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惰化效應:為什麼三個和尚會沒水吃?

為什麼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而三個和尚會沒水吃?

社會惰化效應:為什麼三個和尚會沒水吃?

其實這是一種社會惰化效應。

社會惰化效應,指的是“群體越大,幹活越不出力”的現象。個人與群體其他成員一起完成某種事情時,或個人活動時有他人在場,往往個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單獨時偏少,不如單幹時出力多,個人的活動積極性與效率下降的現象。也稱之為社會惰化作用,另也叫社會干擾、社會致弱、社會逍遙、社會懈怠。

法國人馬克斯·瑞格曼做了一個拔河比賽的實驗,他要求被試在分別單獨的與群體的情境下拔河,同時用儀器來測量他們的拉力。結果發現隨著被試人數的增加,每個被試平均使出的力減少了。一個人拉時平均出力63公斤;三個人的群體拉時,平均出力是 53.5公斤;八個人時是31公斤。

社會惰化效應:為什麼三個和尚會沒水吃?

這種共同完成一項任務時,群體人數越多個人出力越少的現象,稱做“社會惰化”。後來在其他人的實驗中也得到證實。這些現象不僅在實驗室裡看到,在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根據有關研究和統計,在前蘇聯,私有土地佔總農用地的1%,但產量卻是農業總產量的27%;在匈牙利,農民則曾在13%的自有耕地上生產出了全國三分之一的農產品;在中國,自1978年土地承包責任制,農作物的總產量每年遞增8%,這一速度是過去26年裡平均增幅的兩倍半。

俗語“一個和尚挑水吃,二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只不過是這種社會心理現象的具體形象化。

社會惰化效應:為什麼三個和尚會沒水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一種是因為團隊成員認為其他人沒有公平付出。假想你認為當你在辛苦工作時,別人卻在偷懶,那麼你肯定也會減少工作量來重建公平感。

另一種原因是責任的分散。所謂法不責眾,因為團隊的成績不會歸功於個人,個人的投入和團隊產出之間的關係不明朗。這樣有的個體可能成為“搭便車者”,依附團隊的努力。換句話說,如果個體認為自己的貢獻無法被衡量,效率就會下降。

社會惰化效應:為什麼三個和尚會沒水吃?

從某種意義上講,頻頻出現的血荒,就是“旁觀者效應”困局。很多人並非沒有愛心,冷酷無情,他們在遇到7.23事件等需要用血的個體事件面前會毫不猶豫,挺身而出,但面對常規獻血,公民意識和責任感被稀釋,產生一種“我不去獻,也有別人去獻血”的集體無意識。

須知道,骯髒的社會血液裡,有每個人罪惡的一滴。所以,躲開“圍觀”,去當一個勇敢的舵手吧。正如易卜生所言: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於現代社會,犬儒主義橫行的時代,合作是一個問題,如何合作則更是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