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鵬闡述區塊鏈對國家的六大影響,爵士盤點各國對區塊鏈的態度

今天看到了幣安CEO趙長鵬在LinkedIn上的長文,闡述了區塊鏈技術,區塊鏈資產對國家的六大影響,那麼爵士教室,今天將為大家講講全球各個國家對於區塊鏈技術和資產的態度,讓大家更好的把握全球時局,可以在2018年區塊鏈元年有所斬獲。

首先我們可以將區塊鏈資產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區塊鏈技術資產,就是單純的區塊鏈技術;第二類區塊鏈代幣資產,即區塊鏈技術下為了融資發行的代幣數字資產。

先說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所謂共識機制是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同節點之間建立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他可以運用到目前多的多個領域,如果突破其技術難題,它將對虛擬社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包括金融,監管,保險,共享經濟,互聯網等等。

目前,所有國家都在加大區塊鏈技術的重視,多過建立了自己的區塊鏈研究院。也有國家將區塊鏈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足見區塊鏈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力。

再說區塊鏈代幣資產,區塊鏈技術中應用最完美也是最早的就是比特幣,它的誕生使區塊鏈技術從技術小群體走到了大眾面前,也是因為比特幣價格的火爆,使區塊鏈技術的熱度持續上揚,現在從國家領導到商業領袖,從區塊鏈技術開發人員到普通的投資者,都在談論區塊鏈投資。可見區塊鏈技術慢慢的走進了我們,同時區塊鏈技術下的各種代幣暴漲,也成就了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更加引起了投資市場的大力追捧。但是由於其監管困難,也帶來了極大的投資風險,於是各國相繼出臺了各種政策來限制比特幣的瘋狂上漲。

下面我們就從兩個角度來看下各國對區塊鏈資產的態度和措施。

俄羅斯

趙長鵬闡述區塊鏈對國家的六大影響,爵士盤點各國對區塊鏈的態度

2014年,俄羅斯政府發出禁令,禁止比特幣在國內的一切活動。這引起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瘋狂暴跌。而2017年,普京同以太坊創始人Buterin會面後,對區塊鏈的態度發生了很大改變。同年8月,普京也促成了俄羅斯國家開發銀行與以太坊基金會達成了戰略合作關係。

目前,俄羅斯對待區塊鏈資產分為兩種態度。一方面俄羅斯政府嚴厲禁止公民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而另一方面大力支持區塊鏈技術的落地。

普京在於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總裁Herman Gref對話時表示,我們需要區塊鏈技術,石器時代的終結不是因為缺石頭了,而是因為出現了新技術。現在的區塊鏈發展如同賽跑,一旦落於下風,會很快地被賽道中的領先者碾壓。前不久,普京為了推動區塊鏈技術在俄羅斯落地,還聯合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和美國、印度、以色列和土耳其在內的15個國家的區塊鏈專家討論了未來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網絡協議。

由普京的態度轉變和對於區塊鏈技術改變世界的看法。我們可以分析其緣由可能是近幾年俄羅斯經濟低迷以及受到西方制裁有很大關係。俄羅斯的經濟結構短時間很難轉型,只能尋求借助區塊鏈,尋求對西方經濟制裁的突破,轉變俄羅斯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

通過分析俄羅斯的經濟結構,不難看出其過度依賴石油資源以及重工業,已經完全落後於西方和中國等科技創新經濟體。2013年底,俄羅斯與烏克蘭衝突,烏克蘭危機爆發,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了經濟制裁,全球原油價格暴跌。俄羅斯在2014年11月國內生產總值開始負增長,2015與2016年期間分別下降3.7%和0.2%,經濟幾近崩潰。直到這兩年,俄羅斯的經濟才增長率實現正增長,增速穩定在1.6%左右。有業界人士猜測,或許受到來自委內瑞拉的石油幣啟示,普京才選擇放開手腳,明確對區塊鏈技術的支持。而在剛剛發佈的普京國情諮文中,就提到俄羅斯應當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自己的數字平臺。另外,俄羅斯計劃在2019年頒佈“實施去中心化登記和合法證書中技術應用管理的監管法案”,以明確對區塊鏈技術的監管。

