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亮劍》中李雲龍一個團能幹掉阪田聯隊?

Avril--aili

李雲龍都不好意思這麼說。

李雲龍只是擊潰了坂田聯隊而已。

坂田聯隊是鬼子最先出場的部隊。一出場,聯隊長就被一炮幹掉了。

這是什麼?這是龍套啊!

但是,如果認為這支部隊是個弱雞,那就大錯特錯了。

我們根據劇情,還分析一下坂田聯隊的戰鬥力。

事實上,在整部劇中,坂田聯隊都是數一數二的精銳部隊,而且坂田聯隊與八路軍、晉綏軍的幾場戰鬥,全部是硬碰硬,沒有一點虛,每一場戰鬥都讓對手損失慘重。


第一場戰鬥:坂田聯隊對獨立團

孔捷在劇中作為配角也被低估了。時任獨立團團長孔捷,外號孔二愣子。二愣子不是說孔捷傻,而是形容孔捷之猛,他打仗彪悍過人、遇敵死戰、不懼生死,是一員難得的虎將。他帶領的獨立團,同樣勇猛過人。

可就是這樣一支部隊,與坂田打了一場遭遇戰,結果是政委李文英犧牲,孔捷負傷。一支團級主力作戰部隊,兩個一把手一死傷,誰還敢說坂田聯隊是個弱雞?

第二場戰鬥:坂田聯隊對晉綏軍358團

358團團長楚雲飛無論是軍事素養,還是帶兵能力,在諸多猛人中亦是一流。他帶出來的358團,戰鬥力在晉綏軍首屈一指。武器裝備也是八路軍所不能比的。

可就是這樣一支強兵,與坂田聯隊在路野交手,一小時傷亡近300人。方立功說:如果不是撤退得快,358團恐怕要被全部吃掉。


第三場戰鬥:坂田聯隊對中央軍。

還是通過方立功之口描述的:在忻口會戰時,坂田一個聯隊硬是打垮了校長的兩個嫡系師。

戰鬥力之強悍可見一斑。

而且,這傳達出另外一個信息:按照忻口會戰的時間來看,坂田是較早進入中國的鬼子,那時候的鬼子,基本上都是精銳。

第四場戰鬥:與李雲龍帶領的新一團的戰鬥

這場戰鬥,直觀地反映出了坂田聯隊的戰鬥力。


第一,李雲龍是個戰術天才,再加上豐富的戰場經驗,在戰場上表現得近乎完美。而坂田給予了李雲龍最大的肯定。但即使這樣,坂田依舊勝券在握、信心滿滿。


第二,坂田的兵力和裝備都佔有優勢,他銜尾追擊,將129師壓得喘不過氣來。獨立團奉命後衛,雙方均損失慘重。


第三,方立功稱坂田為“老鬼子”。這三個字,耐人尋味。

然後,該李雲龍表演了。

先是前推500米,獲得炮位。然後柱子一炮幹掉了坂田的指揮部。

這時候坂田聯隊並沒有被擊潰,只是因為指揮系統被打掉,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也就是這短暫的混亂,讓新一團衝出了包圍圈。


然而,短短几分鐘之後,坂田聯隊迅速重建指揮系統,展開了兇猛的反擊,將張大彪給包圍了。如果不是李雲龍回兵救援,摔帽王只怕要杯具了。


軍事主官被擊斃,部隊仍然沒有潰散,可見該部隊訓練有素、戰鬥意志頑強。


所以,李雲龍並沒有幹掉坂田聯隊,只是在把坂田聯隊的包圍圈撒開一個小口子而已。


脂肪故事

《亮劍》雖是文藝作品,但有很多細節是源於真實的。開篇這場戰鬥,獨立團和八路軍其它部隊被鬼子包圍,突圍時李雲龍違抗軍令,選擇從正面強突,出其不意,途中還把握戰機,一炮幹掉了坂田聯隊的指揮所。

