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亮剑》中李云龙一个团能干掉坂田联队?

Avril--aili

李云龙都不好意思这么说。

李云龙只是击溃了坂田联队而已。

坂田联队是鬼子最先出场的部队。一出场,联队长就被一炮干掉了。

这是什么?这是龙套啊!

但是,如果认为这支部队是个弱鸡,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根据剧情,还分析一下坂田联队的战斗力。

事实上,在整部剧中,坂田联队都是数一数二的精锐部队,而且坂田联队与八路军、晋绥军的几场战斗,全部是硬碰硬,没有一点虚,每一场战斗都让对手损失惨重。


第一场战斗:坂田联队对独立团

孔捷在剧中作为配角也被低估了。时任独立团团长孔捷,外号孔二愣子。二愣子不是说孔捷傻,而是形容孔捷之猛,他打仗彪悍过人、遇敌死战、不惧生死,是一员难得的虎将。他带领的独立团,同样勇猛过人。

可就是这样一支部队,与坂田打了一场遭遇战,结果是政委李文英牺牲,孔捷负伤。一支团级主力作战部队,两个一把手一死伤,谁还敢说坂田联队是个弱鸡?

第二场战斗:坂田联队对晋绥军358团

358团团长楚云飞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带兵能力,在诸多猛人中亦是一流。他带出来的358团,战斗力在晋绥军首屈一指。武器装备也是八路军所不能比的。

可就是这样一支强兵,与坂田联队在路野交手,一小时伤亡近300人。方立功说:如果不是撤退得快,358团恐怕要被全部吃掉。


第三场战斗:坂田联队对中央军。

还是通过方立功之口描述的:在忻口会战时,坂田一个联队硬是打垮了校长的两个嫡系师。

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而且,这传达出另外一个信息:按照忻口会战的时间来看,坂田是较早进入中国的鬼子,那时候的鬼子,基本上都是精锐。

第四场战斗:与李云龙带领的新一团的战斗

这场战斗,直观地反映出了坂田联队的战斗力。


第一,李云龙是个战术天才,再加上丰富的战场经验,在战场上表现得近乎完美。而坂田给予了李云龙最大的肯定。但即使这样,坂田依旧胜券在握、信心满满。


第二,坂田的兵力和装备都占有优势,他衔尾追击,将129师压得喘不过气来。独立团奉命后卫,双方均损失惨重。


第三,方立功称坂田为“老鬼子”。这三个字,耐人寻味。

然后,该李云龙表演了。

先是前推500米,获得炮位。然后柱子一炮干掉了坂田的指挥部。

这时候坂田联队并没有被击溃,只是因为指挥系统被打掉,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也就是这短暂的混乱,让新一团冲出了包围圈。


然而,短短几分钟之后,坂田联队迅速重建指挥系统,展开了凶猛的反击,将张大彪给包围了。如果不是李云龙回兵救援,摔帽王只怕要杯具了。


军事主官被击毙,部队仍然没有溃散,可见该部队训练有素、战斗意志顽强。


所以,李云龙并没有干掉坂田联队,只是在把坂田联队的包围圈撒开一个小口子而已。


脂肪故事

《亮剑》虽是文艺作品,但有很多细节是源于真实的。开篇这场战斗,独立团和八路军其它部队被鬼子包围,突围时李云龙违抗军令,选择从正面强突,出其不意,途中还把握战机,一炮干掉了坂田联队的指挥所。

对八路军抗日战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在这段应该能看到日本陆军中将阿部规秀在黄土岭被我八路军杨成武部击毙的影子。



阿部规秀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别将领,是他在率领两个大队日军,约1200名鬼子,扫荡北岳山区时,被诱致黄土岭伏击区,其指挥所设在一农家院里,被第一团团长陈正湘在望远镜中发现,有几个挎战刀的日军军官。随即调炮兵连上山,在距离800米处发射4枚迫击炮弹,炮手是年仅18岁的李二喜。四炮命中,阿部规秀和他的狼狗都被炸死。


真实战例,也没有全歼这两个大队的日军,在取得成果后主动撤出战斗的。被击毙军官是阿部规秀中将,聂荣臻司令也是从敌人广播中确认。朝日新闻在日本国内的报道标题是“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抗战时期,八路军装备极差,一个团的炮兵连,也不过就是几门迫击炮,而且炮弹有限,所以多出神炮手。要想整个吞下日军联队是几乎不可能的,损耗太大。

亮剑里对日几场战斗,都有实战的母本,比如日本军官观战团被全歼,就是王近山的杰作。相较于抗日神剧,亮剑还是比较靠谱的。


净月暖阳

抗日神剧说的你也能信,明显智商不够用→_→

美国的太平洋战队够牛逼的吧?战斗力够强悍的吧?也满足你所谓的清一色美式装备,连人都是美国人结果呢?不一样被小日本揍的满地找牙?你看看硫磺岛战役,那时候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了美军一样被打得惨不忍睹。虽然最后打赢了,是应为美军已经围剿了人家好几个月了。日军已经弹尽粮绝,已经没有补给了。不要动不动就美式装备,没看到牛逼在哪里?


