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巷戰是最難打的戰鬥?

蠍子萊萊愛喝酒

巷戰可以把所有的戰爭機器拉到同一個平臺上,無論你是美帝國主義的數字化集團,還是蘇聯紅色帝國的裝甲洪流,在巷戰面前,都沒有優勢。



從一戰開始,巷戰就成了士兵的噩夢。

巷戰之所以慘烈,因為它沒有窮盡,無休無止,會榨乾士兵的最後一絲精力。在巷戰中,重武器無法展開,轟炸機坦克重型火炮都無法施展,巷戰的戰鬥方式一直是人和人,槍和槍之間的戰爭。

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德雙方的傷亡是以秒為單位計算的。一個步兵團難以堅持24小時就會被撤銷建制。蘇德雙方在每一個客廳、每一個臥室展開爭奪,斯大林格勒市中心的一座一百多米的小高地,雙方付出了三萬人的代價反覆爭奪,那是無法逃避的煉獄。

二戰後的戰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巷戰是少有的形式不變的戰鬥。

典型的例子:格羅茲尼巷戰——

格羅茲尼巷戰是車臣戰爭的一部分,總共發生過兩次,第一次結束於1995年,第二次結束於2000年。格羅茲尼巷戰是二戰以後俄羅斯(蘇聯)軍隊經歷過的最慘烈的戰爭。

格羅茲尼是車臣的首府,彈丸小城,人口不過三十萬,建城面積不過五十平方公里。但格羅茲尼設計的時候就充分考慮到了戰爭因素,城內遍佈複雜的交通網和地下工事堡壘,那是蘇聯時期設計的抵禦敵人的工程,結果被用來對付了俄羅斯自己。

車臣戰爭時,俄羅斯基本保持了蘇聯的作戰模式和作戰編制,依舊是裝甲部隊打頭陣。俄軍集結了四個裝甲師兵臨城下,準備一舉攻克這座小城。



進城之後,就傻了。

車臣當時擁有大量的西方國家僱傭兵,他們個頂個都是要錢不要命的主,身經百戰槍槍致命。而俄羅斯裝甲部隊擅長野戰,對城市巷戰則缺乏訓練和思想準備。當整隊的俄軍坦克開進格羅茲尼,俄軍士兵的命運已經註定了。

RPG是一種流行於世界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雖然是反坦克武器,但在之前的戰鬥中戰績相當一般,因為它的要求太過苛刻。因為準頭太差,RPG一般要求在距離坦克50米以內射擊才能有效果,而且需要攻擊坦克的薄弱處,很難擊穿正面裝甲。但在野戰中,坦克都有步兵掩護,普通步兵根本沒有機會在這麼近的距離裡攻擊敵方坦克,所以RPG只能說聊勝於無。

但是在格羅茲尼,RPG的春天來了,別說是五十米,五米的距離都是可以做到的!車臣武裝經常在坦克路過大街的時候突然從建築物中出現,瞬間近距離開火(當然這種襲擊方式也無異於自殺),命中率100%!而且由於俄軍坦克排成一列,車臣武裝只需要攻擊頭車和尾車,就可以讓整個車隊停在原地成為待宰羔羊。而俄羅斯的坦克都是為野戰設計的,仰角根本不足以攻擊側面樓上的恐怖分子。車臣武裝可能從任何角落出現,第一批進去的俄羅斯機步旅團,120輛裝甲載具被擊毀了102輛,有一個團甚至只剩下了一名軍官和十個戰士!整建制的俄軍被消滅在了格羅茲尼的大街上。

除了裝甲部隊被摧毀外,格羅茲尼巷戰也被成為“狙擊手的戰爭”。在狹窄的城市空間裡,西方特種兵用狙擊步槍從容的狙殺俄羅斯士兵,俄軍士兵被不明方向的敵人打的暈頭轉向。甚至連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都被狙擊手狙殺!一個裝甲部隊的將軍居然在戰鬥中陣亡,可見巷戰的兇險性。