總結,俄羅斯對於區塊鏈技術處在探索期,而且由於普京對區塊鏈技術以及虛擬貨幣態度的轉變,在不久的將來,虛擬貨幣交易和持有也將在俄羅斯合法化。

美國

趙長鵬闡述區塊鏈對國家的六大影響,爵士盤點各國對區塊鏈的態度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科技創新最發達的國家,一直對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持積極地態度。

2014年6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簽署了一項編號為AB129 的法律,保障加州比特幣以及其他數字貨幣交易的合法化。

2016年6月,美國國土安全部對六家致力於政府去管理應用的開發公司進行補貼。

2015年至2017年Circle這家公司在波士頓,Ripple在舊金山,Coinbase在紐約州都分別獲得了數字貨幣許可證BitLicense。

隨著特普朗的上臺,保守主義和經濟保護主義逐漸成為美國經濟政策的傾向。美國對數字貨幣交易開始持謹慎甚至是有些抵制的態度。

2017年,美國CFTC(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將比特幣定性為大宗商品。

2017年2月美國亞利桑那州通過區塊鏈簽名和智能合約合法性法案。同月,美國國會宣佈成立國會區塊鏈決策委員會,美國醫療保健部門ONC以舉辦醫療保健黑客應用開發馬拉松,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醫療保健領域當中,特朗普政府的代表國會行政部門承認了區塊鏈的潛力,呼籲發展區塊鏈技術在公共部門中的應用,而在比特幣的態度上,美國也是鼓勵投資並實施嚴格的監管。

2017年7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定以太坊代幣The DAO屬於證券發行方需要依法辦理證券發行的登記,同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批准LedgerX與以加密幣市場掛鉤的期權和衍生品提供清算服務。

目前在很多項目的白名單申請和投資者認證中都明確表示不接受美國公民投資。主要是因為美國為了保護投資者利益,項目融資需要通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認證,通過後才可以進行融資。

總結,在美國對數字貨幣交易仍是非常謹慎,雖然有交易所拿到了交易許可,但是最近美國政府連續拒絕了多家數字貨幣公司的註冊申請。在硅谷,每天都有新的項目團隊組建,目前美國依然是區塊鏈技術的前沿陣地。美國對於技術創新本身一直持有積極態度。

中國

趙長鵬闡述區塊鏈對國家的六大影響,爵士盤點各國對區塊鏈的態度

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一直在穩步提升,國家實力國際影響力也在逐年增強,而對於技術創新一直都是開放包容的。所以在中國,區塊鏈技術受到了從上到下的積極響應,科技創新是中國的國策,在區塊鏈技術上,中國政府與企業表現出濃厚興趣並支持發展區塊鏈技術。而中國經濟的發展核心是穩定,對數字貨幣的態度保持克制和理性。中國央行表示,比特幣不是由國家發行的,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不能且不應該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央行多次發佈公告,提醒投資者數字貨幣的風險。

2015年12月,區塊鏈研究聯盟、區塊鏈應用研究中心成立;

2016年1月,中國區塊鏈研究聯盟成立;

2016年2月,中國的央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數字貨幣必須由央行來發行,區塊鏈式研發數字貨幣可選的基礎教育。同時在中關村成立了區塊鏈產業聯盟;

2016年4月,中國分佈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China Ledger)宣佈成立,這都體現了中國在推動區塊鏈技術發展方面的決心。

2016年12月份,國家將區塊鏈列入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

2016年10月,工信部發布了2016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

2017年6月22日,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在推出“智信城市”計劃,是全國首個探索區塊鏈政務應用的縣區;中國眾安科技公司宣佈將推出基於blockchain(區塊鏈技術)生產系統,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整個食品供應鏈。

由於區塊鏈技術的熱潮,一些團隊開始用新型的融資方式發放虛擬貨幣進行項目融資,大家稱之為ICO。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ICO市場已初具規模,募資金額達到26億元人民幣。但與此同時,缺少政府監管的ICO活動催生了大量良莠不齊的ICO項目,存在發行方缺乏明晰的規範、投資者缺乏適當性管理、投資者非理性行為引發市場泡沫和不法之徒藉機詐騙洗錢等隱患。

2017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七部委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立即停止。認定ICO是一種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行為。並責令相關虛擬貨幣交易所停止法幣與虛擬貨幣的兌換業務。

