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挖冻肉事件:“淳朴”的村民为何“变坏”?

私挖冻肉事件:“淳朴”的村民为何“变坏”?

舒圣祥

上百村民聚集在垃圾填埋场,把被填埋销毁的走私冻肉,再一箱箱挖出来,那种恶臭扑鼻、蝇虫满地的场面,让人反胃无比。被村民私挖出来的冻肉去向成谜,更加令人不安。很有可能已经重新流入市场,被不法商贩作为食品销售,成为路边烧烤摊的廉价肉品,成为不明真相消费者的盘中餐。

匪夷所思的是,这一现象在当地已经持续两年之久。知情人介绍,两年来,围绕金平县金河镇的垃圾填埋场,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这条私挖冻肉黑色产业链,当地相关部门没理由不知道。民以食为天啊,难道非要等到出了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再来“高度重视”吗?

冻肉屡被私挖,说明填埋方式大有问题。当地官方声称,尝试过焚烧,尝试过添加玻璃碎片、混凝土、烧碱等物质,然后再进行填埋。可在看守警察离开后,仍有村民想尽办法把走私冻肉挖出来。目前,当地警方正考虑买粉碎机,将查获的物品粉碎,再做无害化处理——是啊,科学有效的处理办法不是没有啊。

在技术上要做到无害化处理,完全没有障碍,可能成本会高一点,但是为了食品安全和市场秩序,那也是必须做的,关键还是重视程度不够。这很像过去媒体屡有曝光的病死猪肉流入市场问题。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也是难以从纸上走入现实,因为制度约束无力——监管就是填张表,检疫就是盖个章,光靠养殖户和猪贩子的良心,收购贩卖病死猪必然成为生意。

私挖冻肉事件也一样,这种行为违背良知,但架不住挖了能卖钱啊,监管漏洞堵不住,无害化处理做不到,村民的“淳朴”就靠不住。事实上,村民私挖冻肉,不仅破坏当地行政管理秩序,更已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犯罪。把恶臭不堪的填埋冻肉,挖出来重新出售,不把别人生命健康放在眼里,是道德问题更是违法问题。

当然,普通村民可能法治意识不够,只觉得私挖冻肉能卖钱,不一定清楚其犯罪性质。为此,一方面要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更要零容忍,严惩违法犯罪。那么多村民集体盗挖,离不开“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越是人多越是无法无天,越是人多越是不怕挨罚,有的村民甚至会觉得,别人都去挖钱,自己不去,那就是傻。处理此类事件,必须破除“法不责众”思维,惩治不力就是纵容犯罪,就会让“劣币驱逐良币”成为现实。

整村人集体从事某项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群体性失序违法乱象并不鲜见。集体哄抢翻倒的货车上的货物就不说了,村里如果有几个人搞什么事发财了,大家有样学样也都会去做。比如电信诈骗,曾经就有“十个安溪九个骗,还有一个在锻炼”的说法。在规则漏洞面前,破窗效应、羊群效应威力巨大。

“淳朴”的村民为何“变坏”?一句话,好的制度约束人性,坏的制度放纵人性。地方政府部门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态度越暧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集体犯罪就越猖獗;态度越明确,有一个抓一个,集体犯罪就难嚣张。如果相关部门一开始就不搞“法不责众”,对于私挖冻肉的村民和收购销售的商贩依法严惩不贷,私挖冻肉也不会在当地猖獗两年之久。

私挖冻肉事件,暴露出来的问题,既有无害化处理的不到位,也有食品安全执法的不到位。食品安全犯罪没有“下不为例”,保障食品安全不能“媒体领衔”,腐烂冻肉流入公众餐桌,要严惩犯罪,也要问责失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