而且,對於這種戰爭,沒有什麼好辦法可言。第二次格羅茲尼戰爭中,俄羅斯採用了以毒攻毒的辦法,從全軍調集的兩千餘名狙擊手雲集此地,分成五人小組進城,化整為零與敵人交火,最終在傷亡過半後才基本控制局面。


除了俄軍,美軍同樣在巷戰中吃過大虧。1993年的索馬里戰爭中,美軍的“三角洲”部隊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而他們的對手是隻會無腦突突突的黑叔叔。可是索馬里人人皆兵,無論老少手裡都有AK47。面對著360度無死角的“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美軍完全困在了城市之中難以脫身。雖然索馬里的傷亡是美軍的近百倍,但美軍依然付出了巨大代價,最後在巴基斯坦的一個師的掩護下才得以逃脫。二戰後美軍唯一的一次出於正義目的的軍事行動就此結束,美軍在這次挫折後徹底放下了索馬里的爛攤子不管,可見巷戰留下的陰影之深。


小約翰

沒有親身經歷過巷戰的人很難理解它的難與危險!我在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親歷過不同程度的巷戰,談談現場的感受吧!

1、美國軍隊是當今世界技術最先進,組織與指揮能力最強,作戰經驗最豐富的軍隊,這點應該大家沒有疑議。然而,在阿富汗戰場上,尤其是在村落作戰的時候,美軍面對著只裝備有輕武器的塔利班武裝並沒有顯示出明顯的優勢。比如說2010年8月在阿富汗南部坎大哈阿根達布地區的清剿戰中,我嵌入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報道戰事。在其中一個村落作戰時,當地的塔利班大約有10多人,而美軍一個連與其爭奪一座有27幢建築的村落。強大的美軍空中有武裝直升機和偵察直升機隨時增援,本土的B-52戰略轟炸機也可以隨叫隨到,無人機裝備到排級單位。然而,塔利班武裝就靠對當地村莊的熟悉,遍及全村的地道網,葡萄園與石榴園夏季極茂盛的有利地形與美軍展開游擊戰。結果我在那裡的一個月時間裡,雖然雙方每天交戰,但美軍消滅的塔利班人員坦率地說只有個把人!直至坎大哈軍事行動結束,也沒有實現對那個村莊的佔領。


邱永崢

圖注:1995年格羅茲尼之戰中的俄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巷戰絕對是最難打的戰鬥,這個說法一點也不錯。曾經有人問一個參加過激烈巷戰的老兵,巷戰是什麼樣子的?老兵只回答了四個字:“一片混亂!”


我們來看一下巷戰的環境吧,巷戰顧名思義,就是在城市環境中進行的戰鬥。戰爭中的城市不僅高樓林立,而且遍地廢墟,視野受阻,而且不便於運動,這有利於防守方。防守一方往往能夠利用高低錯落的建築物佈置兵力和火力,在熟悉的街道中安放爆炸物,規劃最佳的反擊和撤退路線。

圖注:巷戰的環境錯綜複雜,圖片來自網絡


對於擁有優勢兵力的進攻方來說,城市環境是他們最不願意遇到的,因為在巷戰中幾乎無法發揮重型武器的作用,火炮和飛機很難發揮作用,坦克在狹窄的街道中也容易受到對方反坦克武器的近距離攻擊。在狹小的空間裡優勢兵力無法展開和發揮作用,有的時候甚至成為極佳的目標,遭到伏擊。

圖注:再強大的裝甲部隊也無法在巷戰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街道上遭遇德軍伏擊的加拿大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防禦方的優勢在巷戰中是相對的,因為巷戰的戰鬥往往在近距離爆發,雙反的戰線犬牙交錯,一座建築物往往會易手多次。巷戰對於士兵經驗和心理都是極大的考驗,畢竟經常與敵人狹路相逢,甚至會爆發血腥的肉搏戰。

圖注:二戰中在城市中防禦的蘇軍士兵,圖片來自網路


正是由於巷戰的特殊性,其非常難打,而且傷亡率非常高,可以說是最血腥的戰鬥。除了雙方軍隊的傷亡,巷戰還會造成城市居民的傷亡,這種傷亡是非常慘重的。

圖注:在柏林巷戰中戰死的德國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在格羅茲尼巷戰中戰死的俄軍士兵,圖片來自網絡