蓝色魅力53512422

呵呵,这是小说、小说、小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小鬼子军队的编制是按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来编制的,师团是日军最大的战术作战单位,又分甲、乙、丙、丁四个级别。先期入侵中国的都是甲种师团,人数可达三万人。而联队则是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甲种师团的一个联队一般辖三个大队,再加上炮队、运输队、直属大队……人数可达5千人以上。李云龙新一团是打不过这样的一个日军联队的。

(扫荡中的小鬼子)

其实,李云龙也没有机会与这样的日军甲种师团的联队交手,因为负责对抗日根据地扫荡的日军全部属于丁种师团。李云龙打的坂田联队,应该就是日军中的丁种师团的一个联队,丁种师团是日军最弱的师团,兵力就一万人多一点。

丁种师团一般是由甲种师团的一旅团改编来,抗战后期日军战线拉得很长,兵力紧张,负责后方治安的丁种师团越来越多,常会将一个甲种师团分拆成三、四个丁种师团,丁种师团的规模也越来越小,但一个联队的兵力总也近二千人的。八路军新一团,即使李云龙很能发展部队,新一团的人数比别的团多很多人,但应该就是二千余人。这样的兵力,李云龙是根本啃不动坂田联队的,更不说吃掉了。

(反扫荡中的我根据地游击队队员)

其实,准确地说,坂田联队并不是专门为了对付李云龙的,应该是对付整个八路军386旅的。因为,抗战时就有国军对战小鬼子需5对1才有胜算的说法,而八路军恐怕就要8对1、10对1了。

战场的态势应该是这样的,坂田联队将386旅三个团都包围了,旅长下令突围,正巧坂田将联队的指挥部设在李云龙新一团对面,实际兵力可能就几百人。李云龙猛地一冲,居然冲开了一个口子,还顺手炸死坂田捡了个大便宜,李云龙只是成功突围而已,并非吃掉了坂田联队。其实,小说中李云龙突围后仍被日军追得很狼狈的,就已证明了这一点。


50后男人

首先纠正一下,李云龙率新一团当时是击毙坂田联队长但是并没有消灭坂田联队。

李云龙当时率新一团能能击溃坂田联队主要原因是战术对头。

李云龙敢于抗命那是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当时日军机械化水平高,如果李云龙听从师部命令后撤,那日军坂田联队肯定随后追杀,即使有兄弟部队掩护,那李云龙部也会受到重大损失,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包括重武器可能全部丢光,李云龙怎么可能吃这亏,所以李云龙决定抗命冒险从正面突围,当然了李云龙也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李云龙敢于正面突围是有底气的,那就是新一团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战斗力非常强悍,而且有张大彪这员猛将可以冲锋陷阵,最重要的是李云龙还有一秘密武器,那就是只剩下两发炮弹的迫击炮。

李云龙不得不说却确实是个战术天才,李云龙的计划很完美,就是等日军发起冲锋时指挥部队发起反冲锋,这样一来双方军队就绞杀在一起,这时候日军不敢开炮,因为要开炮就会打到自己人,二日军发起冲锋时可不是整个联队发起冲锋,日军兵力最多一个大队,而李云龙反冲锋却是全团出动,也就是说李云龙反冲锋是孤注一掷,也就是说反冲锋时李云龙兵力占优势,所以日军很快就被击退,而李云龙的目的不是直捣坂田指挥部,就是为了向前推进五百米,目的是为了给迫击炮创造条件,结果李云龙目的达到了,两发炮弹要了坂田的命,坂田一死,日军失去指挥,李云龙趁日军混乱时率部冲出日军包围圈。

其实李云龙部突围时仗打的并不轻松的,在击毙坂田联队长后,李云龙和张大彪兵分两路突围,仗打的也很吃力,要不是李云龙贴身侍卫虎子以命相拼,李云龙这边可能都冲不出去,而张大彪那一路最后只剩几个人了,也就是说李云龙这一仗其实也是损失过半的。

最后总结说,李云龙关键时能把握战机,敢于孤注一掷,确实是战术天才。


天宇的文史情怀

《亮剑》看得不够透呐,李云龙的新一团只是抗命从正面突围,冲破了日军包围圈,顺带用迫击炮端掉了坂田联队的联队部,怎么可能干掉整个坂田联队呢?



八路军当年团级建制分为大团和小团,小团不含营建制直接辖若干连队,约四五百人,李云龙看来是个大团,有张大彪一营长嘛,那也就千把人,并且装备跟日军还不在一个档次上。而日军的野战联队正式编成达3800人,如果再加上配属的炮兵和装甲部队,突破4000人是常事。

这样的一个日军联队,可以追着国军一个师满世界跑,在河南战场,日军创造过一个大队击溃汤恩伯一个师的战绩。而整个抗日战争中,就没有八路军新四军全歼日军一个野战联队的记录,能打掉一个中队都是重大胜利。李云龙面前的悬殊的兵力对比,新一团能冲出来就是非常牛逼的队伍了。

这不是长他人志气,抗日战争就是这么艰难。



关家垴之战,八路军近万人吃不掉日军500余人的一个冈崎大队,自身反而伤亡2000多,彭总气得说要撤番号,可见多么吃力。

新四军塘马战斗,日军第15师团以一个不满编联队合击新四军六师第16旅旅部及直属队1000余人,新四军指战员苦战终日,旅长罗忠毅和政委廖海涛双双牺牲。

抗日神剧真得少看,否则我们何必苦战八年。

你可以说李云龙一个团干掉了坂田大佐,不能说干掉了坂田联队,撑死李团长也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