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装备了国产军械的清军战斗力如何?

严文吉

清末国产军械主要影响的是南方清军,特别是新军部队,北洋军仍然使用外购武器,如步枪大多数为从日本购买的明治三十年式步枪,该枪的主要优点是所用的6.5mm子弹射程远,穿透力大,发射时无烟无焰很隐蔽,而且后坐力较小,便于射手发挥极至水平,实战射击精度极高。

火炮多为从德国、法国和日本购买的75毫米炮。只有少数为德国委员会1888式步枪和德国格鲁森57毫米炮。还装备了大量南方新军少有的马克沁机关枪、法国哈奇开斯机关枪和日本三八式机枪。

例如,1907年,装备最凌杂的北洋第五镇的步、马枪已经全部换成德国造小口径毛瑟枪,口径7.92毫米。火炮一项,计有德国造克虏伯75毫米口径山炮、野炮各式各18门,法国造费开司山炮18门。 到了1908年,原来装备杂乱的第四镇(原第二镇改称),其装备的枪炮也已经变成了清一色的日本造,陆、山炮的口径均为75毫米,步、马枪的口径均为6.5毫米。

北洋军的火炮

北洋军的机枪队


武昌起义军,左侧站立者背着一支汉阳造,右侧即为仿制57毫米炮

湖北新军装备的火炮也是汉阳兵工厂生产的仿德国格鲁森57毫米山炮,威力也不如75毫米炮。

在辛亥革命的阳夏之战中,由湖北新军而来的起义军明显不是北洋军的对手,虽然广大将士英勇作战,还是先后丢失汉口和汉阳。这方面除了起义军方面指挥失误、新兵太多素质不高等原因外,武器特别是火炮落后于北洋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海军史研究会员

清末清军的战斗力一直被我们所诟病,正因为他的腐朽和懦弱,才造成了中日《马关条约》、八国联军庚子赔款等诸多令国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清末,清廷的主要武装力量有两部分组成,八旗和绿营。八旗兵我们都知道,不用说到清朝末年,道光年间,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时,八旗兵已经毫无战斗力了,清廷不得不借助各地的团练才覆灭了太平天国运动。而此时绿营兵正好在湘军淮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绿营兵最早是是由各地的团练武装发现而来,以致后来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和李鸿章领导的淮军,使绿营兵成为清廷唯一可倚重的武装力量。虽然后来湘军势大,曾国藩交出军权,但绿营兵却在各地安了家。直到后来的袁世凯小站练兵,六镇兵马多是在淮军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再来说说战斗力,毛主席早有论断,

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人,武器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八旗兵:洋务运动时,八旗兵的战斗力早都没有了,给他们配的枪也被他们换成大烟枪,这样的部队你指望他有战斗力?那还不如指望多养几条狗呢。打仗跑的最快,扰民碰瓷天下第一。

绿营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洋水师和袁世凯的小站新兵。

北洋水师:配备国产的步枪,治军之乱,将领吸毒,士兵嫖赌,政府更是把北洋水师买军舰的钱都用在给老佛爷修园子上了,演习演练弄虚作假,你说这样的部队有战斗力吗?日本的炮还没响呢,北洋的官兵已经跑掉一半了。

小站新兵:小站新兵的战斗力和士气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可以说袁世凯治军确实有两下子,这只部队在清末的战斗机应该是最厉害的,以至于后来孙中山临时政府的南北对立。可以说,没有小站新兵,孙中山早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所以,清朝后期的士兵装不装备国产武器,区别并不大,只能说:清有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乎。


崤山小虎

清末军队的装备和战斗力分析

其实清军的装备并没有差到那么严重。满清从入关开始就一直非常重视枪炮等火器使用。读一读历史书我们就会发现,从清初南下攻城使用大炮进行轰击,再到北上黑龙江用精锐部队带着大量炮去轰击所谓的沙俄探险队,就可以体会出来,所谓的满人崇尚骑射,都是满清上层统治者宣传的口号,宗旨是以此来限制由汉族人组成军队的装备,保证汉族人军队和八旗兵形成较大差距,进一步达到稳定他们统治的目的。



清末满族统治者们并没有“闭关锁国”到完全不知道外部世界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看到了其他国家军备发展的水平。所以,满清政府也是很重视武器装备。

当时西方列强的陆军主要用的是3连4门制,也就是每个连4门火炮,一个营12门,这时候的大清新军那部分军队是采用的则是3连6门制,也就是每个连6门,每个营18门。数量和密集度比同时代列强陆军还多。



在炮的种类方面看,清朝统治者考虑中国当时基建设施十分落后,绝大部分地区的公路只不过是一些土路,炮兵部队选择的装备大部分火炮都是75mm的山炮,以及小部分是105mm的轻榴弹炮。

应该说满清在他们统治的200多年时间里,大部分时间装备其实并不比同时代列强的装备差。据资料记载在有些时间段甚至比后进的列强如日本之类、远东沙俄国内二流部队要强。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满清陆军的武器就比日本更强。

