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的白酒有什么区别?

周周爱生活

对于这个问题,在此我们只讨论市面上卖得动、销售不错的十几块和几百块的白酒。其他有价无市的白酒,讨论起来没有意义,故而不在讨论之列。

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的白酒的区别在哪儿呢?

显而易见,最大的区别是价格的差异。

价值决定价格。很多人喜欢盘算原料成本,其实这样计算并不完全科学,因为成本核算解释同样的原材料酿造出的白酒价格却相差几倍甚至上百倍。

问题讨论白酒价格差异巨大,难道其品质、口感的差异也是如此?答案断然是否定的。白酒品质、品味有差异是肯定的,但不会相差太多,更不会像价格般十倍以上差异。

酒不只是酒这么简单

二者最大的区别并不是口感,而在于品牌的附加值。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十几块的白酒是满足饮酒者基本的生理需要,位于“需求金字塔”的最底层,而几百块的白酒是满足饮酒者的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位于最顶层。几百块的白酒和十几块的白酒相比,除了价格之外的区别,更多是其对消费者的心理性、身份性、场合性、实惠性等完备的人文性考虑,相较而言几百块的白酒有更丰富的文化基因,而这就是品牌的附加值。

英国诗人约翰·盖伊曾经说过,“酒杯里竟能蹦出友谊来”。白酒在人们社交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成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以及联络与维持友情的重要载体。故友相逢,把酒言欢;宴请宾客,觥筹助兴;接风洗尘,亦或是离别践行,都少不了酒,没有酒就好像缺少了灵魂。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白酒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精神象征。

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作为山东人,家庭条件不错的话,家里有喜事,宴席上酒是肯定缺不了的,你是选十几块的老村长,还是上百块的年份景芝?想必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这时两者的区别就出来了,在一些显示身份、体现面子的场合,品牌的附加值所带来的区别不言而喻,此时需要的正是“酒”身后的价值。纵观中国酒文化5000年,酒总是各个时代的精英人士的饮品,也成就精英精神文化。因此,长久积淀下来,成就了中国白酒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即属于精英阶层的“精英文化”。

好酒不仅从品相、品质、品味等方面能让饮酒者获得愉悦感,几百块的酒包装大气,酒瓶讲究,定位高端,体现品味的同时,也彰显了身份,让饮酒者可以获得饮酒之外的欢愉。而十几块的酒,就只是单纯的喝个酒这件事儿而已。二者在精神层面上的差别不是价格所能衡量的。

没有品牌的白酒就像水

白酒不仅仅是快消品,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奢侈品。白酒品牌所代表的不单单是品质、价格,更是一种精神追求。白酒自身的价值并不大,大的是其背后的品牌诉求,从而衍生出来文化价值,这才是几十块白酒和几百块白酒的最大区别之处,所以说有专家曾指出“没有品牌的白酒就像水”。改革开放40年来,消费者已经从“尝试着购买白酒”向“选择性购买”转变,从最初的十几块钱的消费级白酒,到如今的几百块的中高档白酒,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饮酒的生理需要和感官上的享受,已经开始追求品牌带来的满足感。

试想一下,手工制作,私人订制的包包和LV的包包,差的只是价格吗?

法国巴黎,浪漫之地;钻石戒指,真爱永恒;老村长和景芝年份,您觉得呢?

Ps.文章就事论事客观评价,没有任何贬低之意哦。


大家酒评

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的白酒到底有啥区别?这个标题确实很吸引人,也是很多酒友遇到的困窘,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到底10多元的白酒和几百元的白酒有什么区别(以酱香白酒举例,欢迎大家拍砖。)

第一,高粱成本

这个是茅台镇本地高粱(产品名称:红缨子)大家在很多电商平台浏览或者和茅台镇卖酒的人都会说,我这个酒是本地小糯高粱生产的酒,这就是关键点,酱香白酒需要经过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红缨子高粱皮厚质好,9次蒸煮都不会破皮,保证了颗粒的完整性,外地高粱一般经过三次蒸煮就会破了,(家里做饭的时候你多蒸煮几次家里的白米饭就知道了。)茅台镇就那么50平方公里的地方能种植高粱,并且大多数都要供应茅台酒厂,所以价格就高了。

第二、生产成本

酱香白酒其中一个工艺就是四高两长,主要是指:

四高——高温制曲、高温发酵、高温蒸煮、高温取酒(让你在40度的环境里面工作,工资不高你愿意不愿意?)。

两长——就是生产时间长(从上一年的端午制曲开始,要经过8次发酵,每一次发酵时间一个月左右,历时一年的时间,大家想想这个需要多少资金来维持,举个例子:拿出你家里100w什么都不做,你想一下这个投资成本),另外就是长时间储存,茅台酒的储存时间至少五年,那么一般普通酱香白酒储存时间至少是盘勾后一年才会出厂,总的就是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需要多少成本各位可以自己去核算。

另外出酒率很低,高粱产酒基本上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碎再产酒,这样出酒率很高,100斤高粱能产70到80斤左右的酒,如果是捆子酒(网上都叫坤沙酒)出酒率比较低,100斤高粱一般出酒40斤左右,按照高粱3.5元/斤的话,那么很明显:

碎沙酒成本:100X3.5/80=4.3元,也就是在没有加入小麦等曲,单纯计算高粱的成本就是4.3元,那么人工成本,曲的成本,时间成本,2年后一斤碎沙酒的成本应该在15元左右,再算上包装材料到您手上,50元能喝到纯粮食酱香白酒,碎沙酒已经很不错了。

捆子酒成本:100X3.5/40=8.7元,也就是在没有加入小麦等曲,单纯计算高粱的成本就是8.7元,那么人工成本,曲的成本,时间成本,2年后一斤捆子酒的成本应该在35元左右,再算上包装材料到您手上,70元能喝到纯粮食酱香白酒,捆子酒已经很不错了。

年份老酒:酱香白酒如果口味好,酱香突出,达到空杯留香这些特征的话,需要加入一些年份酒或者调味酒,那么成本至少上浮30%左右,所以100元能喝到年份的捆子酒已经很厉害了。

综上所述:网络上一大把的9.9元包邮的酒还是建议大家少喝,比较健康更重要。如果喜欢请关注我,如果哪点有讲错的请指正,希望能给大家点滴帮助。


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现在大家都说勾兑酒,纯粮酒。今天系统的说说其中的区别,还有一些术语,让大家有个系统认识。

【一】勾兑

说到勾兑,大家会想起市面流通的酒,酒精勾兑,喝完上头、头疼、口干。其实大家不了解,勾兑,勾调都是酒行业中的行业词,所谓勾兑,简单通俗的说吧,好酒+好酒=好酒,好酒+差酒=好酒,差酒+差酒=好酒!酒酿出来,需要陈放,每批次酒的口感不同,酒质不同,所以需要调和,这就是勾兑了,一个好的调酒师可以把这些不同酒质的酒调和,形成口感更好的酒,然后陈放,到一定时间出厂,这是原始意义上的勾兑,勾调。


【二】酒精酒——新型白酒

酒精酒,让人谈酒色变。但是大家不了解食用酒精的工艺,食用酒精主要生产原料是木薯,木薯淀粉含量高,所以一般选用食用酒精生产,不过木薯类的容易产生氰化物,氰化物剧毒,所以生产食用酒精的都是大厂,需要国家审批的,一般一吨食用酒精价格在5000到6000+,厂家通过蒸馏让酒精纯度很高,很纯净,然后出售。酒厂买回来,三斤酒精一斤水,降度到需要的度数,然后酒中加一些酯类,香精,甘油,这就是酒精勾兑酒,一吨2000斤,一斤卖15,总共30000元,除掉6000元成本价,4000元运输勾兑销售成本,盈利20000元,这是一个大概数字,仅供大家参考,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几十块酒,这种酒是怎么来的了。


【三】粮食酒

现在主要酿酒北方是高粱,南方很多用大米,像有地方特色的酒用苦荞,玉米,青稞,小麦等等。不说酱香型酒,说说清香型酒吧,毕竟清香型酒的生产成本相对比酱香型便宜。汾酒来说,清法清做,高粱发酵28天,蒸酒,为头茬酒;酒糟加酒曲二次发酵28天,蒸酒,为二茬酒;剩下酒糟就不要了,头茬酒和二茬酒进行勾调,陈放,然后出售。粮食酒的生产周期比较长,这叫时间价值,再加上人工,粮食成本这些,一斤酒的价格就上去了。一般东北是使用麸曲的,麸曲发酵时间短,一般七天至15天就可以蒸酒,不过酒质相对来说差了一点。