然而,監管政策針對ICO融資模式的叫停,並非對區塊鏈在初創企業融資應用的否定,也並非對區塊鏈及數字貨幣等金融科技的否定。監管的到來,更加說明國家重視安全和穩定,國務院設立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中國的監管機構一方面及時地預見風險,處置風險,叫停比特幣和ICO代幣的集中交易,降低數字資產市場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的穩定和安全。

另一方面監管者也明確表示,當前的一些監管措施並不是否定數字貨幣的科技創新,更不是否定與之區塊鏈技術,而是對其已經引發的金融亂象進行治理,對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加以防範。

總結,在剛剛開幕的兩會期間,有多個代表提到了科技創新,提到了區塊鏈技術,通過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更完善的監管措施出臺,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真正使區塊鏈資產成為未來中國投資者的新型投資渠道和方向。通過投資者的資金支持和相關領域的資源整合,使區塊鏈技術更多更快的應用到各行各業中,使價值傳輸成為可能。

歐洲

趙長鵬闡述區塊鏈對國家的六大影響,爵士盤點各國對區塊鏈的態度

德國是最早將比特幣等數字資產認定為私有財產的國家。並且將發展區塊鏈技術作為國家戰略。

2013年8月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已經納入國家監管體系。德國也成為世界上首個承認比特幣合法地位的國家。

德國政府表示,比特幣可以當做私人貨幣和貨幣單位,比特幣個人使用一年內免稅,但是進行商業用途要徵稅。德國金融監管局Bafin,發佈報告指出,用來交換真實經濟品或服務在物物交換俱樂部(barter-club)、私人集市或其他支付系統流通的價值代幣,譬如比特幣。

2016年3月1日,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公開了一份題為《分佈式賬本:虛擬貨幣背後的技術——區塊鏈為例》的內部報告,對分佈式分類賬本在跨境支付中的使用,銀行之間轉賬和交易數據的儲存等領域的潛在應用進行了探討。

2016年11月,聯合德意志聯邦銀行和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召開區塊鏈技術機遇與挑戰的大會,大會的主要目的都是對分佈式賬本的潛在運用展開研究,包括跨境支付跨行轉賬以及貿易數據的存儲等等。

在德國,電子貨幣的法律概念只適用於那些最終源於真實貨幣的金融工具,因此比特幣實際上被定義為一種商品。這類似於最近一些政府決定把比特幣捐贈當作實物捐贈(如捐贈食品和物資)的做法。目前德國的比特幣政策相對明朗,德國本土的比特幣交易平臺bitcoin.de也已經與Fidor銀行展開合作。

英國呼籲公民警惕虛擬貨幣的金融風險,但是並不禁止公民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

英國FCA近日表示,呼籲消費者謹慎投資比特幣和加密數字貨幣交易。FCA負責人表示:“加密數字貨幣目前是不受管理的金融工具,FCA有必要提醒消費者其潛在風險,目前我們還沒有與該資產相關的具體保護措施。當然,我們並不是在全盤否定加密數字貨幣,但我們必須謹慎行事。”

英國央行表現出對區塊鏈技術極大興趣。2016 年1 月19 日,英國政府發佈了一份關於區塊鏈技術的重要報告。這份名為《分佈式賬本技術:超越區塊鏈》的報告中提到,英國聯邦政府正在探索類似於區塊鏈技術這樣的分佈式賬本技術,並且分析區塊鏈應用於傳統金融行業的潛力。不僅是金融領域,英國央行在上述報告中指出,去中心化賬本技術,在改變公共和私人服務領域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它重新定義了政府和公民之間的數據共享,透明度和信任。

法國的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交易並不違法,但是提醒公民正視風險。

法國AMF提醒公眾需小心對待數字貨幣交易。虛擬數字貨幣風險很大,也是不法分子利用其進行詐騙、洗錢的利器。對於數字貨幣價格的波動,警告用戶謹慎投資比特幣。

歐洲各國的理念基本一致,不禁止公民持有和交易虛擬貨幣,但是強調風險控制。而且歐洲的區塊鏈技術研究一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2016年3月,歐洲央行ECB在《歐元體系的願景——歐洲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未來》這個諮詢報告中公開宣佈正在探索如何使用區塊鏈技術為己所用。