我们都知道的事实就是清军屡屡战败,那些满清大员们忙着割地赔款。偌大的大清帝国显得岌岌可危,老百姓特别是除了满、蒙族以外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武器落后就大错特错了,咱们不知道那些专家是怎么想的,简直是可笑之至。那只能说明清朝军队的战斗力严重不足,究其原因应该是:清朝统治者并没有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他们眼里满族人也包括蒙古族人才是最重要的,而把数量众多充满着爱国爱家的汉人看成另类,汉人只不过是他们的统治对象。满族人有很多的社会福利,即便是国家十分困难时期,他们仍然可以过锦衣玉食的生活,承受苦难的基本都是汉人。



满族人为主体的新军虽然装备好,但是他们都是八旗子弟都想着留着一条命享受生活呢,那个会不惜生命去保家卫国。汉族人组成的军队装备差,就是有决心与外国列强决一死战,恐怕是心有余力不足。

决定战争胜利的因素是武器装备和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战士。


7老师262366556

在论述清军战力之前,先谈谈清末国产现代化兵器问题。清朝最开始国产化现代军械起源于1864年开设的苏州炮局。开设炮局的起因主要是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东南门户洞开,面临洋人长驱直入之虞。而且洋枪洋炮又全部依赖进口,洋务派诸人开始提请北京设立兵工厂。


此后,军械国产化运动轰轰烈烈,截止到清朝灭亡前,全国总共建立了29家兵器制造工厂。例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西安机器局、福建机器局、天津行营制造局、广东机器局等。但这些自建的兵工厂,制造技师和技术甚至制造机器全部依赖洋人,生产的兵器也只是简单模仿,完全制造能力为零。


全部兵工厂,基本没有一条全部国产化的生产线。和日本相比,相差甚远,但是这些制造的武器已经足够进步,对付国内的起义,比如捻军和新疆阿古柏,已经绰绰有余。甚至也能勉强对付外国,比如朝鲜平叛,中法战争等等。装备有国产化军械的清军战力大大提升,由开始军队配一支洋枪队,发展到人手一直枪。后来逐渐形成了炮兵等部队。

根据现有文献的记载,在清朝灭亡前夕,29座兵工厂仅残存下15座。可是其中的5座湖北兵工钢药厂、四川兵工厂、广东军械制造厂、江南制造局五个兵器制造厂的产能已经非常可观。按照文献的记载,这五座兵工厂一年可生产46500支、炮弹10.5万发、枪弹6100万发、炮150门、机枪120挺。那么十五座兵工厂的制造能力应该是上述的三倍。

清军甚至跟随西方军事制度,设立了军乐队。


广谏院

清末,被西方列强狂虐的统治者终于认识到军备严重落后,痛定思痛,下决心发展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设立安庆军械所,开创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先河。晚清政府先后建立兵工厂29家,清亡尚存15家。但清朝已是强驽之末,强军救国只能是一厢情愿。基础工业薄弱、科技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军事工业的发展。



官僚管理导致兵工厂管理水平低下,技术亳无创新。工厂只能仿照,依照葫芦画瓢。但金属制造工艺的落后,加工水平低下,使产品性能极低,打击效果远不及样品。甚至枪械同一零件长短厚薄各不相同,彼此不能通用。一旦零件损坏,枪械实战能力还不如刀剑藤牌。如此,清军多次出现拒绝使用国产军械的情况。

这样的军械、这样的军队何谈战斗力!



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产能不足,无法满足清军所需。由于清末工业基础薄弱,原材料对外依赖性太强,甚至生产设备必须整套从国外进口。清末《辛丑条约》赔银4.5亿两,国库空虚无钱购买设备和原材料。1901年各大兵工厂年生产量极低:步枪50000支、机枪不足200挺、枪弹仅仅6500万发。这样的军械产品规模如何供应军队之需。



抛开上述原因,清末″文贪财、武怕死",军队既使有再强的军械,战斗力仍然不堪一击!


木子言道

战斗力的根源在于人,不在于器械,装备了先进国产器械的清军,还是那支没落的军队,其战斗力依然不行。


清朝末了,很多有志之士看到了西方的强大,搞起了洋务运动,在中国建造枪炮厂,别说,还真建成了,先进枪炮装备到了清朝新军身上。


原本以为这些清朝新军战斗力很强,但是,与西方列强一对阵,发现不堪一击,很快败退,为何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训练不到位。


清朝的新军虽然有先机器械,但是训练不到位。他们的训练是非常落后。士兵的体魄不强健,而且只训练跑步,别的临阵技战术也没训练。这些清军一天到晚跑步,结果到了临阵的时候,清军只知道射击,不知道运用其他的战术,所以,阵地上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一跑了之,而且跑得特别快。


2.战士的忠诚度出了问题。


清军是不重视战士的思想教育的。战士不知为何而战,甚至于只知将领,不知大清,所以,即使装备了先进国产器械,清军的将领将军队当做私人的,时时以保存实力为第一准则,遇到恶战,无不逃跑以得到保全。