在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慘烈巷戰:斯大林格勒戰役,此戰是二戰東線的轉折點。德軍精銳的第六集團軍被拖入了巷戰的泥潭,與蘇軍在城市中反覆爭奪,後來被反擊的蘇軍包圍吃掉;柏林戰役,擁有絕對優勢的蘇軍佔領第三帝國首都之戰,蘇軍損失超過50萬人。在激烈巷戰中殺紅了眼的蘇軍經常是將重型火炮拉上前線直接瞄準射擊,就算是誤傷友軍也不在乎;格羅茲尼之戰,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蘇軍進攻車臣首都格羅茲尼,裝甲部隊突入城市之中,由於沒有步兵掩護,結果一個營在恐怖分子的圍攻下幾乎全軍覆滅。血腥巷戰的例子不勝枚舉,殘酷的戰鬥中誰也佔不到便宜。

圖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進攻的蘇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在街道上前進的德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柏林戰役中,蘇軍的SU-76自行火炮正在向建築物內的德軍射擊,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柏林戰役中蘇軍將炮兵陣地架設在市區內,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格羅茲尼戰役中被擊毀的俄軍坦克和裝甲車,圖片來自網絡


巷戰難打,但是在城市化不斷髮展的背景之下,已經成為最常見的戰鬥模式,所以各國都在探索巷戰戰術。今天最擅長巷戰的還要算是美軍了,伊拉克戰爭中的費盧傑之戰便是代表。在費盧傑之戰中,美軍採用了許多新技術和新戰術,比如使用衛星、無人機、電子技術偵測對方的位置和行蹤,使用制導武器進行定點清除,利用機器人尋找對方的狙擊手,給坦克加裝各種設備和防禦手段提高生存力,步兵與坦克合理搭配進行清除作戰等等。最終美軍以很小的代價佔領了費盧傑,清除了反美武裝,造成的居民傷亡也並不多。

圖注:作戰之前進行周密計劃的美軍,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城市作戰中的美軍狙擊小組,圖片來自網絡

圖注:M1主戰坦克最新型號M1A2SEP就是為巷戰設計的,圖片來自網絡


今天,激烈的巷戰依然在進行著,比如敘利亞戰場,這些戰鬥為各國提供了現實的例子,攻防雙方在戰鬥中使用了戰術和技術為各國的巷戰戰術和研究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圖注:敘利亞巷戰中的T-72坦克,圖片來自網絡


古生物探索

巷戰,不但難打,還是戰爭中的絞肉機,傷亡率極高。所以,沒有什麼軍隊喜歡打巷戰的。

二戰中最著名的巷戰,就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等。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德雙方在城市街道里打得天昏地黑。據前線給蘇聯紅軍統帥部的報告稱,在斯大林格勒,蘇軍的一個士兵生存不會超過一天,團長不會超過五天!這場戰役,雙方投入總兵力達350多萬人,總傷亡超過190萬人。也正是這場戰役,讓德國的MP40與蘇聯的波波莎這兩款特別適合街道作戰的衝鋒槍名揚天下。


美軍不喜歡打巷戰,是因為吃過大虧的。1968年北越發動的春節攻勢中,佔領了南方城市順化,6000多名美海軍陸戰隊反包圍這座城市。當時美軍很樂觀,並不認為這是一場激烈的戰鬥,反倒認為是一個殲滅北越軍隊的好時機。

(順化巷戰中驚恐萬狀的美軍傷兵)

在二戰中,美軍因為沒有參加攻打柏林之戰,還不知道巷戰的厲害。所以,一輪炮火之後就開始了進攻,但遭到了北越軍隊的頑強抵抗,雙方激戰了7天7夜。這7天7夜後來被侵越美軍形容為越戰中最為恐怖的7天7夜。據美軍統計,此戰美軍戰死200多人,1000多人受傷;南越陸軍戰死400多人,2000多人受傷;北越方面戰死5000多人。整個城市80%的面積化為廢墟,11萬平民無家可歸。自此,美軍患上的巷戰恐懼症。

