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消費升級中有的家電品價格的高低懸殊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秦儀//撰文

家電市場複雜多變,常常另一些業內人士都看不懂。明明是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格力空調的均價已超過4300元/臺,而行業2000元/臺以下的也是比比皆是,懸殊巨大令人難以琢磨。巨大反差的現象還有,市場按揭利率抬高,房租漲價,各種生活成本上升,但另一方面上週還有品牌打出999元/臺的空調促銷。

再看一下市場,不難發現像卡薩帝等高端品牌,2萬多元一臺的雙子云棠洗衣機,3萬元一臺的馨廚冰箱。最近,一個山東菏澤一用戶定製了幾套卡薩帝空調用了幾乎近10萬元。而高端品牌卡薩帝的產品在市場增長超過40%以上,大大超過行業平均增長速度。這似乎就有些令人看不懂,到底是消費升級了呢?還是消費降級了呢?

以彩電來說,彩電行業市場平均尺寸一直再漲,幾年前行業的平均尺寸僅為40吋左右,現在已經上升至60吋左右;而彩電的市場價格卻是一跌再跌,以55吋為例,幾年前還在5000元上下,現在都已經下降至3000多元。市場上甚至出現700元一臺的32吋彩電。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而從技術角度講,十多年前的平板電視與現在也都是無法比擬。十多年前,既就是LEC與現在的LED都有很大差別,從清晰度來說起碼是2K變為現在的4K 。如果經過量子點改良,其清晰度、色彩還原度都是天壤之別。但是價格確實不斷地下降。這是為什麼呢?是消費升級還是消費降級?

實際上這就是消費升級,或者說是家電的普惠。其實,普惠也是消費升級的一個層面,並不是所有的都去買高品質才叫消費升級。家電品的單價走低後,絕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也能夠很容易的享受到以往享受不起產品和服務。價格雖然降低了,但需求的量大了,對企業來說不也是可以獲利的嗎?不可否認,近些年家電的普及走的就是這條路。

比較一下中國和歐美、日本的消費群體結構,情況是大相徑庭。歐美國家乃至日本,除美國外普遍國家較小,消費層次差別不大。而中國地緣幅員遼闊,且經濟發展程度差別較大;人口眾多且分佈不均勻。這就造成了消費能力的差別較大。一二線城市很普通的產品,在三四線就相對稀缺,產品的滲透率從人均戶均來看,距離天花板還有很大的空間。

以空調為例,據大數據公司奧維雲網研究顯示,國內一二線城市百戶擁有率為140臺,三四線城市百戶擁有率80臺,而農村為代表的鄉鎮百戶擁有率不足50臺。而鄰國日本的百戶擁有率已經達到220臺以上。而研究機構確定的百戶擁有閾值為250臺。可見,就空調而言國內的不同層級市場差別很大,4-5級以下市場普及性需求還有很大的空間。

從家電市場普及的角度來看,讓大多數國人用上又好又便宜的產品和服務,這既是家電企業的歷史責任,也給企業帶來發展的機會和動力。對社會而言,可以起到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對企業而言也是提供成就偉大企業的機會。

特別是農村的城鎮化進程中,這個機會會更大。中國最大的一塊市場是在農村鄉鎮,但農村鄉鎮的差別更大,沿海農村與二三線城市不相上下,而內陸農村鄉鎮,特別是偏遠山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家電的普及的空間更是廣闊。所以,在這裡消費首先還是先擁有,品質消費還是在後面。這與倡導品質消費並不矛盾。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不要忘了,農村鄉鎮畢竟還是經濟最為薄弱的區域,剛剛解決溫飽對於大件耐用消費品的普及需求需要慢慢釋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對這一塊市場的開發佈局不能太著急,需要培養和挖掘。只有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其消費能力提升了,品質消費自然就會形成。

而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則是經濟的中心地帶,其消費能力與歐美日韓相差無幾。就經濟活力程度來說,甚至超過歐美日韓。以往國內家電存在缺乏高端的缺陷,現在反倒成了拉動消費的動力。很多高端家電在歐美難以賣出去,而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卻是搶手。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需求呈現出個性化巨大差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特的需求。這就給家電廠商帶來了轉型升級的機會,那些廠商能夠給用戶帶來即好又便宜的產品與服務,那些廠商能夠敏銳地抓住不斷細分的個性化需求,誰就會是這一輪產業升級轉型的勝出者!

怎样看待消费升级中有的家电品价格的高低悬殊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