3.清军全面西化,丢掉了冷兵器近战。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打败清军,靠的不是热兵器火力上的优势,相反,靠的是最后一刻架上刺刀,对着清军防线的冲锋。



而清军由于迷信先进器械,对于冷兵器近身战斗缺乏训练,更没有胆气与英军近战,英军一冲锋,清军防线基本上就垮了。


最后,我总结下,战斗力是否强大,最大的根源在于人,在于战争的指导思想。这之后的红军,拿着还是清军遗留下来的老炮筒,甚至红缨枪,运用先进的战术,有着“为何而战”的思想,所以无往而不胜,最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白虎创业志

晚清洋务运功兴起,近代军工企业兴办,清廷朝野上下掀起了整修炮台、编练新式陆军、筹建海军等军事改革的热潮。近代军工企业从建成投产开始就有供不应求的态势。天津机器局的产品以供应淮军和直隶练军为主,兼及北方其他各省;江南制造总局的产品主要供应江苏全省及沿江、沿海炮台,一部划拨北洋大臣支配;湖北汉阳枪炮厂的供应范围最大,遍及全国各省各军。

(洋务运动期间国产大炮)

国产军械在清末巩固国防,反对外敌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兰州机器局生产的枪炮,设计灵巧,精度和远度都有提升,在收复新疆的作战中,清军甚为有利。福州船政局制造的“扬武号”巡洋舰在中法马江海战中命中法军旗舰“窝尔达”号舰桥,击毙多名敌人。镇海之战中,南洋舰队的“开济”等舰在岸炮配合下,重创法军孤拔舰队。

(南洋舰队舰只)

然而,近代军事工业毕竟起步蹒跚,又缺乏相应的生产供应系统,很多都是列强淘汰的产品和机械设备,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如供应海军舰队的弹药,实心弹多,爆炸弹少;弹药质量低劣,往往发而不炸,炮弹质量不合格,在战时大大影响了发射速度。在甲午中日战争时,北洋海军深受其害。此外由于缺乏统一指导规划,各地军工厂之间生产的武器装备型号不一,造成了清军战斗使用和后勤供应的极大困难。这些弊端大大影响了晚清军工企业的实际效能,在反侵略作战中,国产军械不得不居于从属地位。而国产军械的出现与应用毕竟标志着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对促进军事改革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2、军事科学院. 中国军事通史.第十七卷,清代后期军事史(下)[M].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8.

3、赵尔巽. 清史稿.第38册[M]. 中华书局, 2003.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王毅


季我努学社

感谢!

要说清末军队的战斗力,那是国内老大,国际的老二。内战免强尚可,外战则必输无疑了。

原始条件下的军事基础工业,加之零点起航的科技水平;想造出跟上世界潮流的先进武器,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落后是必然的。

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科技信息的严重滞后;使清政府早已跟外部世界失去同步。如此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下,买来的也只能是别人淘汰了的军械制造装备。再加上高技技工的缺乏,精密制造的粗劣;如此生产出来的军工产品,只不过是比烧火棍强点罢了。用来打打内战,唬唬百姓还行;真遇到了外部战争就只有落花流水一泻千里了。

还有,那些装备了外购武器的军阀,虽掌握先进枪械,但也并不能证明其战斗力如何强大。为什么呢?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才能使人真正强大。

一支文化军队和一支文盲军队是没有可比性的。战争决不是武器唯一论(武器固然很重要);人,才是第一要素。良好的知识可以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手中的武器和相应的战术技能,能充份发挥军人的灵动性和武器的最大威力;并且是有信仰,有目标,有思想的活生生的智慧之师。反之,一支农夫组成的军队(当时中国军队现状),呆板、木呐;不懂信仰与主义为何物,只是为了当兵吃粮维系生存;临战时又怎么可能舍生取义,奋勇杀敌呢?

因此说,教育与知识才是强大战斗力的根本之源。遗憾的是满清时期的军人大多并不具备这一要素(当时日德军人普遍教育程度高,最差的是俄国)。再加上官僚阶层的腐朽与无能;这样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亦可想而如了。


文字酿的酒最香

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中国军队的战斗力都很渣,何况是清末军队的战斗力了~军械很先进,但军人素质和军队战法根本不入流~实事求是的说,整个清王朝都已腐朽不堪,军队衰败至此也无话可说,还是那句话:国人不内乱,外人乱不了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国人眼界必须开阔,切勿故步自封,自傲自大,坚持学人之长,克己之短,崛起是早晚的事,躁不得,急不得~反正我知道的事随着中国的崛起,外国某些国家急了😁😁😁


科儿5756807

清末陆军的事情我不太清楚,海军的事我还是比较知道一点的。

顺手贴个链接好了~

1、北洋水师的建立>>>http://toutiao.com/item/6542664590562427395/

2、北洋水师的覆灭>>>http://toutiao.com/item/6543027164097282567/

3、北洋水师回光返照>>>http://toutiao.com/item/65433852723131847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