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武威雷臺之謎

古城武威雷臺之謎

位於武威北郊的雷臺觀,又稱雷祖廟,是一座南北長106米、東西寬60米、高8.5米、坐北向南的土臺,因臺下漢墓中出土了銅奔馬而蜚聲中外。關於此臺的建造年代、墓主人是誰,歷來專家都有不同的看法,至今未有定論。

古城武威雷臺之謎

關於雷臺墓的建造年代,學術界有以下不同的說法:一是東漢末期說。這是甘肅省博物館的發掘報告《甘肅武威雷臺東漢墓清理簡報》和《武威雷臺漢墓》中提出的。報告從隨葬銅馬身上刻的銘文、墓葬形制、墓葬中出土的東漢五銖錢以及遺物四方面分析,得出此墓為東漢晚期(186—219)墓。二是漢魏時期說。這是考古專家初世賓、張朋川在《雷臺東漢墓的車馬組合和墓主人初探》中提出的。他們認為雷臺漢墓和嘉峪關新城魏晉5號墓有相似之處,所以此墓可能建在漢魏(186—226)之際。三是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時期說。這是歷史學專家陳炳應在《雷臺墓的年代研究》一文中提出的。他從墓葬形制、出土文物兩方面作了全面研究分析,特別是從銅馬銘文中的職官、建制的年代來看,雷臺墓的年代應定在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時期(186—220)。四是晉末前涼初期說。這是專家何雙全在《武威雷臺漢墓年代商椎》一文中提出的觀點。其根據是墓室的形制、隨葬的器物不同於漢墓而與晉墓相同,所以此墓應為公元313年之後的墓。五是前涼說。專家辛敏在《武威雷臺墓主人再探》和楊常青《關於對武威雷臺墓主人、斷代等問題的看法》等文中都提出了這種觀點。辛敏認為,墓的規模大,並有幾顆將軍印,只有前涼張駿比較符合條件。楊常青根據墓室的築造結構形式、出土的錢幣和將軍印分析判斷,認為此墓應是晉墓(324—345),為前涼張氏墓地。除以上觀點外,還有人提出了此墓為兩漢之際,但多數人不同意這種觀點。

古城武威雷臺之謎

由於對墓的斷代觀點不同,所以專家對墓主人是誰也提出了迥然不同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四種:一為東漢初曾任武威太守、南陽析候的張江;二為左騎千人官張君,此人為漢陽冀縣人,官武威郡張掖縣長,升任武威郡左騎千人官,但不知名字;三為三國時的張繡。張繡為武威祖歷人,豪門出身,曾封宣威候(屬武威郡),又卒於東漢末期,恰合雷臺墓的年代;四為前涼張氏。有人認為是前涼國王張軌之墓,也有人認為是張軌之孫張駿之墓。究竟墓主人是誰,還有待進一步深入考古研究。

古城武威雷臺之謎

除上述不同的爭鳴外,雷臺漢墓本身還留下了許多至今未解之謎。如雷臺是先有墓還是先有臺?雷臺下已發現1號墓和2號墓,是否還有其它墓葬?按古代民間習俗,建築物求對稱,喪葬品講雙數,為什麼此墓中墓室和墓室磚花圖案都不對稱,隨葬品是奇數(銅車馬武士儀仗俑為39件)?史稱,宋朝王安石醉拼雙喜才使“囍”字流傳於世,為什麼在漢墓中發現了黑白漢磚砌成的雙“囍””圖案?墓室中的磚塊每平方米耐壓力高達366公斤到374公斤,高於現在的磚一倍多,這種磚在當時是怎樣製坯和燒製的?墓道口旁築有一眼深約12米、直徑1米的東漢古井,井壁採用人字形砌法,不同於其它古井,而且往井裡扔東西,掉得越深看得越清楚,比原物大一倍,造成這一奇特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漢墓中銅車馬儀仗隊應該怎樣排列?墓門上飾有連簷闕門的含意何在?……雷臺漢墓這些千古之謎等待著人們去破解。

古城武威雷臺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