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為什麼不如intel?

安部十哉

英特爾叱吒處理器市場50年,他們最大的對手是誰?大家都能想到是AMD,但AMD在過去多年中其實並沒有給英特爾多大威脅,在Ryzen處理器上市之前AMD都要掙扎著活下去,根本沒可能給英特爾帶來什麼威脅。但是現在不同了,Ryzen處理器給AMD帶來了不菲的營收,在桌面處理器以及服務器市場上正在給英特爾帶來更大的麻煩。

從去年3月份首發Ryzen處理器到現在,AMD先後在桌面、移動、商業、OEM以及服務器市場上推出多款基於Ryzen的處理器,二代銳龍今年4月份也發佈了,產品佈局已經OK了。The Motley Fool網站日前撰文分析了AMD帶給英特爾的競爭壓力,認為AMD的威脅已經不容忽視,AMD的成長還沒有結束,管理層也有信心Ryzen及EPYC銷售增長勢頭不會消失,有充足理由認為這將給英特爾帶來麻煩。

AMD在CPU市場影響力不斷增加

各種報道指出AMD的CPU市場份額在過去幾個月中一直在穩步攀升,2017年的CPU份額達到了12%,高於2016年底的9.9%。增加2個百分點的份額對英特爾來說可能不是什麼大事,不過也別忘了去年底的時候Ryzen處理器還沒有全面推出。

Ryzen銳龍處理器在2017年3月份首先在桌面市場推出,去年底推出了面向企業級市場的Ryzen Pro及面向筆記本的Ryzen Mobile。現在還沒有新的CPU份額統計,不過AMD在這些領域削弱英特爾的地位並不讓人驚訝,因為Ryzen處理器真的在起飛。

Q1財報會議上AMD宣佈Ryzen處理器為其客戶端部門貢獻了60%的營收,高於去年底的40%。今年4月份AMD又推出了二代銳龍處理器,旗艦級的Ryzen 7 2700X售價只有329美元,大大低於去年Ryzen 7 1800X及1700X的499、399美元。此外,與去年的旗艦相比,Ryzen 7 2700X的性能提升了17% ,使得AMD新一代處理器更讓人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這比英特爾的Core i7-8700K處理器還要便宜,後者售價在350美元左右,而且是6核而非8核處理器,更多的內核意味著性能更優,因此AMD可能再次削弱英特爾競爭力。

此外,新一代產品推出之後,前一代銳龍也在大降價,Ryzen 7 1800X現在只要319美元。

正因為此,AMD對本季度中有25個新電腦型號使用Ryzen處理器並投放市場表示樂觀,年底時候這個數量還會增加到60個。

英特爾可能被迫降價以應對AMD的競爭,就像去年做過的那樣。這對英特爾的客戶端部門可是個壞消息,Q1季度中該公司的運營利潤下降了4個百分點,收入僅增長3%,收入及運營利潤的變化意味著英特爾將感受到AMD激進定價帶來的熱度。

此外,英特爾的處理器出貨量持平,而AMD則表示Ryzen出貨量在Q1季度保持了雙位數增長,這表明了英特爾在CPU市場上的地位相比AMD有所下降,這個趨勢可能還會繼續。

EPYC處理器正在進行中

除了桌面處理器,AMD還將進軍服務器芯片市場,目前英特爾在這個價值172億美元的領域佔據了99%的份額,如今AMD也攜EPYC處理器加入戰場,目前市場上有超過40中基於EPYC的系統。

AMD有信心今年底在這個領域實現個位數的份額突破,這將會拖延英特爾的增長。預計服務器芯片市場在2020年價值200億美元,如果英特爾的份額降至95%,那營收就是190億美元,意味著英特爾在未來三年只能增長10億美元。

如果AMD達到目標,那麼就會獲得10億美元的營收額,這對AMD來說已經是個巨大的勝利,因為過去幾年中AMD在服務器芯片市場上存在感幾乎為0。

此外,二代EPYC服務器芯片將在2018年初投入市場,一旦做到這一點AMD在服務器市場很可能會獲得超過目標的份額,因為英特爾的服務器芯片還將使用14nm工藝,二代EPYC將使用7nm工藝。

較新的工藝意味著芯片成本更低,性能、能效上表現會更好,因此AMD可以獲得更大的收益,這將幫助AMD進一步深入服務器市場,英特爾的10nm工藝已經推遲到了2019年。

英特爾投資者是否應該擔憂?

