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的求学之路 (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的求学之路 (一)

学习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必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更是人类交流与精神生活的不二途径。从胎儿时期,人们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能力,此后便与学习生死与共,形影不离,无尽无止,终至老没。尽管人们生存的环境有优劣,学习的条件有好差,个人的智商有高低,但都通过不同途径、方式的学习,获得了生存的本领和生活的技能,从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学习与他人来说,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平坦大道,而对我来讲,则是一条跋涉终生的泥泞小路,虽坎坷不平,蹒跚而行,却乐在其中,从未言弃。正是对学习的这种渴求和执着,才改变了我的多舛命运,决定了我的人生之旅。

1、 快乐的小学生活

我的小学只上到五年级,就遇上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快乐的校园生活便戛然而止。在那五年里,虽然国家正处在极端困难的时期,人民也过着饥不饱腹的生活,但我还是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享受着文化的沐浴和滋润,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甘露,为我以后的求学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的小学过程,我曾经历过四任老师,他们都对我呵护有加,关心倍至,不仅在学习上精心施教,重点培养;还在生活上伸出援手,给以厚爱。赵鲁越老师曾为我代交过学杂费;黄素珍老师曾为我补洗过衣服;王振老师曾在我饿了一天没饭吃的时侯,暗送煎饼给我充饥;更有刘久川老师在家庭困难的情况下,悄悄地为我购买学习用品;田文德校长则将他那辆心爱的小国防自行车,曾无数次的借给我骑用,让我及时进城与父亲沟通交流;他们都为我的学习付出了无私的师爱。在园丁们的精心培养下,我如同一株刚出土的小苗,健康茁壮地成长着。五年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并发展全面,既是三好学生,又是模范班干。

自三年级开设作文课后,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写作。为了写好作文,我曾蹲在牛棚猪圈里,观察过动物活动;也曾私自种植过大豆、萝卜,及时写下了观察日记;还曾亲手栽种下小树,将它成长的点滴变化写进了作文。为了使作文写得真实,我更是不厌其烦地走访过村里的抗日英雄和生产队长,还先后阅读过大量的课外书藉,为作文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事例。所以每篇作文,几乎都会成为老师点评的范文,有时还要拿到高年级的班里去朗读。王振和刘久川老师对我的每一篇作文,都青睐有加,高看一眼,总要对我再单独进行讲评辅导,每次都将我写得好句子,用红笔重重地圈点标出,以资鼓励。刘久川老师常常嘴里叼着一杆旱烟袋,慢声细语地指出我作文的不足,不温不火地启发我改进提高。赵鲁越老师会时不时地从城里找来一些优秀范文,让我熟读背诵。王振老师更是对我爱如已出,赞赏不已,他常常自信地对我父亲讲,这孩子以后是个写文章的材料。田文德校长慈祥的如同父亲一般,时常会找我谈话,分析我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还手把手的教我练字和绘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的求学之路 (一)

小学五年中,我当了五年的班长或学习委员,从四年级开始,担任全校少先队大队长,当文革大潮涌来的时侯,我又转任为红小兵大队长。那时的中学生,全都响应号召到外地串连发动,而我们这些小学生们,就只能立足本地闹革命。为了让心爱的老师和校长免于批斗,我就带领着红小兵们,到各个村去喊口号,造声势,把革命闹到了周围的村庄。不仅得到了校长、老师们的赞扬,还被我们村推选为大队革委会成员,负责村内所谓的宣传工作。那年的我虽只有十三岁,却就过早地投入到了汹涌澎湃的社会洪流之中。

文革进行到第二年,在复课闹革命的号召下,我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第十二中学,在那里上了八个月没有课本的初中,便又接到了中学下放大队联办、小学下放大队单办的通知,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含着泪水告别了老师与同学,走上了漫长艰辛的自学之路。

二、艰难的自学之路

那时,我所就读的联办中学,办学条件很差,既缺师资,短教室;又无教材,少生源;更没有教学质量可言。正当我对恶劣的学习环境,深感失望之时,适逢我所在的大队要举办小学,村革委会研究决定让我负责此项工作。于是我就一边在联中上学,一边回本村小学教书。每逢联中上数、理、化课时,我就去联中听课,其余时间则一心扑在了本村的教学与管理上。

当时的村办小学,共有一至四年级四个班,约一百余名学生,配有四个教师,我负责四年级的教学与管理,并兼任学校的负责人。在那段繁忙紧张的日子里,我夜以继日地工作和学习,不知道疲倦与辛苦。白天忙于村小学的教学工作,夜间赶着补习联中的课题作业,即要当老师教别人,又要做学生自己学,还抽空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及报刊,并尝试着习写一些散文、小说。常常彻夜不眠,伏案而学,踌躇满志,心比天大。两年执着的教与学,让我全身都迸发出了青春活力和快乐气息,从而取得了学教双丰收的累累硕果。

在大家的一片赞扬声中,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家乡,参军入伍来到部队。在部队服役的前几年中,我始终坚持自学求知,苦读不止,也不知牺牲了多少个休息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夜,始终都是信心十足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记得刚入伍时,部队正轰轰烈烈地开展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活动。每逢连队召开讲用大会时,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为了抢到发言的机会,我经常不等指导员点名,就抢先站起来念稿,搞得指导员即高兴又尴尬,后来我的这一举动竟成为连队的时尚,大家仿而效之,还被上级总结成了学毛著的先进经验。

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我拜高中入伍的老兵为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初、高中的语文、数学,还认真学习阅读了一些哲学、历史书藉,尤其是精读了马、恩、列、毛的一系列经典著作,曾数次参加部队组织的学习读书班,并荣幸地为全团官兵做过多场巡回演讲,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平时,我主动担当起连队黑板报的出版工作,时常为一些老兵们代写家信情书。同时,为大家读报也是我非常享受的另一项份外工作。我还担任着连队的图书保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曾有多少个夜晚捧书夜读,陶醉于书中的故事情节,甚至被感动得失声哭泣,为此还被指导员单独谈过话。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的求学之路 (一)

由于我们是汽车兵,业务学习那是必须的,技术练兵更是家常饭,尤其是会开会修这两大基本功,更是对驾驶员最起码的要求。那时使用的汽车,质量差,配件少,故障多,常抛锚,因此能不能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车辆正常运行,便成为优秀汽车兵的看家本领。为了掌握修理技术,我从理论到实物,再从实践到理论,反来复去的学练,将汽车的主要零部件烂熟于心,还曾将修理中的车、钳、焊、刨等工序学了一个遍。学习让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并成为大家公认的学习尖子。在一起入伍的战士中,我第一个成为正式驾驶员,第一个被提升为班长,第一个提干当排长,也是第一个走入军校的基层干部。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