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宋词《长相思·一声声》,该怎样赏析?

文学妙语

宋词《长相思-一声声》赏析

原文

长相思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
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
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万俟”是复姓,读作mò qí),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雅言,自号词隐、大梁词隐。籍贯与生卒年均不详。

写作背景

本文是词人早年作品,他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几欲灰心,恰逢阴雨,彻夜难眠,有感而发此作。

名词解释

更:古代记录晚上时间的方法,分一至五更

梦难成:睡不着觉

空阶:光秃秃的台阶



译文

更鼓声响了一遍又一遍,

时间过了一更又一更。

听着窗外雨打芭蕉声,

看着窗内孤灯。

心里的感受难以说清。

睡不着心绪难平。

不要说犯愁的人不愿意听,

它一直滴到天明。



赏析

作者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那种失望那种难耐,是没有经历过这种失败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此时,作者一人在外没有亲人的陪护,没有朋友可以交流,夜下孤灯可谓百无聊赖苦闷至极。更夫打更的“邦邦”声,声声入耳,夜已经深了,刚刚经历考试失利的作者,心绪烦躁怎么能睡得着。偏偏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单调刺耳的声音,更加难以入眠了。作者最后说了一句,在别人听来悦耳动听的雨打芭蕉声,不是我不懂欣赏 这声音它响了整整一夜呀。

作者恰恰利用了人在烦躁时,希望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给自己疗疗伤的特点,描述自己却在断断续续的梆声和持续不断的雨打芭蕉声中度过难耐的一夜。更加凸显他无奈的思想感情。


7老师262366556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长相思

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白话】

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好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赏析】

不难看出,本词有所本。唐人孟浩然有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京师,温庭筠《更漏子》又云:“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恨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宋初张先更有句:“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本词雨打芭蕉取象于张先,而句意大抵出温词,溯其源,又不得不归之于孟诗。


然而因袭中亦见创新,词人点染成句之工,倒是一个范例。其法有二:一曰渲染影借,二曰往复以尽其意。


温词下阕的“一叶叶,一声声”,被移到了上阕起句,又易“叶叶”为“更更”,“一声声,一更更”,先以叠词叠韵造成了凄切单调的情韵。第三句方拈入“芭蕉”,又加一“灯”如豆与雨打芭蕉声相应,“窗里”、“窗外”再用叠词,便在更深的单调寂寞之中,使声光互映,渲染了气氛,于是“更更”长夜,凄凄雨天中离人的百无聊赖之感,便盈满而溢,化作了“此时无限情”。


一咏不足,再咏之。“无限情”过片换头,行为下阕的“梦”字,“恨”字。寻“梦”只求“愁情聊胜无”,却为雨打芭蕉,声声滴破,更更难成,这悲“恨”岂非更是“难平”。“难”字三相叠,后难更甚于前“难”,于是化作怨语“不道愁人不喜听”,“不”字四相叠,凸现“愁”字。由寻“梦”而“恨”(憾)而结到“愁”,层层递进,凄意更满,“无限”怅惘,然而这雨声完全不关怀,依然是“空阶滴到明”。听雨在下阕进而为恨“雨”,不愿听而又不得不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翻用唐诗或前人词句,是宋词一种常见的技法,意在借前见后,暗示以调动读者想象,其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翻新。此词成功了,语似平淡,而意味无穷。由二法进而玩其奥秘,又可悟字词位置的作用,上、下片分以“芭蕉”、“愁人”居中,则一篇皆活,试易其位,必不能佳。


你喜欢哪些古诗词?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文学妙语

此首作品为宋代词人万俟咏所作的一首小令,抒发了深深的苦旅之情,全词如下:

长相思·一声声

[宋]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一】白话文:

凄凉的雨声,滴滴答答,一更又一更没有停歇之意。窗外雨打芭蕉,窗内孤灯昏暗,触发了心底的无限离情。

人难入梦,,心难平静。这雨声,它根本不懂离人的心思,就这样敲打着空阶一直到天明。



二】深入赏析:

这首通篇未提“雨”字,而全是夜雨之声,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作者听雨失眠的愁情不言而喻,情见于言外。

“一更更”雨声不断,长夜难熬,“窗外芭蕉 ”在雨的敲打之下作声相和。“窗里灯”煎熬着这样一份孤独,更是冷清无比。“灯”与“芭蕉”的形态衬托了雨也衬托了人。

本来内心就苦闷,那堪风雨更是欺人,所以又不禁恨意徒生,梦也难成!这雨不管“愁人”喜听也罢,“不喜听”也罢,只是下个不停,“空阶滴到明”,真是无奈啊,何处去说?



【三】总括:

此词为诗人早年所作,屡试不第,羁旅异乡,在雨夜无眠时候的由感而发。

上阙着重渲染雨夜的孤寂气氛,下阙直抒愁怀。从雨从芭蕉写到人,一步步阐述,牵动读者的心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