英特爾投資者現在還不需要擔憂,因為英特爾依然是CPU及服務器市場的一條大魚,財務實力、卓越的利潤率及穩定的客戶基礎。另一方面,AMD正在積極進入英特爾佔據主導地位的領域,憑藉價格合理的產品及潛在的技術優勢,AMD可能會威脅英特爾的領先地位,後者的10nm工藝已經延遲。


超能網

十年前可能AMD一直被壓一頭,但十年後今天的格局又不一樣了。

就在上個月,芯片界「千年老二」AMD 的市場份額以 56 % 終於衝上首位。除此之外,AMD 的整體銷量,銷售金額雙雙超越英特爾。

而 AMD 上一次超越英特爾,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十年來,AMD 靠著自家的 APU(加速處理器)的性價比和 FX 系列的超低價可謂活得苟延殘喘,這一次的小翻身,會給整個 PC 市場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大農企要翻身啦

農企牙膏廠,本是同根生

1969 年,一個在仙童半導體做銷售的哥們在加州創立了超微半導體公司,也就是AMD。此前一年,同樣是仙童出來的戈登·摩爾(Gordon Moore)和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聯合成立了 Intel。

▲AMD 創始人傑裡·桑德斯

儘管 AMD 只比英特爾晚創辦了一年時間,但此時的 PC 芯片市場,無論從資源還是人才,AMD 已然處於劣勢。

但這並不影響 AMD 來攪芯片市場的局,品牌認可度比不上人家,那我就主打性價比,再弄個高主頻或者 64bit 處理器的首發,照樣還是能分得市場一份羹。

也不知是不是 AMD 生來就和工農階級扯上孽緣,自家處理器的代號都是推土機、壓路機、打樁機等等,這也使得 AMD 被國內網友戲稱為 「農企」。

▲AMD當年的破土儀式.....真是打孃胎裡就有農企的基因

從技術上講,早期的 AMD 其實對英特爾構不成威脅,但其主打高性價比持續給芯片巨頭施壓市場壓力,甚至一度迫使英特爾藉助壟斷地位實施非競爭措施。

被對手搞得暈頭轉向的英特爾開始警覺,再不好好走點心,或許要失去芯片界老大哥的位置。

決心洗心革面的英特爾,把 Pentium 4 以及 NetBurst 兩個舊架構打入冷宮,並重新研發新架構。

2006 年,海法團隊在 Pentium M 基礎上研發的 Core 架構出爐,其更強大的內存 I/O 能力以及更低的能耗可謂打得 AMD 難以招架,該架構也沿用至今。

靠著新架構躺著賺錢的英特爾,佔據了市場百分之八九十的份額。由於長期沒有競爭力,英特爾家的芯片製程升級週期越來越長,CPU 的性能提升更是慢得像擠牙膏,縱使是4、5 年前的 CPU ,放在今天也依然不落後。

長此以往,英特爾也被冠以牙膏廠之名 .....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英特爾,畢竟沒個勢均力敵的對手,自己也很難提上幹勁。再說自從2006 年 Intel 酷睿架構誕生之後,AMD 就一直沒有在高端市場佔到過多少便宜。

十年磨一芯,或縮短 PC 更迭速度

市場研究機構 Linley Group 分析師 Linley Gwennap 認為「除非 AMD 的服務器芯片性能接近英特爾,否則不足以和英特爾展開競爭。」

要想性能接近英特爾,不僅 CPU 要給力,GPU 更是自身的一個軟板;可是自己在GPU上毫無建樹,拿什麼跟英特爾打?