對八路軍抗日戰史有些瞭解的朋友,在這段應該能看到日本陸軍中將阿部規秀在黃土嶺被我八路軍楊成武部擊斃的影子。



阿部規秀是抗戰以來,八路軍擊斃的日軍最高級別將領,是他在率領兩個大隊日軍,約1200名鬼子,掃蕩北嶽山區時,被誘致黃土嶺伏擊區,其指揮所設在一農家院裡,被第一團團長陳正湘在望遠鏡中發現,有幾個挎戰刀的日軍軍官。隨即調炮兵連上山,在距離800米處發射4枚迫擊炮彈,炮手是年僅18歲的李二喜。四炮命中,阿部規秀和他的狼狗都被炸死。


真實戰例,也沒有全殲這兩個大隊的日軍,在取得成果後主動撤出戰鬥的。被擊斃軍官是阿部規秀中將,聶榮臻司令也是從敵人廣播中確認。朝日新聞在日本國內的報道標題是“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

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極差,一個團的炮兵連,也不過就是幾門迫擊炮,而且炮彈有限,所以多出神炮手。要想整個吞下日軍聯隊是幾乎不可能的,損耗太大。

亮劍裡對日幾場戰鬥,都有實戰的母本,比如日本軍官觀戰團被全殲,就是王近山的傑作。相較於抗日神劇,亮劍還是比較靠譜的。


淨月暖陽

抗日神劇說的你也能信,明顯智商不夠用→_→

美國的太平洋戰隊夠牛逼的吧?戰鬥力夠強悍的吧?也滿足你所謂的清一色美式裝備,連人都是美國人結果呢?不一樣被小日本揍的滿地找牙?你看看硫磺島戰役,那時候的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美軍一樣被打得慘不忍睹。雖然最後打贏了,是應為美軍已經圍剿了人家好幾個月了。日軍已經彈盡糧絕,已經沒有補給了。不要動不動就美式裝備,沒看到牛逼在哪裡?


藍色魅力53512422

呵呵,這是小說、小說、小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小鬼子軍隊的編制是按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來編制的,師團是日軍最大的戰術作戰單位,又分甲、乙、丙、丁四個級別。先期入侵中國的都是甲種師團,人數可達三萬人。而聯隊則是日軍單一兵種最大的作戰單位,甲種師團的一個聯隊一般轄三個大隊,再加上炮隊、運輸隊、直屬大隊……人數可達5千人以上。李雲龍新一團是打不過這樣的一個日軍聯隊的。

(掃蕩中的小鬼子)

其實,李雲龍也沒有機會與這樣的日軍甲種師團的聯隊交手,因為負責對抗日根據地掃蕩的日軍全部屬於丁種師團。李雲龍打的坂田聯隊,應該就是日軍中的丁種師團的一個聯隊,丁種師團是日軍最弱的師團,兵力就一萬人多一點。

丁種師團一般是由甲種師團的一旅團改編來,抗戰後期日軍戰線拉得很長,兵力緊張,負責後方治安的丁種師團越來越多,常會將一個甲種師團分拆成三、四個丁種師團,丁種師團的規模也越來越小,但一個聯隊的兵力總也近二千人的。八路軍新一團,即使李雲龍很能發展部隊,新一團的人數比別的團多很多人,但應該就是二千餘人。這樣的兵力,李雲龍是根本啃不動坂田聯隊的,更不說吃掉了。

(反掃蕩中的我根據地游擊隊隊員)

其實,準確地說,坂田聯隊並不是專門為了對付李雲龍的,應該是對付整個八路軍386旅的。因為,抗戰時就有國軍對戰小鬼子需5對1才有勝算的說法,而八路軍恐怕就要8對1、10對1了。

戰場的態勢應該是這樣的,坂田聯隊將386旅三個團都包圍了,旅長下令突圍,正巧坂田將聯隊的指揮部設在李雲龍新一團對面,實際兵力可能就幾百人。李雲龍猛地一衝,居然衝開了一個口子,還順手炸死坂田撿了個大便宜,李雲龍只是成功突圍而已,並非吃掉了坂田聯隊。其實,小說中李雲龍突圍後仍被日軍追得很狼狽的,就已證明了這一點。


