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力去年淨利潤暴增2倍,萬達酒店貢獻超6成

9個月前“倉促”決定的一筆大收購,給富力地產(02777.HK)的淨利潤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2017年,富力淨利潤暴增204%至214.2億元,其中130.83億元是收購萬達酒店產生的一次性收益,貢獻比例高達64%。扣除一次性收益後,淨利潤僅比去年增長18%。

一次性收益131億 經營利潤仍虧損

對於這筆劃算的買賣,帶隊列席富力地產2017年業績會的聯席董事長李思廉津津樂道:“買的時候就是按照賬面價值打了差不多6折,所以產生了131億的一次性收益。”

富力2017年年報顯示,按70間酒店及一幢辦公樓的總價約人民幣181億元計算,每間酒店支付的平均價格僅為人民幣2.55億元,遠低於自建酒店4.3億元的平均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富力旗下包括萬達酒店在內的酒店運營業務仍然是虧損的,2017年全年虧損1.46億元,比上半年1.83億元的虧損幅度有所收窄。

但這在李思廉看來並無大礙。他認為酒店資產的價值在於穩定和充足的現金流,“(萬達酒店)產生的正向現金流超過8億元,足夠支付我們借貸的利息。”但他也強調,未來有信心通過有效經營讓酒店業務扭虧盈利。

回顧去年7月,萬達和融創的世紀交易突然殺出富力,三方累計高達637.5億的交易數字震驚了業內,其中富力199億元接盤萬達77間酒店(截至今年1月已交割70間)一度引發外界對其“消化不良”的質疑。

但從目前的財務數據看,這筆收購併未帶來明顯的資金壓力:其一,負債率不升反降,網易財經計算出富力2017年的負債率為78.23%,略低於2016年的負債率79.31%;其二,現金儲備近200億,其2017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6.71億元,雖比2016年的253.06億元降低了3成,仍然不低,但這兩個數字也說明整個2017年的現金流出是大於流入的;其三,融資成本逐年降低,2015、2016和2017年的融資利率成本分別是7.83%、6.25%和5.12%。

不過,李思廉也表示,隨著今年行業整體融資環境的收緊,2018年的利率成本會升高,但是他們寄希望於“等酒店資產日趨成熟後,可創造獲取低成本及較長貸款的資產融資機會”。

去年收購耗資764億 今年或切換風格

整個2017年,富力“買買買”的戰果豐碩,除了萬達酒店及一處萬達寫字樓之外,還耗資584.3億元在53個城市收購了81幅地塊,新增可售面積1811萬平方米,僅這兩塊動用的資金就高達764億元。

進入2018年,富力仍然活躍在併購市場,繼續拿下萬達位於倫敦ONE項目60%的股權,據相關公告,富力需支付的對價約為21.14港元(人民幣約)。該項目是萬達集團首個海外項目,計劃投資10億英鎊,創下了中國開發商在歐洲項目的體量之最,是兩棟緊挨泰晤士河畔的頂級超高層豪宅,還配超五星級酒店。

與此同時,昨天媒體爆出,富力收購海航集團旗下位於海口大英山國際旅遊島的CBD項目,對此,富力地產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截至目前尚未有相關公告發布,但是在3月19日舉行的業績發佈會上,李思廉曾向包括網易財經在內的媒體透露,確實在接洽海航集團旗下海南某項目的收購工作,但其並未透露具體信息。

不過,針對“市場傳出海航是否在出售多個項目,富力接觸的有哪些”的詢問,李思廉回應稱“擺到我桌上的就只有這一個”。

“買買買”的富力在這一系列的併購後,或許要切換風格了,李思廉稱,李思廉稱,富力為未來發展預留了至少4年的土地儲備,接下來在拿地這塊,只考慮便宜的地塊,“麵粉貴過麵包的,肯定不要”。

與此同時,富力在加速庫存去化。從2018年的銷售目標來看,1300億元的任務比2017年800億大幅增長了60%。富力稱,這是基於對2018年協議銷售的樂觀。

截至2017年年底,富力預估土地儲備銷售貨值6170億元,其中僅2017年就新增土地儲備1811.2萬平方米,增加額外可售貨量約2569億元。

其2017年全年毛利率由2016年的28.3%上升到2017年的35.4%,主要源於較高利潤項目的年內入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