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秦仪//撰文

家电市场复杂多变,常常另一些业内人士都看不懂。明明是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格力空调的均价已超过4300元/台,而行业2000元/台以下的也是比比皆是,悬殊巨大令人难以琢磨。巨大反差的现象还有,市场按揭利率抬高,房租涨价,各种生活成本上升,但另一方面上周还有品牌打出999元/台的空调促销。

再看一下市场,不难发现像卡萨帝等高端品牌,2万多元一台的双子云棠洗衣机,3万元一台的馨厨冰箱。最近,一个山东菏泽一用户定制了几套卡萨帝空调用了几乎近10万元。而高端品牌卡萨帝的产品在市场增长超过40%以上,大大超过行业平均增长速度。这似乎就有些令人看不懂,到底是消费升级了呢?还是消费降级了呢?

以彩电来说,彩电行业市场平均尺寸一直再涨,几年前行业的平均尺寸仅为40吋左右,现在已经上升至60吋左右;而彩电的市场价格却是一跌再跌,以55吋为例,几年前还在5000元上下,现在都已经下降至3000多元。市场上甚至出现700元一台的32吋彩电。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而从技术角度讲,十多年前的平板电视与现在也都是无法比拟。十多年前,既就是LEC与现在的LED都有很大差别,从清晰度来说起码是2K变为现在的4K 。如果经过量子点改良,其清晰度、色彩还原度都是天壤之别。但是价格确实不断地下降。这是为什么呢?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

实际上这就是消费升级,或者说是家电的普惠。其实,普惠也是消费升级的一个层面,并不是所有的都去买高品质才叫消费升级。家电品的单价走低后,绝大部分普通消费者,也能够很容易的享受到以往享受不起产品和服务。价格虽然降低了,但需求的量大了,对企业来说不也是可以获利的吗?不可否认,近些年家电的普及走的就是这条路。

比较一下中国和欧美、日本的消费群体结构,情况是大相径庭。欧美国家乃至日本,除美国外普遍国家较小,消费层次差别不大。而中国地缘幅员辽阔,且经济发展程度差别较大;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匀。这就造成了消费能力的差别较大。一二线城市很普通的产品,在三四线就相对稀缺,产品的渗透率从人均户均来看,距离天花板还有很大的空间。

以空调为例,据大数据公司奥维云网研究显示,国内一二线城市百户拥有率为140台,三四线城市百户拥有率80台,而农村为代表的乡镇百户拥有率不足50台。而邻国日本的百户拥有率已经达到220台以上。而研究机构确定的百户拥有阈值为250台。可见,就空调而言国内的不同层级市场差别很大,4-5级以下市场普及性需求还有很大的空间。

从家电市场普及的角度来看,让大多数国人用上又好又便宜的产品和服务,这既是家电企业的历史责任,也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会和动力。对社会而言,可以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对企业而言也是提供成就伟大企业的机会。

特别是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中,这个机会会更大。中国最大的一块市场是在农村乡镇,但农村乡镇的差别更大,沿海农村与二三线城市不相上下,而内陆农村乡镇,特别是偏远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家电的普及的空间更是广阔。所以,在这里消费首先还是先拥有,品质消费还是在后面。这与倡导品质消费并不矛盾。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不要忘了,农村乡镇毕竟还是经济最为薄弱的区域,刚刚解决温饱对于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需求需要慢慢释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这一块市场的开发布局不能太着急,需要培养和挖掘。只有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消费能力提升了,品质消费自然就会形成。

而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则是经济的中心地带,其消费能力与欧美日韩相差无几。就经济活力程度来说,甚至超过欧美日韩。以往国内家电存在缺乏高端的缺陷,现在反倒成了拉动消费的动力。很多高端家电在欧美难以卖出去,而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却是抢手。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巨大差异,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需求。这就给家电厂商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会,那些厂商能够给用户带来即好又便宜的产品与服务,那些厂商能够敏锐地抓住不断细分的个性化需求,谁就会是这一轮产业升级转型的胜出者!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