【四】区别

十几块的酒,我们可以想想,商家能卖,肯定有利润,其中利润多少,我们不必深究,但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新型白酒。

几百块的酒,一定是好酒吗?一定是纯粮酒吗?像商家营销好,广告做的好,几块钱的新型白酒照样能卖到几百,所以消费者一定要心里有数,价格高的不一定都是纯粮原浆,或许只是酿造酒成分比较高。



对于新型白酒和纯粮食酒的鉴别,我想大家都会一点,手搓法,烧碱法,空杯法,过多的就不说明了,喝过正真的粮食酒,好好体会一下每个阶段的感受,你会对纯粮酒鉴别有更深的见解!


金谷玉酿

贵的不一定会对,不贵的一定不会对。

白酒做为千百年来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品,被赋予了太多超出产品价值之外的东西或者叫内涵。

想泡妞的说:女神变女友,只差一瓶酒!

李白酒后狂言:天子呼来不上船。

武松三碗过岗后说:景阳冈上那大虫,也被我三拳两脚打死了。

曹操晕乎后,留下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这才是最早的形象代言。

当然了,也有没喝酒就很厉害的,比如说关二爷。

扯远了,回到主题。

十来块钱的酒如果是粮食酒,那老板肯定会亏的卖裤头的,所以呢百八十块钱的酒一般不会有粮食酒,即使是,也是跟我们平时做饭放味精香油那样加一点点。

这主要是因为酒的生产成本和周期性的原因。

有哥们说玉米很便宜,二斤玉米就能出一斤酒。

这话其实也没错,只不过呢,玉米做的酒是没办法跟好酒相提并论的。苦涩不说,基本上没有好酒的那种香味,而且玉米还是做酒精的材料,小作坊里出的酒,其实就是跟做酒精的流程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由于技术以及设备的原因,没有大厂的出酒精量大度高而已。如果只是为了晕乎,喝点也无妨。

低档酒看的是调酒师的技术,怎么样才能让您喝的柔雅顺口是他们的侧重点。而粮食酒则完全靠真材实料还有烧酒师傅们的经验,即使不勾兑调和,也跟酒精酒不可同日而语。

酒中的,指的陈放一定时间后,刺鼻辣口的感觉自然挥发消失,剩下的绵柔感才是真正的绵。

甜,通过粮食的配方加以改进,比如适量的大米或者糯米,既能增加出酒率,又改善了口感。

净,指的是没有乱七八糟的杂味,喝着比较爽口。

爽,

意思也差不多。

真正的好酒,讲究入口不散,落喉生香。

而那些勾兑酒,有的比较烈,喝第一口时候呲牙咧嘴的。有些虽然比较柔,但是那只是勾兑的结果,品味不到白酒的真正香味。

需要指出的是,几大名酒所谓的老窖池没有几个,一年就烧那么一两池,产量极其低,进贡尚且不够,更何况还有这个批条子那个找关系,所以普通老百姓离喝到真正拿去评比夺奖的名酒,差不多还有三万英尺的距离。

啰嗦了半天,再回到楼主的提问上来。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没喝过好酒或者没喝过劣质酒,就永远不知道差距在哪!


乱眼看世界

喝白酒的人知道,白酒的价格差距还是挺大的,有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一斤的散装,也有上百、上千块的佳酿,那么,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的白酒到底有啥区别呢?

第一个成本,也是最重要的成本——酒本身。

酒是什么东西酿出来的?现在白酒的生产主要有三种方式:

1、配置型白酒:就是食用酒精经过降度和使用正常的勾兑技术进行调兑而成。而食用酒精现在的可用原料很多,像薯干、玉米、糖蜜、秸秆都可以发酵蒸馏酒精。此称为液态酿酒,好处就是可控、干净、效率高。市面上一吨食用酒精的大概价格在5000-6000元,当然也要分原料和等级。

2、酿造型白酒:即纯粮固态酿酒,其原料标准很高,必须是高梁、玉米、小麦、大米、糯米、大麦、荞麦等谷物(不包括薯类与果蔬类),要求颗粒均匀饱满、新鲜、无虫蛀、无霉变。谷物的出酒率大概是40%-45%,而大米高粱的价格大家心中有数,折算下来,第二种生产方式只算原料成本大概也是第一种方式的2倍及以上了。