當時的 GPU市場早已被 Intel、ATI 以及 NVIDIA 瓜分,後面兩家更是掌控著這個地球 3D 技術的發展。倘若把它們其中一個收入麾下,媽媽就再也不用擔心我打不過英特爾了。

花了 54 億美元巨資收購了 ATI 的 AMD,得到夢寐以求的 GPU 技術。芯片組技術也大大增強,和英特爾一樣擁有一條「CPU+芯片組+集顯」的產品線。

但也正是由於收購了ATI,AMD 不僅要在處理器上跟英特爾競爭,顯卡方面還要面對 NVIDIA 這樣一個強敵,雖說二打一的陣勢確實不厚道,但這是自己造作出來的格局啊。

不過 AMD 依然沒有放棄,硬是在 CPU 和 GPU 兩條線上分別與不同的強敵競爭。只可惜本身在市場和資源上不佔優,加上之前收 ATI 可謂下了血本。終究在雙拳難敵四手的局面下,退出了高端CPU市場,英特爾也因此在高端市場躺著賺了七八年。而顯卡上,AMD 更是被 NVIDIA 吊著打。

揹負著「千年老二」之稱的 AMD,鐵了心要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與英特爾平起平坐。在大部分 PC 廠商把英特爾的處理器作為自家產品首選的局面下,AMD Ryzen 系列芯片橫空出世,一舉成為整個市場的焦點。

▲AMD 首位女性 CEO:蘇姿豐

美國時間 2017 年 2 月 21 日,AMD 總裁蘇姿豐女士正式公佈銳龍 AMD Ryzen 7。芯片基於最新的 Zen 架構,在性能,吞吐率和能效上都有了很大提升。

在多核心效能上,Ryzen 7 更是大幅領先英特爾同價位段的酷睿 i7 處理器。跑分上也是緊追 Intel i7 6900K,而價格卻不到 i7 的一半。

有競爭力的產品,直接改善了 AMD 的境況。在 Ryzen 推出後,本來在 2 美元(2016年初)徘徊的 AMD 股價,一躍怒漲到了 12 美元,讓很多人不禁歡呼:

「AMD 終於要翻身了!」

GEEK君有話說

儘管這一數據僅來自德國的一家零售商,但它確實表明,時隔十年的 AMD 終於攢回與 Intel 叫板的底氣,同時也為遊戲玩家和系統集成商提供了可行的第二選擇。

Ryzen 7 的推出,一方面給英特爾敲響了警鐘,同時也一定程度改變了 PC 市場更新的進度。倘若英特爾迎頭趕上,推出性能更高的處理器或者更先進的架構,那麼無疑將加快 PC 產品的迭代。

唉,有競爭也不一定是好事,產品更迭太快,錢包吃不消啊。


極客視界

2017年的CPU市場新品不斷,從年初的Intel7代酷睿,到AMD“ZEN“架構銳龍新品,雖然銳龍同步上市的產品不多,但憑藉良好的口碑和高性價比得到了消費者的肯定。隨後AMD乘勝追擊,陸續推出了Ryzen 5、Ryzen 3及Threadripper三個系列的十餘款處理器新品。Intel方面也不甘示弱,陸續推出了全新的酷睿至尊i9系列,以及四季度上市的8代酷睿系列產品。

  到了2018年,AMD再次推出了銳龍系列APU作為全年的首批新品,來抗擊對手Intel。從我們之前的測試中可以瞭解到,新的銳龍APU在GPU性能方面超出了目前八代酷睿產品UHD 630核顯性能的一倍以上,在運行諸如LOL、DOTA2等主流競技類遊戲上有著不小的優勢。

