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就共和花

九十多年前,在平江这块红色热土上,曾发生过“秋收起义”“三月扑城”“平江起义”等一系列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件,为了砸烂贫富不均的旧世界,争得工农应有的权利,英勇无畏的平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一场又一场反抗阶级压迫、剥削的运动,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篇章。今天,通过对本人部分珍藏品的解读,让我们回望那一段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日子,深切缅怀平江20多万为了共和国建立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

平江县布麻商业同业公会赠匾

热血铸就共和花

藏品展示:此匾木质,宽约1米,高50公分,中间自右至左横书“家国之光”四个大字,左边落款“平江县布麻商业同业公会赠”。

背景解读:晚清民国时期,平江以茶、麻、油、纸四大支柱产业行世,形成较大的生产、加工、贸易产业,尤其是纸业,从业工人很多。从匾额内容看,此匾应该是布麻商业同业公会赠送给大商家或工厂主,作为对他们发展平江布麻产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表彰。

民国初期,政府对社会的管制较为松散,主要依靠乡绅和民间组织来协助管理地方和行业事务。因此,诸如工业公会、农事公会、米业公会、纸业公会等各种同业公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这种同业公会团结业内工人,管理本行业事务,代表工人与政府和外界打交道,维护本行业团体利益。共产党成立之后,走工农路线的共产党很快取得这些同业公会的领导权,如平江早期共产党员余贲民、陈茀章就分别任平江县农会和平江县工业公会会长,并逐步建立起代表工农利益的真正意义上的工会、农民协会,领导会员开展向资本家要求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资待遇和向地主要求减租、减息等运动。因此,民国初期的同业公会,实际上是后来各种行业工会、农民协会组织的先声和预演,为平江此后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农民协会会员证

热血铸就共和花

藏品展示:此证布质,略有残损。顶部正中印有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党徽下面横排“平江”二个大字,其下为“第十六区第三乡农民协会”;正中竖排“会员”“徐容衮”五字,左列编号“农字第贰佰壹拾伍号”,并盖有苏维埃大印一枚,因年代久远,保管不善,印文漫漶,难以辨识。

背景解读:平江最早的农会组织,是成立于民国元年(1912年)的农事公会。1915年,县农事公会改名为平江县农会,由余贲民任会长。1925年下半年,共产党员罗纳川在献钟创办了全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后涂正坤等相继在嘉义等地成立乡、村农民协会。至1926年9月,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同时,全县有17个区、126个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豪迈口号中,各级农民协会领导广大农民向土豪劣绅和反动当局开展平粜、减租减息、抗捐抗税等斗争,并组织禁烟禁赌、破除迷信、解放妇女等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由国民政府掌控的农会,并一直延续到国民党垮台。此一时期的农会,已经不再是农民利益的代言人,成为政府的附庸。

解放初,各级农民协会又重新成立,他们领导农民斗争地主土豪,开展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房产、浮财分给贫苦农民。1963年,改称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到1979年底,农民协会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停止活动。

从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以前,历时三年半,属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因此这枚农民协会会员证顶部印有国民党党徽。根据“第十六区第三乡农民协会”这种以数字命名行政区域的方式,可知这是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农民协会会员证,大约颁发于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上半年之间,也可能更早一点。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之后,工农运动收到严重打压,农民协会活动逐渐停止,农民协会会员证也就基本停止颁发了,因此颁发时间较为短暂。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反扑,一般人都不敢冒着杀头的风险保留此证,导致存世量极少,目前所知仅此一枚。

十连坐与门户牌

热血铸就共和花

藏品展示:门户牌为纸质,印有平江县北梅乡(镇)第十四保第十四甲生字第六户,户主姓名李闪光。其中,乡、保、甲及姓名系毛笔填写。(图三)

与门户牌相配套的联结字印制于民国十七年,以居住相邻近者每10户联为一结,注明该户所属团、保、甲、牌(行政单位)及本户户主姓名。正文为“结得民等十家,有互相查察之责。如有为匪、济匪、窝匪、烟赌流娼及其他一切罪犯情事,应即报由团保呈报官厅究办。倘隐匿不报,情甘连坐,此结。”后面是签具时间,及本结另外9户户主姓名,每个名字上面还摁上了鲜红的指印。