3、第三种方式,即固液结合。吸收固态法白酒的丰富口感,液态法白酒的纯净,扬长避短。

第二个成本,大概可以叫做劳作成本。

液态酿酒,相对简单:蒸酒-除杂-复蒸-增香……。更有一些酒厂直接购买食用酒精,进一步简化了造酒步骤。这中间的硬件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是相对较少的。

固态酿酒,生产工艺那是真的复杂啊,只能简单说一说:原料处理-泡粮-初蒸-闷水-复蒸-摊凉-下曲培菌-发酵-蒸馏……每个酒厂酿造规程不同,多次回沙、反复蒸馏的酒厂多了去了。这中间的硬件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可想而知,非常得高。

第三个成本——时间成本。

真正贵的酒成本就在这里了。这个时间成本与劳作中的时间成本不同。好酒是需要陈酿的,刚生产出来的新酒,有辛辣味,不柔和,只能算半成品,一般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存贮,让其自然老熟,使酒体绵软适口,醇厚香浓,口味协调。

陈酿的方法一般是把生产出来的新酒放在陶、瓷等具有轻微透气性的容器内,随自然界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人工的调整。

时间本身的消耗就是一项非常高的硬成本,每年产出的酒要封存放三年以上才能勾兑,勾兑后又要存放一年以上才能出厂,其中加上投料、发酵、烤酒的时间,酒龄至少都在五年以上。在时间的流逝中,酒还会挥发的。装酒的器具本身需要成本不说,而且还有渗漏、破碎的风险。综合起来看,成本高得吓人。

现代人越来越注意养生,在逐渐壮大的养生大军中有一支队伍特别显眼,他们就是靠喝白酒养生的一群人!

白酒养生自古就有,因为传承时间长、实践起来也方便,很受广大群众的拥戴,很多人都喜欢没事喝两口,既过了酒瘾,又能养生,美的不要不要的,但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白酒养生也是有很多讲究的,喝对了养生,喝错了没准就往生了!

首先,无论是不是为了养生,白酒都不宜在空腹、睡前、感冒或情绪激动时饮用,以免心血管受损。也不宜大量饮用,过量饮酒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从而导致慢性胃炎、营养不良、神经炎、肝硬变、胰腺炎、心脏病、动脉硬化、食管癌、肝癌等疾病的发生。

其次,白酒最好烫一烫再喝,很多老头老太都有烫酒的习惯,这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还掺杂着一些甲醇、甲醛等少量影响视力的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质的酒精溶液和水溶液混合后的沸点低于60℃。如果将酒加热,酒中的这些有害物质基本上就能挥发掉。

最后,很多人喜欢喝药酒,觉得这样更能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但并不是随便什么酒都适宜用来泡药酒的,炮制药酒一般采用含酒精量在50~60度的优质纯粮食白酒最佳,从中药材分析,不论中草药,还是动物药材,都含有水分,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细菌和病菌,而只有稍高的度数才能杀死细菌和病菌,还有,药材水分的渗出会稀释酒精度,所以选择度数偏高一些的酒才是合适的。

凡事适度最好,白酒养生更是这样,即便不谈养生,一个成年人每天白酒最多不能超3两,想要养生就要更少一些。在用白酒养生的同时,应注重保护肝脏,以免饮酒给肝脏带来伤害。

酒最伤肝——这是几乎所有专家公认的一项事实。

酒精在体内产生乙醛,肝脏可将乙醛氧化为醋酸排出。但如果饮酒过度,超出肝脏的解毒能力,首先倒霉的便是肝脏,脂肪肝是最早出现的征兆,只需豪饮几天便可以形成,长时间积累就会导致“纤维化”,变成酒精性肝病,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3个简单方法养护好肝脏

一、强肝功多做保健操

第一步,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第二步,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第三步,揉三阴交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第四步,推搓两肋法

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二、清肝毒喝蒲公英刺玫茶

材料:蒲公英根、刺玫花瓣

做法:

1、挖取野生蒲公英根,洗净,切段,烘炒制成茶,备用;

2、刺玫花瓣,洗净,自然阴干,备用;

