义口号,笔者觉得还是很具有蛊惑人心的作用。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意思是说汉朝即将灭亡,取代汉朝的将是我们黄巾军。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这句口号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出自元朝末年广为流传的一句谶语。自古以来,迷信的说法,人有三只眼,头顶上那只叫“天眼”,就是二郎神那种。若是开了天眼,就可以穿透凡尘俗世的黑暗和迷雾,看到至高无上的光明。那么石头人为什么不是三只眼而是一只眼呢?因为两只世俗的眼已经瞎了。这代表着世俗已经满是黑暗,再也看不到任何光明。没有两只俗眼,代表对现实世界的彻底绝望。这和东汉末年黄巾军说的“苍天已死”一个意思。先让人绝望,再给予未来的希望。石头人头上的天眼,就预示着未来的希望,按照它的指示,它就会带领人们走向光明。它的指示是什么呢?就是后半句,挑动黄河天下反。

“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相信这句口号大家也很熟悉,它是出自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起义口号!想当初唱这首童谣的北京老百姓,还以为真的迎来了明主,谁知道迎来的是魔鬼,唉,唱了几天就没人唱了。闯王对农民的政策其实比较宽松,他的失败之处是对缙绅的政策没有变通,一味的征收导致缙绅对大顺政权绝望了,以致清军攻占北京后大多人情愿跟着满清。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句口号是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孙中山所提出的起义口号。其实这句口号最早的出处是来自于朱元璋的北伐檄文。虽然具有民族主义色彩,但仍不失为一句很有水平的口号啊,在当时腐朽落后的中国社会里,很是振聋发聩!


同济天下

其实农民起义的口号往往都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底层的人民,聚拢着百姓的人心,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农民起义本身就是阶级矛盾积聚之后的爆发,是官僚士绅和平民百姓的阶级对立,是压迫之后的反抗。

个人认为不少的农民起义都代表着当时农民群众的心声,所以口号也是极具渲染力。没有最有水平,只有自己最为欣赏的角度出发。

如黄巾军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出于一种迷信的思想而提出的口号,切合当时认为对于迷信的深信不疑思想。此口号很霸气,很是不赖,透漏出了其志向非凡。还有李自成的:等贵贱,均田免赋。也是很好的表达了当时情况下劳动人民的疾苦,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虽然在我们现在看来,有些理想化,可是在那个半文盲的时代,人们是很容易被字面意思忽悠的。

说了这么多,说说我最喜欢和欣赏的口号吧。那是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伐无道,诛暴秦”。这里有着两层意思,其一是告诉世人,王侯将相并不是天生的种,世代相传的,我们也同样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而取得高位,这就是用言语来激发世人的功名之心,野心,欲望的迸发;其二是诉说秦朝的无道,自己的出发点是因为被秦朝的暴政而压迫,以此将心比心来号召百姓揭竿起义。

此口号给我很是热血澎湃之感,完美的表达出了要起义的原因,既有自身命运的反抗,更有对时局的呐喊。


历史风云天下



自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出一声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开创出农民起义的先河之后,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运动一浪接过一浪,一次次沉重地打击着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权,虽然大部分起义最后都被镇压下去,但也有开创出一个新的王朝政权。纵观历代的农民起义,他们都是在起义之初就会提出一个统一口号,用这个口号来吸引和号召更多的群众加入他们起义的队伍,壮大起义军的力量。比如前面所说的秦末农民起义的发出的那声怒吼,就是他们提出的口号。往后的比如像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元末农民起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和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些都是很响亮很知名的口号,同样的这些口号集中反映的是当时的农民急迫的诉求。但要说在这些口号中最有水平的,我个人比较倾于南宋初钟相杨幺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



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法分贵贱,非善法;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这句话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不光在经济上提出了平均的观点,同时在政治上也提出了等贵贱的平等思想。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也是第一次提出了经济上平均和政治上平等的思想口号,在当时的社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它集中体现了当时的起义领导者的认知和政治觉悟都是相当有水平的。当然这也是在历代起义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总结和升华中归纳出来的结果。



