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天全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地處二郎山東麓,青衣江上游

。天全縣歷史悠久,古有“西南鎖妖、南詔咽喉”之稱,是長江中上游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是昔日“三十六番朝貢出入之地”和“漢番茶馬互市的重要通道”,素有“康藏門戶”、“民族走廊”、“生態走廊”之稱。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天全縣位於青藏高原東坡,東西海拔懸殊,氣溫差異大,具有垂直變化的山地氣候特徵。川藏公路(國道318線)橫貫全境,主要河流天全河。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天全縣古為氐羌族居住的地方,大約公元前16世紀,氐羌人以徙陽(今始陽鎮)為都城,建立徙國。於西漢置徙縣(今始陽鎮),為天全建縣之始。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飛仙關

地處蘆山、天全、雅安三地交界的飛仙關,被譽為川藏線陸地“第一咽喉”。從成都出發,到雅安,經過飛仙關到天全縣,然後到康定,最後到西藏,飛仙關是西出成都,茶馬古道上第一個關。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從關口望出去,有一長長的峽谷地段,當地百姓世代相傳是大禹治水時幹活的地方。飛仙關分上關和下關,兩關相距幾里路。 據史書記載,3000多年前,此地就是古蜀國通往世界的咽喉要地。

紅四方面軍總部

仁義鄉程家村紅四方面軍總部、總政治部遺址是除巴中市通江縣“紅四方面軍軍事陳列館”(原川陝甘革命根據地紅四方面軍總部)之外,保存較完好的紅四方面軍軍政首腦指揮中心,它真實的反映了當年紅軍在天全創建川南紅色革命根據地。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川西屏障——二郎山

歷史上,二郎山是藏漢交往的重要通道,是“三十六番出入朝貢必經之地”,崎嶇幽深、曲折蜿蜒,既是邊茶和各類物資進入藏區的“商道”,又是“官道”、“軍道要道”。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建國後,1950年18軍官兵和藏漢兄弟團結一心、不畏艱險,修通川藏公路(國道318線),被譽為軍民團結、藏漢一家的“五彩路”。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四十年代,世界著名美術大師張大千先生西康之行,為二郎山的風貌神韻所感染,作國畫《二郎山》,蒼翠險峻躍然紙上,並題詩作書道“橫經二郎山,高與碧天齊,虎豹窺閶閶,爰猱讓路蹊”。1950年一曲《歌唱二郎山》,“二呀二郎山,高呀麼高萬丈”聞名於世。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走進川藏線之——康藏門戶天全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