3、取蒲公英根2g、刺玫花1g,做成蒲公英刺玫茶包,每天取一包冲泡饮用即可。

蒲公英根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的病患身上,能有预防酒精性肝损伤!蒲公英入肝、胃经,可帮助肝脏排毒解毒,促进其自我修复,同时蒲公英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

刺玫花就是野生的小玫瑰花,营养价值含量更高,味辛、甘,性微温,有“解郁圣药”的美称,是“急脾气”的“灭火器”。它具有疏肝理气、解郁、活血散淤的功效,肝脏喜欢“苦”味,所以这两者一起搭配,排肝毒效果加倍!并且玫瑰花性温可以中和蒲公英的寒性,不寒不燥,适合更多人饮用。

三、养肝脏喝天麻鱼头汤

材料:雄鱼头一个、天麻50g、食盐、葱、姜、蒜、料酒少许。

做法:

1、用清水洗净鱼头,除去鱼鳃内污物并切为两边,天麻洗净切段用清水泡软后沥干水备用;

2、烧红锅,加入油,爆香姜片,放少许料酒,倒入鱼头,煎去除鱼腥,约1~2分钟后取出待用。

3、注清水于炖盅内,先放鱼头于盅底,之后放入天麻,使水没过,隔水炖至水沸时,改用中至慢火,炖1~2个小时,再放入适量食盐便成。

《本草纲目》记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中医认为天麻性辛、温,入肝经,食用后对人体健康能起补脑、平肝息风、祛风除湿的功效。天麻鱼头汤,益气养肝,治眩晕头痛。


采撷记忆里的温存

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的白酒其实除过在产品包装 宣传 的差异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酿造的工艺 和时间。工艺繁琐的步骤多的自然耗费的人力物力就多,而时间的长短更是决定因素,酿酒当然重在一个“酿”字。市面上十几块钱的白酒很多都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

中国各地区均有白酒出产,不同地区的白酒各有千秋,其中以四川、贵州、江苏、陕西、安徽、山西等地的白酒最为著名。 

按照酿造完成后白酒的不同香型,白酒又可以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兼香型5大主要香型。

酱香型  酱香型白酒以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酒为典型代表。酱香型白酒一般一年为一个生产周期,取酒后经过调配陈酿而成。酱香型白酒酒液多为无色或微黄色,清澈透亮,酱香突出,优雅细腻,空杯留香,经久不散。



浓香型白酒以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为典型代表,因而又称之为“泸香型白酒”。浓香型白酒液呈无色或微黄色,清亮透明,窖香浓郁,纯正协调,绵甘适口,余味持久。



清香型  清香型白酒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为典型代表,因而又称之为“汾香型白酒”。酒液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厚柔和,自然协调,余味持久。


米香型  米香型白酒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三花酒为典型代表,主要以大米为原料,以大米制成的小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糖化、液态发酵、液态蒸馏、陈酿等酿造工艺酿造而成。酒液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绵甜,余味怡畅。


兼香型  兼香型白酒以湖北宜昌的西陵特曲为典型代表,主要以高粱为原料,兼香型白酒无色透明,浓头酱尾,协调适中,醇厚甘绵,持久留香。


半支糖葫芦

品牌酒和农民酒的区别。

不过农村人喝便宜酒大多是纯粮酒,无任何添加剂的低端酒。

高端大气的几百块酒,一般用于社交场合饮用和城市生活人群饮用。不知道他们对酒有怎么样的感受?

这是我们农村酿酒习惯

发酵好的装桶


入锅烤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file_sign": "7916d2938f079e18120c1a5695f420e4\

桥头米酒15875548005

美食坐家我认为,十几块的白酒和几百块的白酒,除了价钱高低有区别,买时付钱100要找回和100不够有区别外,其他基本上就没什么区别了!

