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托管政策出台,托管之路会走向哪里?

(点击音频,躺着听)

各位校长,大家好,欢迎收听每日一听。

前几天,南京一家托管机构被爆虐童,好多儿童都受到了老师的虐待,虽然涉事的女老师被刑拘,相关涉事机构也停业整顿,但是类似虐童事件的屡禁不止,一次次暴露着托管行业发展的一些乱象。

而且长久以来,针对托管行业的发展也没有具体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直到前些天上海出台《关于促进和加强3岁以下幼儿托育教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配套文件,这才算是有了我国首个托管文件,弥补了政策的长期空白。

《指导意见》对各类托育机构在选址、功能、供餐、安全、班级规模、人员配置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具体的要求。比如,托管机构中幼儿的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2到3岁幼儿每班不超过20人、保育人员的比例不高于7:1等等。

首个托管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托管行业的重视,可是现实中咱们很多托管机构说白了还停留在“小饭桌”的层面,而且看起来还非常“初级”,不知托管未来会走向何方?

从市面现有的一些模式来看,现在有社区托管品牌的升级和引入台湾混搭托管模式这两种形式。

❑ 我们先来看第一种,社区托管品牌的兴起。

社区托管品牌中,值得一提的是一家名为融聚邻里的社区教育,截止2018年4月它已经累计为50多家社区小型教育机构提供社区教育解决方案,去年也已完成数千万元的融资。

我很好奇,这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

据了解,它主要在学生放学后和周末为孩子提供英语分级阅读、思维数学以及围棋、美术等课程。

再来看第二种,台湾混搭托管模式的引进。

这种模式跟我们常见的模式不同,它包括周一至周五的托管周六日的学科辅导及素质教育课程,还有寒暑假的集训

这三类内容。

它不仅覆盖了全学时全课程全服务三大项目,而且还有统一的装修、教师的教学培训、学生管理、品牌统一规范等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比零散的机构更有优势。

而且,这一模式也受到了资本的追捧。

就在上个月,台湾托育机构超优教育收到贵州星臣教育的3000万投资,这可是托管领域第四笔超过3000万的投资。

但是,需要看清的是,两种模式在不同程度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虽有政策出台,但是具体细则还未下沉,社区托管教育的定位依然略显尴尬,而且定位社区的托管教育大多建立在社区底商或居民楼里,房租和人力成本很难节省不说,适龄生源也不好做到持续。

而台湾模式的入局多少也有些水土不服。毕竟模式的迁移只能迁移品牌、服务、运营和管理层人员,能够到大陆来的教师还比较少,从业者对大陆市场和本土化运营也需要进一步熟悉和实践。

总之,尽管现阶段的托管还很初级,甚至乱象丛生,但是政策的出台、托管行业社区化的探索,以及台湾先进模式的引进,无不昭示着托管行业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已经开始走向规范化运营的轨道。

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校长要做的是适应变化、规范自身、安全办学,毕竟这才是我们不被时代抛下的根本。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