歐洲議會日前新起草的一項虛擬貨幣報告強調,虛擬貨幣與區塊鏈技術可大幅降低交易中支付、資金轉移等成本,對消費者福利和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同時提高支付系統的速度和彈性,可跟蹤記錄交易,以防不法行為。此外,歐洲中央銀行對新技術持開放態度,表示歐洲央行計劃對區塊鏈和分類賬簿技術與支付、證券託管以及抵押等銀行業務的相關性進行評估。

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正在高速發展。各大銀行與科技公司早已在多個項目中涉獵比特幣和區塊鏈技術;各國政府在確保不對洗錢等非法活動作出讓步的前提下,對這一已經深入金融系統(甚至延伸至金融行業之外)的重大變革已經轉為更加開放的態度。

亞洲

趙長鵬闡述區塊鏈對國家的六大影響,爵士盤點各國對區塊鏈的態度

日本作為比特幣與區塊鏈技術的“發源國”,日本政府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發展十分重視。

2016年3月份,日本內閣通過投票將比特幣和數字貨幣均視為數字等價貨幣。

2017年4月1日,日本實施了《支付服務法案》,正式承認比特幣是一種合法的支付方式,對於數字資產交易所提出了明確的監管要求。

2017年7月,日本新版消費稅正式生效,比特幣交易將不再需要繳納8%的消費稅。

2017年,日本的央行宣佈將嘗試發展區塊鏈項目,主要推動針對比特幣等數字資產的應用。

目前,日本已經將比特幣合法化。日本監管機構與交易所也出臺政策大力發展數字貨幣。據悉,日本金融監管人員在考慮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視為與現金等價的貨幣,此舉將強化消費者保護機制,鋪設一條虛擬經濟增長的發展道路。在日本,比特幣現在仍被視為物品,無法受到與其它同類產品相同的待遇,然而照此發展速度,日本未來或視比特幣為現金的構想並不會只是空談。

韓國將區塊鏈作為國家級戰略,但是對於數字資產交易進行積極地監管政策。

2016年2月,韓國央行在報告中提出鼓勵探索區塊鏈技術。

2017年,韓國政府則表態接納並引進區塊鏈技術。韓國證券期貨交易所(KRX)運用區塊鏈技術,已經啟動建立場外交易平臺的初期計劃。

2017年7月,韓國《比特幣監管法案》面世,設置了5億韓元的投資者准入門檻。韓國拒絕承認比特幣的合法地位,比特幣不是真正的投資,不會對比特幣徵收資本所得稅,因為這將會增加虛擬貨幣的合法性。

207年9月,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宣佈將如何對數字貨幣,比如比特幣,以太幣進行監管。韓國加大監管力度,對於洗錢非法融資和其他數字貨幣非法交易進行調查。

2018年1月,韓國互聯網與安全局已經開始全力構建區塊鏈生態系統,並計劃在四月份開始在物流、能源等核心產業內開展試點項目,並把此技術當做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新加坡的政策相對開放,並積極擁抱區塊鏈技術創新項目。

2016年6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在近期針對金融科技企業推出了“沙盒(Sandbox)”機制,即只要在沙盒中註冊的金融科技公司,允許在事先報備的情況下,從事和目前法律法規有所衝突的業務;並且即使以後被官方終止相關業務,也不會追究相關法律責任。通過這種“沙盒”機制,新加坡政府能夠在可控範圍內,鼓勵企業進行多種金融創新。

新加坡李顯龍總理曾經公開督促新加坡金融部門需要跟上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的步伐,因此,新加坡在對於區塊鏈證券金融創新監管政策的開放程度遠超亞洲其他國家。

泰國將一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交易視為非法活動。

外匯管理和政策部表示,由於缺乏適用的法律和資本管制措施,加之比特幣等數字貨幣跨越多種金融業務,因此下述比特幣活動在泰國都被視為非法:買賣比特幣、用比特幣買賣任何商品或服務、與泰國境外的任何人存在比特幣的往來。泰國比特幣創業公司Bitcoin.Co也由於泰國央行封殺比特幣,成為世界少有的停止數字貨幣相關所有業務的公司。

印度政府部門此前表示,會持續關注數字貨幣的發展,目前不會進入監管。

2017年1月,印度的央行發佈了一份全面的區塊鏈白皮書,認為區塊鏈對於印度數字貨幣的時機已經成熟。

2017年6月,印度政府委員會宣佈支持監管比特幣成立專門的任務組,創建監管框架計劃短期內全面完成比特幣的合法化。印度相關機構稱,虛擬貨幣給監管、法律以及運營風險帶來了挑戰。