虽说“人不识货钱识货”,但在当前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白酒间的差距,不是十几块和几百块钱的差距能说清楚的。十几块和几百块的白酒,因不同的制作方法,比如配制、蒸馏等等,差距肯定非常大。十几块的,也有真正的好酒,几百块的,只是因包装、广告、品牌价值等附加值,当然有好酒,但也有害人的劣酒。也就是说:现在,许多农村家庭小作坊酿的粮食酒,十几块一斤,品质也好,而号称规模酒厂造出的、几百块一瓶的“名酒”,却可能是酒精+香精+调味剂+水,调配出来的,已完全背离了好酒的本质。

综上所述,当下不能根据酒的价格高低来评论酒质的好坏,我认为适合自己口感和消费档次的酒就是好酒。


美食坐家

虽说贵的酒不一定就是好酒,但今天就以真正好的酱香酒为例,来说说它以十几块的酒的差距到底有多大。除掉包装、广告的差异主要在酿造工艺和时间上,而这两点才是决定品质的主要因素。品质上的差异则是对人体伤害程度的差异,品质越好则伤害越微小,甚至没有。

首先可以排除的是,十几块的一定不是纯粮酒。五斤粮食一斤酒,较好的高粱在3-4元每斤了,最普通的瓶子包装也要大大几块,再加上人工和场地、运输等等,十几块连成本都不够。最主要的还是酿造工艺和储藏时间了,工艺越复杂、时间越长成本越高。

有人说一些个人小作坊做出来十几块的酒都有很不错的纯粮酒,以前可能十几块还能喝到好酒。但以现在的物价 ,还能以这个价格给你我也甚是佩服。如果真的按照纯粮酿造,至少经过一年制作、三年贮藏,就算粮食成本不高我自己喝也不舍得十几块买。

再说到工艺,以酱香酒为例,可分为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和窜沙酒

坤沙酒:茅台酒生产工艺,即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一年时间。坤沙酒是纯粮高温大曲白酒,出酒率低,一般有5斤粮食出1斤酒的说法,且需要3-5年的窖藏方能到达其较佳风味。且用曲量大,大曲和粱的比例为1:1左右,大曲是指小麦制作而成,粱是指的本地小粒糯高粱。

碎沙酒:用粉碎的高粱酿出的酒称为"碎沙酒","碎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较高,品质一般;不需要严格的"回沙"工艺,一般烤二三次就把粮食中的酒取完。

翻沙酒:指用捆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再加入一些新高粱和新曲药后酿出的酒。"翻沙酒"生产周期短,出酒率高,品质差。

窜沙酒:用捆沙酒最后第9次蒸煮后丢弃的酒糟加入食用酒精蒸馏后的产品,这种酒质量差,口感不正,成本低廉。通常在市面上出售几元到二十几元一瓶的酱香酒,基本都是这类产品。窜沙酒是相对于正宗酱香型白酒来说的。它其实就是食用酒精,为了让酒精里带上酱香味,把食用酒精放在锅底蒸一下"捆沙酒"剩下的酒糟,让酒精蒸气通过"捆沙酒"的酒糟,这样食用酒精里就带上酱香的味道了。

当下不能根据酒的价格高低来评论酒质的好坏,但是想要喝到真正的好纯粮酒还是要舍得出点钱,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渠道。

随风从事酒业以来,深知茅台镇还有很多年份老酒的口感比较接近飞天的了,他们有着与茅台酒同宗同源的传统生产工艺。除掉品牌价值,它们的性价比较高的了。我知道在现在白酒市场如此混乱的情况下,不少朋友开始对此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找我。

但是你们反馈回来的评价才是我最大的坚持动力,同样作为酒鬼,我最痛恨的也是假酒,所以我一定不忘初心,致力把好酒引荐上大家的餐桌。


文东酱香

从身边人反映的情况来看,价格越高的白酒喝了第二天越不容易头痛,特别是好的原浆酒,喝了第二天一般都不会头痛,我估计最大的问题就是酒本身的问题了。

十几块和几百块的白酒我们先不评论它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先来看看白酒与高粱的酿造比例:

一般情况下,高梁含水13—14%,含淀粉64—65%,含粗蛋白9.4——10.5%等。理论界有个公认的数字,理论上每162.15公斤纯淀粉,可产纯酒精92.14公斤,则淀粉的理论产纯酒精率为56.82%,60度白酒的重量百分比为57.16%(w%),所以60度标准白酒理论出酒率(%)=56.82/57.16×100=99.41% 。

也就是说,1斤高粱(淀粉含量以65%计)的出酒率(60%的标准酒)计算是: 1×65%×99.41%=64.62%,也就是出0.64斤60度的白酒。

目前高粱的价格差不多5块钱,加上成本、营销费用、利润,一瓶白酒应该卖多少钱合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