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虽然远叔一直都没弄明白“天下修道、终南为冠”这句话源自何处,但对于因为隐士而闻名于天下的终南山却一点都不陌生,广义上的终南涵盖了秦岭山脉的绝大部分。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雾锁终南,312国道蓝田蓝桥镇段

古有“终南捷径”,今有美国汉学家、作家比尔·波特《空谷幽兰》一书的加持,让它在红火之余更被不少人标榜为“隐居圣地”,“访王维不遇”这个标题便来自《空谷幽兰》一书中的同名文章。

我们此行蓝田的主要目的是寻访终南山东段的辋川与蓝关古道,早上与各路人马首先在蓝田县城内的蔡文姬纪念馆会合。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蔡文姬塑像,蓝田

一代才女蔡文姬为蔡邕之女,博学而有才辩、且妙于音律,上面的这首《胡笳十八拍》就相传由她所作,东汉末年的动荡时代让她饱尝离别战乱之苦,不仅流落匈奴,更是引出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婚姻。曹操念及蔡邕无后,以金壁从匈奴赎回,文姬归汉之后长期生活在蓝田,并终老于斯。

馆内的蔡文姬生平展详尽的讲述了她一生颠沛流离的传奇故事,整个园区最里面的一进院落则是她的墓地,圆形的墓冢之上长满了整齐的青草,沉默的归汉亭站在旁边,一片肃静。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四面造像碑(局部),北周,蔡文姬纪念馆藏

园内除了蔡文姬生平展,碑廊中的雕塑和石刻也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有明代辋川山水碑刻、刻有陀罗尼经经文的唐代经幢,还有北魏、北周、秦汉等时期的各种造像碑刻,仔细看来、各有味道。

作为西安后花园的蓝田一直以农业为主,因为没有现代工业的缘故,最近几年一直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放置在景点的各种旅游宣传图册就帮了我们大忙,不仅有全县景点的图片和介绍,里面的地图和攻略也非常详尽,旅游服务水平在西安各个区县之中绝对属于上乘,且收效显著。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王维手植银杏树,辋川

寻访辋川是我们此行的重头戏,从辋峪口到王维辋川别业所在的白家坪村有二十多里的路程,在唐代,王维是坐着小船走完这段路程的,如今的辋峪河虽然流水潺潺,但再也看不到能够载舟的水流。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早在十几年前我就骑自行车来过辋川,那时辋川正在修建通往商洛的高速,整条山谷灰尘滚滚,算是一次失败的体验。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十几年过去,来辋川已经有了高速通达;但我们都知道,除了那棵王维手植的银杏树,这里早已不是王维曾经的辋川。

各种版本的《辋川图》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曾经满足了我们对于山居和终南的无尽想象,在很多人眼里都是最喜欢的一首诗,从而对辋川产生更真切的向往。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高速和山谷中的工厂遗迹

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线建设,让这样的山居景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自然山水和军工厂组成了新的风景,曾经的辋川二十景早已不复存在;唯一留下来的,是这棵据传为王维手植的银杏树。当然,还有新立的鹿苑寺、王维墓文保碑。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王维手植银杏与鹿苑寺文保碑

其实这棵一千多年的银杏树并不孤单,在它右侧的土崖边,两棵茂盛的皂荚树探出身子,在微风中互相打着招呼。

山边乌云卷过,和薄雾一起,渐渐掩盖了穿山而过的高速公路和山谷中落败的工厂遗迹。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茂盛的皂荚树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中,有我们前面介绍到的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还有一首便是据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而做的古琴曲《阳关三叠》,共同传为经典。

在这稍显破败的山谷里,不知道还有没有人会偶尔想起这些曲子,会感叹曾经的唐时明月、鹿柴空山。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水陆庵前,下悟真寺山门与后山

午饭后,我们来到山脚下被誉为“第二敦煌”的水陆庵,聆听主编——王新娜为我们所做的、与水陆庵壁塑和佛本生故事有关的精彩讲解。

关于水陆庵的详情,也可以点击我们之前文章《水陆庵的秘密》阅读。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水陆庵前殿

和庙会期间人山人海的场面完全不同,这个阴云密布的周六,来到水陆庵的游客并不算多,绝大多数游客在参观完诸圣水陆殿之后就返回了,完全没有注意到大殿后面会有一处安静的院落。

院内柏树密布,大大小小的石头点缀其间。在西南角的亭子里,还可以近距离俯视崖下流过的蓝水,不少常来的游客都会到这里闲坐休息,一解旅途的乏累。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有石头的后院,水陆庵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灵境,水陆庵

水陆庵和下悟真寺门对门,距离不过三五十米,悟真寺有上下之分,如今的下悟真寺为2000年前后恢复建成,大雄宝殿内有长达18米的唐式风格大卧佛,每个来水陆庵的人基本都会到这里来看看这尊大佛,我几次前来,也都没有例外。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卧佛,下悟真寺

水陆庵和下悟真寺紧贴着山边,从山上飘下的雨雾已经完全覆盖了这里,我们此行的目标仅剩韩愈的蓝关古道,面对眼前的巍巍南山,实在不忍错过。

于是选择走312国道到达蓝桥镇的蓝关古道入口,然后再向南走,一睹古道风采。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山间瀑布,312国道蓝桥镇段

从秦汉时期一直到唐代,作为商於古道一部分的蓝关古道是从帝国心脏通往南方最便捷的通道,从这里可以直达荆楚、岭南。

这里也是离开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的最后一站,在那个诗人云集的璀璨时代,面对这样的场景,或贬谪或升迁的文人墨客,总会在此抒发各自或悲或喜的心情。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过六郎关,蓝关古道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是与这里有关的最有名的诗篇,这条古道也早就超脱于“名利道”之外,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

诗人张说、张九龄、孟浩然、李白、王维、孟郊、元稹、白居易、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等人都在经过此道时留有诗作,古道斯文,可见一斑。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雾中的村舍,碾子湾

走到山上云层深处,已经处处是雾,道边村里的很多人家都开办了农家乐,不仅可以吃饭住宿,奇石和木器也成为了很受欢迎的特色工艺品,对同行的伙伴们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在山口的最高处,六郎关的田园风光在迷雾中若隐若现,同伴们吟诵完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蒙蒙细雨又重新笼罩了上来,它大概是在提醒我们,结束今天旅程的时候到了。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柴扉青瓦,六郎关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农家的院子,六郎关

终南山记:访王维不遇

走到十二筝坡,为蓝关古道拍下今天的最后一张照片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