澳大利亞政策開放,積極與各大交易所尋求合作關係,並大力支持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發展。

2014年8月,澳大利亞政府宣佈將數字貨幣交易所納入澳大利亞交易數據分析中心監管,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心裡證券交易所等均在使用區塊鏈技術進行交易的測試。

澳大利亞比較注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標準的制定。

2016年4月,澳大利亞標準局呼籲制定全球ISO區塊鏈標準。

2017年3月,澳大利亞國家標準局根據國際標準組織iSO分配的任務,發佈了國際區觀念標準開發路線圖。

澳大利亞證券及投資委員會(ASIC)近日表示,區塊鏈技術具有從根本上改變市場和金融系統的潛力,對於ASIC的監管方式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

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ASX)早已與多家加密貨幣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將利用區塊鏈技術為澳大利亞證券市場研發解決方案。

迪拜積極推進區塊鏈創新發展。

迪拜未來博物館基金會近日宣佈建立全球區塊鏈委員會。迪拜未來博物館基金會首席執行官AlAleeli表示,2015年通過區塊鏈平臺實現的交易增長了56%,這一顯著增長意味著在相關領域優化運用這項技術的巨大機遇。在今後四年內,區塊鏈全球投資額可達3000億美元。全球區塊鏈委員會將繼續探索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最佳方式,同時研究其優缺點,推進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發展。

從全球範圍來看,各國政府對於區塊鏈、區塊鏈資產的態度不一,但整體來說都還處於探索期。

趙長鵬闡述區塊鏈對國家的六大影響,爵士盤點各國對區塊鏈的態度

由於技術優越性凸顯,區塊鏈技術一路走來備受爭議。

摩通大根首席執行官曾說,比特幣比荷蘭鬱金香泡麵還惡劣,不會有好結果,有人會丟掉性命。

朱嘯虎和陳偉星的吐血互噴,也讓人們觀望和懷疑加密貨幣的意義。

這些現象也說明了區塊鏈技術和區塊鏈投資已經成為全球熱點,成為每個國家,組織,企業,個人所不可迴避的問題和機遇。雖然大部分國家對於區塊鏈技術也在觀望,但是區塊鏈在金融投資領域的亂象不能掩蓋其在技術上的優越性,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區塊鏈技術。

從這些國家的政策我們也可以看到,對於區塊鏈技術本身,各國政府的態度都是包容甚至積極支持的。但對於區塊鏈資產在金融領域的過度狂熱,各國政府的顯現出了不同的策略。

有的國家趨於保守和謹慎,這樣有利於保障安全和穩定,但也會矯枉過正,限制技術本身的應用空間。

有些國家的政策則更為開放靈活,讓金融市場去消化和理解其存在的意義。給予了涉足區塊鏈行業的公司充足的創新空間。

另外,區塊鏈的核心是去中心化,這就會對長久以來社會形成的中心管理模式造成衝擊。除了法律,如何建立能夠促進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監管環境,讓技術造福社會而不用於作惡,也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區塊鏈因比特幣而生,在很多人眼中,比特幣違法、騙局、是互聯網金融又一個現象級泡沫,但也正是它,短短几年的醞釀,就引發全球的狂歡,激起讓人瞠目結舌的又一個浪潮。散發財富氣息的同時,這一隱秘龐大的區塊鏈王國,亦催生出一個個數字貨幣。各種新型權利也不斷湧現。法律法規對新型權利的認可難免滯後,因此應謹慎判斷區塊鏈資產的合法性問題。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世界各國對區塊鏈資產態度大致分為三種,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不僅對區塊鏈技術本身完全支持,而且對區塊鏈資產比特幣等也給予開放的政策空間,推行其蓬勃發展;以中國、美國、俄羅斯為首的國家則大力支持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發展創新,但是對虛擬貨幣的金融屬性持謹慎的態度;泰國、韓國等支持則呈抵制態度。

讓我們可喜的是,對於區塊鏈技術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基於認可,並積極促進其發展。區塊鏈技術本身將是互聯網技術之後又一個將對世界產生顛覆性的技術,它不但將改變應用場景,它將深刻的改變整個社會的信任機制。真正的改變世界。

2018年將是區塊鏈元年,希望大家正視改變,接受創新,擁抱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