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你認同“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嗎?

《摔跤吧,爸爸》你認同“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嗎?

說到《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估計最近一段時間是無人不知了。因為對阿米爾·汗的幾部電影印象非常深刻,所以聽到主角是阿米爾·汗時,就毫不猶豫的去看了,而事實是:也真的沒讓人失望。這也是我最近一段時間,看過的唯一一部幾度淚奔的電影。阿米爾·汗化身的狼爸,讓我重新對“虎媽、狼爸”教育的意義有了新的思考。

電影主要講的是:阿米爾·汗化身為摔跤手“辛格”,一直以來他都有一個摔跤的金牌夢,但是苦於社會及生存的壓力,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然而,他的摔跤夢一直還在。在他成家後,他開始試著把這希望寄於自己的兒子。但是命運捉弄,即使嚐遍各種偏方,他還是一連生了四個女兒。可是就在他收起金牌,準備接受命運的現實時。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發現大女兒吉塔和二女兒比塔具有摔跤天分,在與男生打架的過程把對方打的鼻青臉腫。從此,開始了對姐妹兩個魔鬼般的訓練,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即使姐妹倆苦苦哀求也無果,甚至為了訓練方便剪了她們的長髮。在面對滿村村民的嘲笑時,也置若罔聞。

《摔跤吧,爸爸》你認同“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嗎?

中國的“虎媽、狼爸”不也是這樣嗎?每天逼著孩子奔赴在一個接一個的培訓班裡。打著“我們都是為了你好”的名號,替孩子們做出各種選擇,大家可以試想下,你身邊有幾個孩子是能擁有自主選擇權的,又有幾個孩子是沒有培訓班,可以玩樂童年的,少之又少。

阿米爾·汗就是這樣一位狼爸。說真的,前半部分,我也覺得這樣的狼爸很不靠譜,這分明是爸爸的夢想,為什麼要讓女兒來買單。可是影片轉到姐妹倆逃脫訓練去參加好朋友的婚禮,在她們的好友說了,很羨慕她們,即使她們的爸爸嚴格,可也是為了她好,甚至不惜為了她們與全村作對。可是她的童年都是與家務作伴,甚至在14歲年紀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不得嫁於從未蒙面的男人,她的人生彷彿從未存在過一樣。

《摔跤吧,爸爸》你認同“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嗎?

看到這,我才徹底醒悟,這不是誰成就誰的夢想那麼簡單,她們的父親是在拯救她們,帶著她們在抗衡命運,不希望她們這一輩子都如大部分的印度女性一樣,與家務做伴,被當成生育工具,就這樣過一輩子。

姐妹倆也在那一刻醒悟了,開始認真訓練。就像吉塔在最後爭奪金牌的過程中他們父親說的一樣,你不光是為了金牌而戰,更是為了印度千千萬萬的女性。

《摔跤吧,爸爸》你認同“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嗎?

影片中父親做為她們的教練對她們的嚴格,讓我們看了也覺得生氣。可是做為父親時,他卻又是別有一番溫柔,因為摔跤訓練場不讓女孩進入,他就親手為她們做一個訓練場;因為她們訓練了一整天而給她們捏腳;因為訓練時需要補充能量,自己親自照著菜譜為她們製做肉食(母親是位素食主義者)。甚至不惜低頭哀求學校不要開除他們。父愛總是這樣隱晦,只有當我們真正懂的時候我們才會熱淚盈眶。

看完電影后,兒子問我(我們看的印度語版):媽媽,那位叔叔為什麼要把他爸爸關起來,他是壞人嗎?我無法作答,他到底算不算壞人呢?制度下的個體,不能單純的是好是壞能決定的吧。不過,最後一場比賽,父親的缺席真的為影片增分不少。父母的角色就是這樣:完成自己該做的,剩下的就交給孩子自己。因為我們不能時時在他身邊保護著他們,本領教給他,最終的勝利也需要他們自己能克服困難和恐懼,才能實現自我的救贖。

讓人開心的是:在沒有父親現場指導的情況下吉塔做到了,當父親在暗室聽到國歌奏起的那一刻,他哭了,他說:我為你們驕傲。是的,她們克服了所有的困難,走到了最後,不光是為了她們自己,也為了整個社會的女性而戰。好樣的,吉塔、比塔。

《摔跤吧,爸爸》你認同“狼爸”式的教育方式嗎?

觀影的過程中,我幾度淚崩,感受頗多。人生路上有這樣一位執著、強悍的父母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當你想放棄時,他在鞭策著你;當你失敗時,他在鼓勵著你;當你成功時,他在支持著你。在人生的成長道路上,他就像一個指明燈,一個引路人,你只要想到有他的存在就會信心滿滿。

看完影片後,我一直在思考著要寫些什麼,確硬是拖了幾天才開始,因為想寫的太多,很多感受也不知道如何用這種方式才能表達出來。我在想好的教育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好像很多時候還真的不能以一蓋全,虎媽、狼爸式的強悍未必就是不好。真正的教育意義應該是:

父母尊重自己的內心,因為我們內心的那個選擇才是最正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