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甘肅篇):慶陽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於甘肅慶陽市區西南25公里處,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與平涼市涇川縣南石窟寺同時代開鑿,南北互映,直線相距為4.5公里,所以被稱為北石窟寺。1988年,被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石窟寺位於慶陽西南蒲河和茹河交匯的覆鐘山下。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增修和擴建,形成隴東地區一處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延續時代較長的石窟群。現存大小窟龕308個,石雕造像2429尊,碑刻題記150餘方。

北石窟寺165窟,是中國最大的七佛窟,是由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主持開窟。165窟內正壁和左右壁雕鑿八米高的七尊立佛。這七尊佛像面相方圓,嘴唇厚重,兩耳垂肩,體魄雄健,帶著北方少數民族氣質特徵。

第222號窟開鑿於盛唐,覆鬥式頂,窟高6米,寬6.3米、深5.3米。窟內正壁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佛高4.3米,磨光扁圓肉髻,面相方圓,細眉大眼,善跏趺坐於方臺上。南北兩壁上下四層,開64龕,龕內雕一佛二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是典型的“貞觀樣式”。

165號窟中的乘象普賢菩薩。

窟外的窟龕,為當年百姓所為,表達美好意願。近三百個窟龕,密佈在高20米,南北長120米的黃砂岩崖體斷面上。窟龕因崖面自然形態分為上下兩層,以迴廊石階貫通,佈局有制,層次分明。特別是165洞窟高達14米,深15.7米,寬21.7米,規模宏大,全國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