(順化戰鬥中,躲在坦克後面避彈的美國士兵)

1993年在非洲索馬里,美軍再一次在巷戰中遭到了慘痛的教訓。1993年10月3日,號稱美軍精銳的“三角洲”特種部隊在一次行動中,竟在索馬里的摩加迪沙複雜的街道里,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結果兩架黑鷹直升機被擊落,3架被擊傷,數輛卡車和“悍馬”車被擊毀。美軍死19人,被俘1人,傷70餘人。事後,美軍遺留下的士兵屍體,還被百般侮辱,大大刺激了美國人的神經。這次行動的失敗,直接導致美軍結束了在索馬里的所有行動。

(被百般侮辱的美軍士兵屍體)

不過,很有諷刺意味的是,從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美軍在中東的多次戰爭,竟然大部分是以巷戰的形式出現的。特別是在伊拉克,每一座城市、每一個小鎮甚至每一個小村莊,都是巷戰的戰場,美軍時常面臨著狙擊手的射擊,或路邊炸彈的襲擊……美軍在伊拉克陣亡的士兵,有一半是在這樣的襲擊下喪生的。不知是不是應了那句俗話:怕什麼就來什麼……


50後男人

《孫子兵法》曰:“兵貴勝,不貴久”,作戰最重要的是速戰速決,最怕是的被拖入曠日持久戰,寧可“拙勝”,不可“巧久”。巷戰無疑是一場雙方短兵相接的持久戰,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巷戰,蘇軍兩個殘餘集團軍狠狠拖住了德軍最精銳集團軍的閃電進攻的步伐。所以,巷戰,乃兵家大忌,寧可不攻城,也不可巷戰。

巷戰可以說是戰爭中火力的最好緩衝地帶,也是劣勢方的制勝法寶之一。俄軍重蹈了美軍索馬里巷戰的覆轍,1994年第一次車臣戰爭中的格羅茲尼巷戰,俄軍在空中、地面全面優勢的情況下,一個團的兵力在裝甲車的配合下,擅自突入格羅茲尼城,結果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只剩幾個人活著出來,各種“黑槍”令俄軍不知所措,強大的裝甲火力根本無用武之地,成了活耙子;第二次車臣戰爭普京雖然吸取了上次經驗,兩千名俄特種兵配合狙擊手以小組作戰的方式展開突進,但仍付出了半數以上的傷亡代價,普京最終轟平了格羅茲尼俄軍才收手,可見巷戰的殘酷了。

巷戰難打最大的原因之處是戰場上信息的變幻莫測,包括地形、人員等因素根本無法捕捉到,火力再大、指揮能力再好也無法避免己方人員方慘重傷亡現象,而防守方猶如神龍在天,見尾不見首,可變被動為主動。俄軍兩次格羅茲尼巷戰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跟信息掌握的不對稱有很大的關係。美軍在解放伊拉克的戰爭中就學乖了,為了儘量避免巷戰,美軍通過大量“美金”收買了不少伊拉克軍官,因為犧牲美國大兵所付出的代價,可比收買伊拉克軍官所付出的代價要低很多,對美軍來說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巷戰,防守方大多數都是以一個個獨立單位作戰,而推進方最好的作戰方式就是以戰術小分隊作為單位,並配合少量裝甲部隊和狙擊手火力支援,快速突進以佔領制高點,二戰柏林戰役中的巷戰,蘇軍吸取了斯大林格勒巷戰的經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古代歷史上規模最大、最殘酷的巷戰是布匿第三次戰爭,羅馬大軍圍困迦太基城三年後破城,與迦太基守軍展開了六個晝夜的激烈巷戰,迦太基軍民的頑強抵抗羅馬大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由於實力懸殊太大,迦太基城全軍民四十多萬戰死,地中海古老名城迦太基最終滅亡。