  反觀Intel方面,雖然在多年以前就將酷睿系列CPU中加入和核顯,但總的來說每年的升級程度十分有限,而其中口碑最好的“銳炬”系列也僅存在於部分筆記本產品中,在桌面級平臺上難得一見。


  縱觀2017年全年,由於挖礦等原因導致了顯卡大幅漲價,對於大量的休閒玩家而言,完全沒有必要花費高額的預算去購買高價的顯卡,這時APU的重要性就體現了出來。熟悉DIY市場的朋友們都知道,前幾年一臺入門級主機的價格通常為3000元左右,而近兩年整機的客單價明顯提升,即便是對整機性能沒有太高需求的用戶,也會經常去選購5000元以上的主機。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除了盲目跟風之外,也包括各類DIY硬件不斷提價的因素。

  而銳龍APU的出現,不僅滿足了入門級用戶的日常需求,還能夠進一步降低整機的價格。而選擇Intel平臺的用戶,由於核顯性能存在一定瓶頸,所以很多人會選擇額外搭配一款入門級顯卡,這就達到增加了裝機成本。

APU平臺需搭配雙通道內存

  不過銳龍APU平臺相比Intel平臺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是對於雙通道內存的需求很高,因此用戶在裝機時就要特意選購兩條內存來組建雙通道,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裝機的成本。另外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銳龍APU平臺剛剛上市,在軟件支持程度和遊戲優化程度上都不如酷睿平臺穩定。

品牌:Intel CPU3Intel的反擊手段都有哪些?

  那麼從目前的市場狀態來看,未來Intel會通過哪些手段來對抗AMD的銳龍系列產品呢?最有可能的情況還是像2017年一樣,加快新品的更迭速度,在製程、主頻、核心數量等方面超越對手。不過這就勢必會造成產品成本的再度提高,而最終還是要靠消費者來為之買單。

  其次,Intel不會通過提升酷睿產品核顯的性能來對抗APU。從以往的經驗來看,Intel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核顯性能的可能性並不大,因為APU產品之所以具備很高的性價比,主要是滿足入門級用戶的需求,而Intel近幾年的產品不斷向專業人群和高端人群發力,這些用戶大多數會搭配獨顯。相反酷睿i3、奔騰和賽揚等千元以下市場並不是Intel策略上的主戰場,因此沒有必要增加額外的成本,來為入門級CPU提升核顯性能,這也是首批銳龍APU產品中沒有Ryzen 7系列的原因。

銳龍APU缺少Ryzen 7

  第三,開放200系列主板向上兼容的功能。由於目前八代酷睿處理器只能搭配Z370系列主板,整機成本非常高,雖然接下來Intel還將推出更加親民的B360主板,但想從根本上解決整機價格的問題,其實只需開放200系列主板的向上兼容功能,就可以進一步促使一部分用戶升級八代酷睿新品。

價格是Intel的殺手鐧

  總之,雖然近年來Intel產品的性能不斷增強,但價格也水漲船高,想要從正面抗擊AMD銳龍的攻勢,不僅要從產品本身上發力,價格上的妥協才是Intel的殺手鐧,不過從目前的狀況來看,Intel似乎並沒有降低產品價格的意思,至於今年Intel能否在價格策略上有所變化,就要靠AMD的努力了。


中關村在線

英特爾作為X86處理器的發明者,整體的技術實力要強於AMD。雖然AMD憑藉Ryzen處理器,在性能上基本追平英特爾,但在產品的細節上、特別是產品的軟、硬件兼容性方面和英特爾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因為英特爾cpu一直在市場上居於主導地位,所以系統、硬件、軟件等廠商對於英特爾CPU的優化要優於AMD,具體講就是電腦運行穩定性高,對於軟件的兼容性好,效率高,這也就是為什麼企業及辦公用電腦優選英特爾的原因。AMD隨著Ryzen處理器的推出,和英特爾在技術上的差距在縮小,單純看性能可能並沒什麼差距,但是產品的細節,以及周邊硬件、系統、軟件的兼容性差距不小。雖然普通應用,看不出什麼差別,但長時間使用在兼容性方面還是要差一點。英特爾的軟硬件生態要比AMD更強。

