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滄桑話長春——偽滿“國都”的選定

百年滄桑話長春——偽滿“國都”的選定

作者 | 宋偉宏

選自《百年滄桑話長春》

——

  日本關東軍選擇長春作為新建傀儡國家的“首都”,是經過長期思考和策劃的。日本佔領東北後,對如何進行殖民統治問題做了多種設想。早在“九•一八”事變前,即1931年4月,日本參謀本部做出對侵華形勢的判斷,其中對建立傀儡政權提出了三種方案:第一方案是建立“親日的新政權”,取代張學良東北軍政權,但該政權仍置於中國中央政府之下。第二方案是建立“獨立國”,脫離中國中央政府行政管轄。第三方案是佔領滿蒙地區,使其直接成為“日本領土”。

百年滄桑話長春——偽滿“國都”的選定

關東軍組織召開的“建國會議”

  對於上述三種方案,軍部內部各有主張,如陸軍大臣南次郎就極力反對第三方案,認為“消滅現有東北政權,樹立以宣統皇帝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權,當為上策”。他密令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建川美次少將,按照建立傀儡政權的方針付諸實施。基於這一思想,關東軍參謀部形成了一份《滿蒙問題解決方案》,其核心內容就是建立日本支持的、以宣統皇帝為首、包括滿蒙四省和蒙古的偽政府。在關東軍內部,對建立何種政權也是有分歧的。“九•一八”事變後的9月22日,以關東軍參謀長三宅光治為首,包括土肥原賢二、板垣徵四郎大佐、石原莞爾中佐、片倉衷大尉等人,在瀋陽具體策劃佔領東北後的“建國”方案。在會上,參謀石原莞爾就力主吞併東北,劃入日本版圖,建立以日本人為盟主的國家,但最後還是採納了參謀本部作戰部長建川美次的建立偽政權的主張。確定以溥儀為“元首”,建立“新政權”“領土包括東北四省及蒙古” “國防和外交由日本帝國掌握”,而且,還要利用東北地方的實力人物熙洽、張海鵬、於正山、湯玉麟、張景惠等人。此後,日本關東軍又相繼制定了《滿蒙共和國統治大綱草案》(1931年10月21日)、《滿蒙自由國建設方案大綱》(同年11月17日)等文件,對建立偽政權進行周密規劃。同時,在軍事上對東北各地發動瘋狂的進攻。

  1932年1月4日,在日本關東軍侵佔錦州的第二天,本莊繁召集三宅、板垣、石原、片倉衷、駒井、松木俠等人開會,最終形成關東軍的“滿蒙獨立”構想,首次確定“新國家的首都”設在長春。1月6日,以關東軍司令官指示的形式,板垣徵四郎回東京向日本政府彙報,受到裕仁天皇的破格接見。日本陸軍省、海軍省、外務省根據板垣的彙報,共同炮製出《中國問題處理方針綱要》,要求加速將東北從中國分離出去,建立受日本控制的“獨立國家”。從1932年1月22日開始,關東軍司令部連續召開“建國幕僚會議”,加緊策劃建立偽政權方案。2月17日至20日連續四天,在關東軍司令部主持下,舉行了四次“建國會議”,板垣將事先擬訂的“建國計劃”交給偽奉天市長趙欣伯,迫令熙洽、張景惠、馬占山、臧式毅等人接受,並限令於3月1日成立“新國家”。會議還決定了建國三大原則,即必須建設一個新國家;新政權以東北四省融合一體為前提,組織最高政務委員會;最高委員會應迅速籌備建國事宜。18日的第二次會議,成立了“東北行政委員會”,並在關東軍司令部操縱下,通電全國,宣佈東三省、內蒙古東部和河北承德 (原熱河)獨立,脫離中國國民政府。19日的第三次會議,討論“新國家”的“元首”和“國都”問題,確定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為“元首”,長春為“國都”。20日的第四次會議,具體研究建立“滿洲國”的準備工作。

百年滄桑話長春——偽滿“國都”的選定

偽滿國務院頒佈的關於偽國號、偽首都的文件

  2月21日至28日間,東北各省“代表”在關東軍司令官板垣徵四郎等人的主持下,討論通過了“國名”“國體”“國號” “國旗”“國都”等決議。1932年2月25日,關東軍以“東北行政委員會”的名義,用日、中、英三種文字發佈了組織大綱及“新國家”建設的通電,其文如下:“本會自成立以來,籌議東北各省及蒙古地區建設‘新國家’事項,茲決定國名‘滿洲國’,元首稱執政,年號大同,‘國旗’用新五色旗,‘首都’定於長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