賽門軍史

所謂巷戰,就是指那些在城市內的街巷之間逐街逐屋的爭奪戰。巷戰一旦開打往往意味著敵我雙方之間的短兵相接和貼身肉搏,同時由於街巷之間地形特徵很容易造成敵我雙方的彼此混雜、犬牙交錯。巷戰的殘酷性和危險性都是非常大,極容易造成巨大的戰場傷亡,因此非常難打。



現代戰爭史上的巷戰不算太多,最著名的當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這場戰役從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它不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而且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所以造成了如此驚人的傷亡,關鍵就是蘇聯守軍在這裡展開了頑強的巷戰。一位參加過這場戰役的德軍軍官戰後的回憶錄詳細介紹了這場可怕的巷戰——“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甚至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導演執導的電影《兵臨城下》,講述了蘇聯紅軍傳奇狙擊手瓦西里與德軍頂尖的神槍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一場生死之戰。大家可以重溫一下這部經典電影,回味一下巷戰的殘酷和艱難。



近年來的國際戰事中,敘利亞內戰也出現了幾次殘忍的城市巷戰,如阿勒頗戰役。不過敘利亞內戰的各方也正是意識到了巷戰可能造成的巨大人員損失,都在極力避免巷戰。因此,敘利亞戰爭中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戰爭雙方都願意簽署一份停戰協議,被包圍的一方願意簽署城下之盟,讓出城市,但前提是進攻方確保被包圍一方的人員安全,協助將被包圍的對方武裝人員攜帶武器和家屬轉運去安全區。阿勒頗、拉卡、東古塔等戰役,都是這樣的結局。


隨著無人機等現代武器的出現,巷戰的作戰方式也在改變,未來的城市巷戰很可能不會再像過去那樣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了。


李明波論中東

從根子上說,巷戰難打是因為這種作戰模式與現代化軍隊的常規作戰特點完全相悖。現代化軍隊講究軍兵種高度協同之下,發揮火力效率快速殲敵,因此部隊建軍重質量不重數量。


除了大量建築物的存在必然遮蔽己方觀察能力,火力支援死角過多等等,且不說坦克和飛機的支援效率大大降低,即便是使用重火力逐步將城區挨片夷平,也必然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彈藥,另外即便是將城區炸成瓦礫堆,也無法保證作戰意志堅強的對手仍然還有據守的空間,最後還是需要人力清掃戰場,必然會面對不小的傷亡代價。


另外巷戰因為城市建築密集結構複雜,街路變化多樣,尤其是大中型城市可能會有大量的地下通道,地鐵隧道、線纜隧道,供暖管道甚至排水道與大量的地下室,地下停車場等等相連。如果沒有大量的兵力來控制戰場,就算熟悉地形,也必然會出現前面逐屋清剿,對手卻可能 利用複雜的交通線路再次滲透到側後發動攻擊,或者搗毀後方的指揮所,補給設施和衛勤機構等等。


同時,還是因為複雜的建築結構和街路變化,對手很可能輕鬆的構建立體的多層次火力網,作戰士兵面對的戰場環境數倍於在野外交戰,傷亡概率較高是無可避免的。即便是使用高科技的一些技術裝備,同樣會面臨效率問題,想想看現在的戰鬥機器人價值幾何?其戰場感知效率與人相比又如何?其行動範圍以及一旦戰損的補充成本等等問題,都使得其無法大規模應用。


所以簡單總結一句,就是巷戰裡,雙方的武器裝備水平被迅速拉到了同一個層次,優勢一方無法發揮,軍隊成系統的戰場組織指揮和控制能力優勢也被嚴重削弱,軍兵種協同能力指望得上部分寥寥無幾,更加依賴基層士兵班組的戰鬥意志和戰鬥技巧,嚴重依賴人力比拼。這一切不都是現代部隊建軍原則截然相反的麼?


