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一號會不會落在其它星球上?

大美南方

旅行者一號目前不會落在其他天體上,這個探測器目前已經飛出了日光層,在130個天文單位之外。一個天文單位相當於一個日地距離,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旅行者一號可能與其他天體相遇,因為旅行者一號處於柯伊伯帶上,在200個天文單位之內,都是柯伊伯的區域。如果按一年4個天文單位算,從130個天文單位到200個,還有70個天文單位,那麼還需要飛17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徹底飛出柯伊伯帶。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旅行者一號就高枕無憂了,迎接它的還有奧爾特雲。雖然抵達奧爾特雲需要數千年的時間,期間旅行者一號遇到小天體的概率算是比較低的。在可預見的未來,比如數千年之內,旅行者一號撞上天體的概率很低,如果進入了奧爾特雲,那麼就不好說了。

再來說說旅行者二號,旅行者二號目前還沒有飛出日光層,預計在未來數年內會飛出。速度為每秒15.5千米、每年3.3個天文單位的速度飛行,飛出太陽系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同樣,為了節約電力,旅行者二號已經關閉了許多設備,預計到2020年各設備將開始共享電力,到2025年,將沒有任何一個設備可以啟動了。

儘管人類目前還沒有能力飛出銀河系,但相信我們終將走出銀河系,走向更加廣闊的宇宙。只不過這時間對於人類而言可能要數萬年以上的時間,如果按旅行者1號的速度,要花數萬年的時間抵達4光年外的半人馬座阿爾法星,屆時估計人類已經實現了星際航行,說不定能把旅行者1號追回來。


川陀太空


宇宙分為幾個密度區,最稀疏的是星系間區,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而且面積佔宇宙的98%以上,其次是星系區,密度大很多但是其中有星系的地區也不會超過5%,最密集的是恆星系內,但是即使是恆星系內也是90%以上的區域為真空區。



旅行者1號於1977年9月5日發射,如今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那麼,在如此漫長的路程中,為什麼旅行者1號不會撞上某個天體?對於旅行者1號來說,最危險的不是那些大行星,而是另外兩個地方: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柯伊伯帶。不過,這裡所說的“危險”只是相對的,實際上,在小行星帶和柯伊伯帶小行星的密度還是相當低的。

小行星帶是太陽系中小行星最密集的區域,從2.17天文單位到3.64天文單位的區域裡,聚集了50萬顆以上的小行星。在這些小行星中,只有四顆的直徑超過了400千米,剩下的都比較小,甚至只有塵埃大小。不僅如此,小行星帶的密度還是很低的,平均每兩個小行星之間都隔著數百公里的距離。對於旅行者1號來說,沒撞上小行星是正常的,撞上了才是小概率事件。

柯伊伯帶是距離太陽30-55天文單位的一個環帶,大多數的矮行星(如冥王星和齊娜等)都存在於這裡。儘管柯伊伯帶裡的大個子數量要多於小行星帶,但由於分佈的空間更大,所以柯伊伯帶的密度反而還比小行星帶小。因此,旅行者1號在柯伊伯帶裡就更不可能撞上小行星了。

因此你在星系內航行撞到星球的幾率比你在太平洋游泳撞到美國那邊丟下來的一個水分子的幾率高不了多少,而恆星系內不可能光速航行,也沒必要光速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