背景解读:门户牌、联结字都属于典型的大革命时期产物,是“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右派政府为了斩断共产党和当地老百姓的联系,强力推行保甲制度,把邻近的十户人家连结为一起,一户犯法,十户连坐。他们蔑称共产党为“匪”,规定十户中只要有一家“为匪、济匪、窝匪”的,其他各户如知情不报,则都要按同等罪名处罚。这实际上是一种“株连九族”式的连坐制度,以前只有残暴的封建王朝统治者才会使用。国民党为了达到他们消灭共产党的目的,竟然也用上了这种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笔者曾见过长沙县的同类型联结字,上部还印有“努力铲共”四字,腾腾杀气,跃然纸上。

与联结字、门户牌配套的,还有一种《良民证》,布质,尺寸较小,主要是便于随身携带,以备军警随时检查,用以证明持证人员与共产党、红军没有任何关系,作用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可惜至今没有碰到。

苏维埃收据

热血铸就共和花

藏品展示:此收据纸质,长18厘米,宽9厘米,出于嘉义。内容为“烦采办军米壹拾升正 限四天办到 刘正生台启 古五、五 十一乡 村苏”,并加盖了“喻x臣印”姓名章3枚。此“村苏”收据不像国民政府收据统一印制填发,而是因陋就简,直接采用本地出产的竹纸书写。

背景解读:此“村苏”收据未载年份,只有月日。根据民国时期的区乡行政区划命名原则,国民政府一般以地名来为区乡保甲命名,而苏维埃政府则主要以数字序号命名。据1929年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颁布的《行政组织大纲草案》规定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乡,全县划分为32个区、129个乡。1930年7月,又调整为20个区、221个乡,并在所有乡、村均建立了苏维埃政府组织。此“十一乡”为其中之一,辖献冲一带。

从条据内容看,系要求采办军米,且限定了时间,要求四天内必须办到。语气较强硬,不容置疑。这是大革命时期,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国民党的重兵围剿之下,为筹集钱粮支援红军,不得已采取向殷实富户摊派征用钱粮的办法,也反映了当时革命斗争的艰苦。结合该户同时期其他几份收据,可以判断此确系当时的乡村苏维埃政府开具的收据,较为珍稀。

“共匪”名单

热血铸就共和花

藏品展示:此原应是一本名册,现仅存一纸,出于三墩,是国民党地方管理机构乡公所或保务处统计填报的表格。这份名单按“罪名”“姓名”“时间”等内容进行登记,以所谓“共匪”“共犯”“索诈”等罪名共列“罪犯”20名。其中“共匪”10名,“共犯”8名,“索诈”2名。其中时间又分为二栏,从登记的第一栏时间来看,为民国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至六月五日之间,猜测为被捕时间;第二栏则仅有5人进行了登记,时间为民国十七年八月二日至二十七日,估计是释放或被害时间。此外,还有两栏也填写了一些数字,未知何意。

背景解读:民国十七年(1928)正是“平江起义”发生年。从这份不太完整的名单分析:一是当时平江赤潮如火,燃遍城乡,参加革命的工农群众很多;二是国民党对共产党大肆抓捕,毫不手软,不但对所谓的“共匪”赶尽杀绝,即使是同情、帮助、支持共产党和红军的人员,也按前述“连坐”制度以“共犯”名义照抓不误;三是参加革命的不但有青壮男人,妇女也有参与,可见当时平江不分男女老幼,都积极参加革命。瑚珮、三墩地区群众参加革命尤其普遍,三墩还因此被反动派诬蔑为“匪窝”。

可惜的是,由于这份名单不太完整,我们不能据此解读更多信息。如原名册保存完整,将会更加令人震撼!

第一师随营学校墨盒

热血铸就共和花

藏品展示:墨盒铜质,5.2公分×6.8公分见方,高2.6公分,盒盖上分三行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上款为“第一师随营学校”,下款为“师长周磐”,无底铭。在刻铜墨盒的世界里,它的个头不算大,雕刻也谈不上精美,但正是这方不起眼的小小墨盒,却亲历了九十年前那场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平江起义”!