50後男人

首先糾正一下,李雲龍率新一團當時是擊斃坂田聯隊長但是並沒有消滅坂田聯隊。

李雲龍當時率新一團能能擊潰坂田聯隊主要原因是戰術對頭。

李雲龍敢於抗命那是有自己的想法,因為當時日軍機械化水平高,如果李雲龍聽從師部命令後撤,那日軍坂田聯隊肯定隨後追殺,即使有兄弟部隊掩護,那李雲龍部也會受到重大損失,好不容易積攢的家底包括重武器可能全部丟光,李雲龍怎麼可能吃這虧,所以李雲龍決定抗命冒險從正面突圍,當然了李雲龍也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李雲龍敢於正面突圍是有底氣的,那就是新一團是他一手調教出來的,戰鬥力非常強悍,而且有張大彪這員猛將可以衝鋒陷陣,最重要的是李雲龍還有一秘密武器,那就是隻剩下兩發炮彈的迫擊炮。

李雲龍不得不說卻確實是個戰術天才,李雲龍的計劃很完美,就是等日軍發起衝鋒時指揮部隊發起反衝鋒,這樣一來雙方軍隊就絞殺在一起,這時候日軍不敢開炮,因為要開炮就會打到自己人,二日軍發起衝鋒時可不是整個聯隊發起衝鋒,日軍兵力最多一個大隊,而李雲龍反衝鋒卻是全團出動,也就是說李雲龍反衝鋒是孤注一擲,也就是說反衝鋒時李雲龍兵力佔優勢,所以日軍很快就被擊退,而李雲龍的目的不是直搗坂田指揮部,就是為了向前推進五百米,目的是為了給迫擊炮創造條件,結果李雲龍目的達到了,兩發炮彈要了坂田的命,坂田一死,日軍失去指揮,李雲龍趁日軍混亂時率部衝出日軍包圍圈。

其實李雲龍部突圍時仗打的並不輕鬆的,在擊斃坂田聯隊長後,李雲龍和張大彪兵分兩路突圍,仗打的也很吃力,要不是李雲龍貼身侍衛虎子以命相拼,李雲龍這邊可能都衝不出去,而張大彪那一路最後只剩幾個人了,也就是說李雲龍這一仗其實也是損失過半的。

最後總結說,李雲龍關鍵時能把握戰機,敢於孤注一擲,確實是戰術天才。


天宇的文史情懷

《亮劍》看得不夠透吶,李雲龍的新一團只是抗命從正面突圍,衝破了日軍包圍圈,順帶用迫擊炮端掉了坂田聯隊的聯隊部,怎麼可能幹掉整個坂田聯隊呢?



八路軍當年團級建制分為大團和小團,小團不含營建制直接轄若干連隊,約四五百人,李雲龍看來是個大團,有張大彪一營長嘛,那也就千把人,並且裝備跟日軍還不在一個檔次上。而日軍的野戰聯隊正式編成達3800人,如果再加上配屬的炮兵和裝甲部隊,突破4000人是常事。

這樣的一個日軍聯隊,可以追著國軍一個師滿世界跑,在河南戰場,日軍創造過一個大隊擊潰湯恩伯一個師的戰績。而整個抗日戰爭中,就沒有八路軍新四軍全殲日軍一個野戰聯隊的記錄,能打掉一箇中隊都是重大勝利。李雲龍面前的懸殊的兵力對比,新一團能衝出來就是非常牛逼的隊伍了。

這不是長他人志氣,抗日戰爭就是這麼艱難。



關家堖之戰,八路軍近萬人吃不掉日軍500餘人的一個岡崎大隊,自身反而傷亡2000多,彭總氣得說要撤番號,可見多麼吃力。

新四軍塘馬戰鬥,日軍第15師團以一個不滿編聯隊合擊新四軍六師第16旅旅部及直屬隊1000餘人,新四軍指戰員苦戰終日,旅長羅忠毅和政委廖海濤雙雙犧牲。

抗日神劇真得少看,否則我們何必苦戰八年。

你可以說李雲龍一個團幹掉了坂田大佐,不能說幹掉了坂田聯隊,撐死李團長也做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