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張士濤榮登5月份“中國好人榜”

太康张士涛荣登5月份“中国好人榜”

1971年2月出生的張士濤,是太康縣芝麻窪鄉張莊村村民。張士濤致富不忘鄉鄰,8年來先後拿出140多萬元,為家鄉修道路,建下水道,搞綠化,同時,先後拿出20多萬元,資助村裡的困難戶。面對家鄉的陳規陋習,他又帶頭倡議移風易俗,推進鄉村民風的改變,助力脫貧攻堅。2017年4月,其榮獲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

張士濤自幼家境貧困,1991年參軍,1995年退伍,先後在廣州、北京等地當過洗碗工、保潔員、保安等。2006年,打拼多年的張士濤在京成立了“欣中基清潔服務(北京)有限公司”,併成功承接了一家全國知名客戶的保潔業務,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由於服務品質精良,幾年間,他的企業發展為擁有5000多名員工的綜合性全國連鎖物業公司,提供保安、保潔、綠化、工程等多項服務。張士濤因此於2017年4月獲得“首都五一勞動獎章”,成為太康人在北京創業的典範。

事業越做越大的張士濤,開始把目光投向自己的家鄉。張莊村位於太康縣芝麻窪鄉西,交通閉塞,村路坑窪不平,一到雨天,積水沒過小腿,人、車無法通行。為此,張士濤決定出資先幫村裡修路。2016年6月,張士濤出資80萬元修繕村裡的道路,同時還修建了1000多米的下水道。從此,平坦的水泥路延伸到家家門口,下水道也通到村莊各個角落,下再大的雨,張莊村也沒有出現過積水。2017年3月,張士濤又自掏腰包60多萬元,買來百日紅、月季、四季青等苗木花卉,對全村進行統一規劃、綠化,讓村子美起來。2008年春節,得知村裡因為電費問題,常常提早熄滅路燈,張士濤找到村支部書記,主動承擔了全村每年的公共照明費。“現在俺村可好了,環境一點兒也不比城裡差。”看著門前隨風搖曳的花草,村民馬永梅笑著說。

在不斷改善鄉親們居住環境的同時,家鄉的困難戶也是張士濤的關注對象。村民張士祥的兒子患有腎病,自己也因病臥床8年多,生活十分困難,2010年起,張士濤便開始資助他們的醫藥費,這一資助就是7年。

“下一步,我準備為老家小學建一個電教室,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現代化教育。再把村民的房屋外牆壁粉刷一遍,畫上國學經典和十九大報告,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張士濤滿懷信心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