千里巖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group_id": 6390922315168743937, "media_id": 1558503384830978, "neardup_id": 18074312768597016494, "vname": "\\u5916\\u56fd\\u4f6c1.mp4\

藝嶼EYESVOT

你看過地道戰就明白了,隱蔽性非常好,目標神出鬼沒,厚重隱體多,使一些炮弾失去威力,用少量的遊擊分隊,可以使進攻部隊損失慘重。敵暗我明。

以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為例,巷戰中美軍與伊軍游擊隊進行了正面開戰,首先使用了穿甲彈,然而穿甲弾效果並不明顯,只在牆上打了個窟窿,殺傷力己被厚重的牆面抵擋了大部分。



後來使用了一種霰彈,這種霰彈中包袌著1000多顆鎢鋼珠,先把霰彈打進牆體後再引爆,威力相當不錯,炮彈爆炸後這些鋼珠,以每秒1410米速度全面爆發,使隱體內的士兵傷亡慘重,有的打成了馬蜂窩。


這就是美軍打伊拉克費盧傑,在這次巷戰中,美軍武器先進,兵員達到1萬多名,伊軍3000多名。滅伊軍1500名,但美軍也傷亡600多名士兵,所以說不管武器多先進,巷戰不好打。

圖片來自網絡



牛頭馬面兩鬼

巷戰難,難在攻防轉換快,難在我在暗敵也在暗。
一般來說,巷戰,是最容易讓戰爭翻盤的。城區內地形複雜,不比野外,在野外進行大兵團作戰時,考驗的是一支部隊的綜合作戰水平(指揮官安排,火力密集度,火力優勢,人員優勢等等),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團與一個師在野外打標準的陣地戰,而且無任何重武器。試問,這個團有幾成把握全身而退?

但如果是巷戰,情況就大不相同了,首先,在巷戰中坦克等重型武器根本就是寸步難行,與活靶子無異。其次,大口徑火炮也無法使用,因為你無法保證不會誤傷友軍,可能一樓是己方部隊,二樓就是敵方部隊。最後,無論指揮官有多麼高深的指揮藝術,在巷戰中都無能為力,陣地戰中簡單的通訊都會在巷戰中成為大問題,敵工兵部隊完全可以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大搖大擺的去破壞你的通訊線路,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軍工兵部隊高峰期一天甚至要檢修七次電話線路。一個指揮官都無法順暢的發佈命令,在戰況瞬息萬變的戰場上也只能聽天由命啦。

巷戰不但是難打的,更是殘酷的,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一個新兵活過三天就是團長,蘇軍62集團軍也成為蘇聯乃至世界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級單位,先後共轄有24個步兵師(近衛33、147、181、184、192、131、112、196、399、87、98、近衛35、299、內務第10、近衛13、244、95、284、193、近衛39、308、近衛37、138、45)5個步兵旅(115、124、149、42、92)1個步兵團(奧爾忠尼啟則第2步校學員團)2個築壘地域(115、156)2個坦克軍(2、23)
5個坦克旅(169、40、42、137、84)1個坦克團(獨立第198)7個獨立坦克營(644、645、648、649、650、651、506)2個摩步旅(20、38)1個獨立裝甲列車營(30)5個加農炮團(1103、1105、1158、457、266)1個榴彈炮團(近衛第85)19個反坦克殲擊炮團(508、552、555、614、881、1177、1183、397、398、416、498、648、651、738、1186、1251、1253、499、502)1個獨立反坦克槍營(24)1個迫擊炮團(141)9個近衛火箭炮團(4、5、47、83、2、51、89、92、19)2個近衛火箭炮營(獨立110、246)3個高炮團(1259、223、242)4個舟橋營(160、44、106、獨立107)6個獨立工兵營(1523、1524、1581、1522、326、327)雙方傷亡更是多達二百萬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格羅茲尼巷戰中車臣非法武裝僅僅三萬人就牽制住了多達十二萬人的俄軍。第一次巷戰時最先攻入格羅茲尼的作戰團僅有一名軍官和十餘名士兵活著離開,蘇軍二十六輛坦克被毀了二十輛,一百二十多輛裝甲車被擊毀了一百零二輛。甚至連俄軍前線總指揮馬洛費耶夫少將也被射殺!巷戰之困難恐怖由此可見一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