背景解读:《彭德怀自述》中,彭老总对第一师随营学校成立的前因后果和参加起义的经过都有很详细的记述。但根据墨盒的上款,彭老总的回忆有一处小小的错误:误记随营学校成立时部队序列号为第五师,而实际应为第一师。

1926年北伐开始后,湘军编入国民革命军建制,湘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周磐任师长。1927年冬,第一师归并到刘铏组建的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应该在此前即已成立。如随营学校确如彭老总回忆成立于1928年2月,则第一师归并到独立第五师当在2月以后。墨盒上款记载确凿,由此亦可见文物的证史作用。

1928年7月22日,随着黄公略领导的独立第五师第三团第三营在平江嘉义、彭德怀领导的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在平江县城先后起义,贺国中领导的驻岳阳的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也借口拉练,把学员队伍从岳阳拉往平江,半途于浯口镇宣布起义,汇入革命的滚滚洪流。

“平江起义”距今已经整整90周年,伴随着国共双方在湘鄂赣边区的反复拉锯战,以及此后红五军参加长征,“平江起义”实物大都已经损毁流失,能够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因此,这方“第一师随营学校”铜墨盒是一件十分珍贵、极其难得的“平江起义”实物。

“剿匪”预征收据

热血铸就共和花

藏品展示:此预征收据属固定面额票种,面额壹圆,不记名。票面主体花纹黑褐色,主体文字为“凭挥抵完田赋正供洋壹圆整 民国十七年四月 平江县长公署田赋征收处”,自上至下加盖“细心查看谨防假造”等大红印章4枚,另有骑缝章1枚及手书票劵编号,又以红色套印“平江县长公署田赋征收处”及征收说明文字百余字,内容为“奉 令拨付各部剿匪军队之给养,其数甚巨。因匪氛未清,田赋收入急不及待,兹经县务会议议决,令行田赋征收处印制此项印劵,向有粮之户及商家抵借现金,以济军食。惟此印劵准抵完十七年田赋正供,不兑现金”。整张票劵文字清晰,颜色对比强烈,四周框以花边,印制十分精美,类似钞票,有别于同时期的其他田赋征收收据。

背景解读:此收据发行于“平江起义”前3个月。其时,声势浩大的“三月扑城”刚刚发生。平江工农暴动极大震惊了长沙省城的军阀老爷们,他们惊慌失措,从各地调集重兵驻守平江,妄图扑灭平江工农暴动的熊熊烈火。

民国初期的军队,大多数由军阀私人控制,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军队。既要驻兵维持治安,必需由地方供给军饷,否则免不了闹事,甚至为祸地方。彭老总的部队,也正是以闹饷的名义起义的。但当时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田赋征收需待秋后,只能采取先预征、再秋后抵扣的办法,度过眼前难关。此票发行2个月以后,彭老总的部队抵达平江,所需军饷应该也是来自于此笔款项。因此,这张预征收据也可以算是平江起义的证物。

由于预征收据秋后可以抵缴本年度正供田赋,因此绝大多数收据最后都会被收回,民间留存极少。据我所知,此种收据目前平江民间仅发现2份,我这份虽有残缺,幸未损字,仍属不可多得之物。

红军标语

热血铸就共和花

文物说明:标语纸质,约50公分长,21公分宽。文字内容为:继续“三·一八”的奋斗精神,实行劳动工监督资本(?)。红军胜利万岁!落款为“十三区雇工会一分会宣贴”。

背景解读:说起“平江起义”“三月扑城”,平江人大都耳熟能详,但“三·一八”是一个什么事件,恐怕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了。

1930年初,湘鄂赣边区党组织利用蒋、阎、冯大战即将爆发这一时机,借3月18日巴黎公社成立纪念日,决定组织一次暴动。

是日晚,在中共平江县委的组织领导下,全县各乡镇数万农民群众扛着锄头梭镖,高举红旗火把,押着附近的土豪劣绅及反革命分子,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纪念巴黎公社”“打倒军阀”“消灭挨户团”等口号,在各地举行示威游行。游行结束后,分别将100多个土豪劣绅和反动分子予以镇压。农村中的地主老财被吓破了胆,纷纷举家外逃,再也不敢耀武扬威,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掀起了新的革命高潮。

1930年,县苏第十三区管辖范围为今童市镇、三墩乡区域。而此红军标语出于三墩乡某村,系拆除老屋时,在墙壁缝里发现。可惜此纸保存状况不佳,似经火炙。而且由于书写者文化水平较低,还有个别文字无法辨识,但仍不失为一件珍贵的革命文物。

斗转星移,90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也在艰难与曲折中走过了97个春秋,在这悠悠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红色经典画卷,传承了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基因。今天,通过展示这一件件见证了平江人民波澜壮阔的大革命运动的红色文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先烈们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共和国而前仆后继、出生入死的感人场景。正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最终浇灌出鲜艳的共和之花!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平江是一块红色热土,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土壤,发掘、诠释和利用好这些红色文物资源,对推进我县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平江县林业局干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