大宋王朝(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在我国历代王朝中是比较特别的,经济的高度发展让宋朝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当时世界的百分之三十,然而如此发达的经济强国却是建立在社会阶层的贫富两极分化之上的,而且贫富的分化还非常的严重。这些问题在宋初就有所提现,宋太宗继位后,川峡出现天灾频起,饿殍载道,民不聊生。紧接就爆发了王小波和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虽然最终被朝廷所镇压,但却提出了一个“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的口号,这是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战斗口号,这是中国农民战争发展到一个历史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平均主义也是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这也为后来的起义提供了经验教训和理论基础。虽然接下来北宋的仁宗和神宗都想通过变法来改变贫富差距的分化现状,但最终都失败了,一直延续到南宋,这种状况依旧存在,而且愈演愈烈,终于在高宗继位后的第四年就爆发了上面所述的有钟相和杨幺领导的农民起义。



作为那个时代的特征,钟相杨幺的起义口号在王小波李顺他们“均富贵”的基础上,升华出“等贵贱”的思想,这是一次继承也是一次创新,希望在政治上得到翻身,无异于我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人民当家做主”的思想。这是在当时历史上农民思想一次伟大的进步,一次伟大的觉悟。因此,我个人认为这是最有水平的一次口号。

我是羽菱君,一名历史爱好者,个人观点,不正之处敬请指出,羽菱君洗耳恭听,欢迎互关,一起交流!


羽菱君

毫无疑问是“打土豪、分田地”

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受阶级压迫到饥寒交迫的时候,被迫反抗。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吃得饱、穿的暖、生活幸福傻子才会去起义。

“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

我认为这个口号说到了本质,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能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

1、那时候贫民是没有土地的,大多数土地都掌握在少数的地主、豪绅手里,通过这个口号的实施,使农民手里有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2、地主豪绅的剥削也是相当严重的,一亩田要收3成到7成之间,3成只是最理想化的,一般都要一半甚至一半以上。大部分贫农和佃农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3、地主的人数一般占总人口的百分之8到百分之十左右。控制着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大部分人都必须靠租地主家的地后者给地主打工来生活。

4、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解放。

所以这个口号无疑真正解决了大部分农民的出路问题。

有人说很多的地主也是辛辛苦苦几辈子挣来的钱,这个我承认。

但是没有这样的口号,现在你生活的条件就不是这样的了,哪里来的小康。

1、普通人的孩子哪里有上大学的机会?

2、绝大部分人都吃饱穿暖,有自己的地种了。

3、很多人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所以这个口号无疑是最有水平的。


社会大维

当然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虽然这句话是司马迁写的可能性更大。

据司马迁记载,这句话是陈胜所说,在当时的语境下,意思是那些做王侯将相的人难道就比大家更高贵吗?在历史中,这句话的意思逐渐转变为“那些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反抗,是对既有社会秩序的反抗,因为这句话的出现,中国人千百年来都以自己的行动去反抗社会不公,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反抗精神,是一个民族最难能可贵的精神!

司马迁通过陈胜说出这句话,意在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也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传承。在《史记》中,司马迁通过不同人的嘴表达了类似观点,比如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生当如此”,陈胜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往前,孟子说得更透彻: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意思是有伟大成就的人,出身都是多元的,并不是靠血统和家庭继承,司马迁通过陈胜之口,也是在表达这层意思。

实际上,在战国时期,当时人就认识到,血统并不能保证一个人的富贵,《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对赵威后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子义听闻这件事后说:“国君的孩子,尚且不能凭借出身就无功享有尊贵地位,更何况做臣子的呢?”

中国人建功立业,取得尊贵地位,从来都要靠努力,而不是天生血统,这也是中国没有种姓制的原因了。

所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水平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