對於普通家用和遊戲而言,其實兩者的差距不是很大,可以綜合考慮性能、價格等因素來選擇。

而對於企業和辦公等用途,建議還是優選英特爾平臺,畢竟穩定性和兼容性英特爾還是佔優。

顯卡方面雖然英偉達在市場一直處於優勢,但AMD顯卡的並不比N卡差,主要是因為市場上一些遊戲對N卡的優化更好而已,而隨著AMD VEGA強勢崛起,兩者的差距在不斷縮小。現在蘋果電腦的獨顯基本全部都是A卡,而英特爾也是推出了集成AMD VEGA顯示核心的處理器,就很能說明問題。

對於顯卡的選擇,主要還是看自己的實際需求,顯卡的性能和價格綜合來選擇,而不是單純選擇A卡或N卡。


智慧新視界

因為AMD只有一個構架研發團隊,而intel不止一個,在當年奔騰4-M(移動版P4)在筆記本領域被低溫高效全美達打得找不到北的時候,它的另一個團隊迅速改良奔騰三構架出了迅馳,當它

臺式機

領域奔四和奔騰D完全無法和速龍還有雙核速龍抗衡的時候,它的另一個研發團隊迅速把當時筆記本使用的第三代迅馳也就是

酷睿

1做了一些改進除了

臺式機

版本的

酷睿

2。

如果你看火影,現在的情況就是AMD只是宇智波鼬,雖然能力強勁但是隻有一個人,而intel差不多相當於六道佩恩一樣,當一個佩恩戰敗,還有剩下的佩恩和本體長門可以繼續作戰,幾乎不敗。等什麼時候AMD能進化到渦旋鳴人的級別,開啟仙人模式,或許能和intel這個佩恩好好打一仗。

至於現在為何AMD在核心數和緩存數都不弱的情況下輸,有三個原因,第一個是AMD直到

推土機

時代才研究出四發射處理器,而intel的

酷睿

一代(筆記本迅馳3)就已經是四發射處理器了,直接決定了處理器核心效率A不如I;第二個是緩存速度,

AMD處理器

一級緩存速度還行,但是二級緩存只求大不求快,在AIDA64

測試

它的後幾級緩存速度完全輸給intel,受此影響以前AMD K8時代一直引以為豪的內存性能現在也不如intel(因為數據是從處理器的緩存讀到內存的);第三個是指令集優化,

推土機

有很多的新的指令集,但無奈intel影響力太大很少有

軟件公司

公開支持AMD,顯卡吧那邊有一個轉碼程序專門針對

推土機

的指令集編寫,在那個轉碼速度上所有intel的i7 i5

i3處理器

完全無法和推土機抗衡,可惜太少。當年AMD很優秀的3DNOW!和3DNOW!+指令集也很少有

軟件公司

採用,現在不得不被AMD放棄了。這就是一場不公平的對戰,但是沒有辦法。

曖尚分享


鹽老溼

這個話題太大,從兩個方面來描述下吧。

接下來是市場,intel一路穩紮穩打,產業鏈已經非常穩定,上中下游佈局非常完善,而且下游生態也控制得非常好,一堆廠商為了搶同步首發也是拼了,還有就是intel市場推廣也是駕輕就熟,你amd稍微發力一點,我就廣告支持力度加大,別以為電視上不同品牌電腦廣告結尾的那一小段intel幾秒logo加音樂不出奇,人家intel可是最高分擔一半廣告費滴!


隨機情商

簡單的說這是芯片組及處理器整體構架設計的問題,兩家使用的核心技術方案不同。英特爾的技術世界第一是公認的,為什麼會被公認?說明核心技術確實厲害。AMD為什麼沒有倒閉?因為美國有反壟斷法,同一行業不允許一家獨大,所以AMD一直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