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題材——杭州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

澎湃新聞:5月28日從浙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相關發佈會獲悉,該省已編制完成關於大灣區建設行動規劃,提出將浙江大灣區建成“綠色智慧和諧美麗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到2022年初步建成全球產業科技創新高地、開放高地、體制創新高地,灣區經濟總量達6萬億元以上,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貢獻率5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47%以上;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按照去年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的部署,今後五年,浙江將謀劃實施“大灣區”建設行動綱要,重點建設環杭州灣經濟區,支持台州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強全省重點灣區互聯互通,推進沿海大平臺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

據省發改委主任孟剛介紹,浙江大灣區以環杭州灣經濟區為核心和重點,聯動甬(寧波)臺(台州)溫(溫州)臨港產業帶、義(義烏)甬舟(舟山)開放大通道。

環杭州灣經濟區將構築“一港、兩極、三廊、四區”的空間格局,即高水平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爭創自由貿易港;增強杭州、寧波兩大都市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環杭州灣經濟區創新發展、開放發展、聯動發展;以高新區、高教園、科技城為依託,加快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嘉興G60科創大走廊:謀劃打造杭州江東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湖州南太湖新區。

在具體操作上,浙江提出實施包括現代產業高地建設、“互聯網+”科創高地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灣區現代交通建設、開放高地建設和美麗大灣區建設在內的六大行動。

孟剛表示,擁有世界吞吐量第一的寧波舟山港,杭州灣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T字型交互樞紐,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浙江正處於重塑區域競爭優勢的戰略機遇期,從國際上看,灣區是區域經濟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地,環杭州灣區域在新一輪世界科技和產業變革中應處於怎樣的地位、發揮何等作用,需要頂層謀劃、定位;從國內看,南有粵港澳大灣區,北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有區域經濟一體化,在此背景下建設浙江大灣區是最佳窗口期。

他說,作為長三角重要一環,浙江謀劃推動高質量的大灣區建設必須置身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接軌上海,同時加強與江蘇、安徽合作,發揮各自特長、互補所短,與滬蘇皖共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發展平臺和載體。

到2035年 杭州灣經濟區要建成世界級大灣區!

今天上午,浙江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發佈會。會上,省發改委主任孟剛通報浙江省大灣區、大花園、大都市區建設情況。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加強全省重點灣區互聯互通,推進沿海大平臺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根據這一要求,詳細謀劃了浙江省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空間佈局、主要任務和工作保障。

浙江省大灣區總體目標,打造成為“綠色智慧和諧美麗的世界級現代化大灣區"。具體目標是建設“全國現代化建設先行區、全球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區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到2022年,大灣區科技創新 能級全面提升,人口和經濟密度不斷加大,國際化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球產業科技創新高地、開放高地、體制創新高地。到2022年灣區經濟總量達到6萬億元以上,數字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47%以上。

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

+ 浙江省大灣區如何建設?

宏觀層面,即整個大灣區,總體佈局是“一環、一帶、一通道",即環杭州灣經濟區、甬臺溫臨港產業帶和義甬舟開放大通道。

中觀層面,即環杭州灣經濟區,這是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將構築“一港、兩極、三廊、四區"的空間格局。“一港":高水平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爭創自由貿易港。“兩極":增強杭州、寧波兩大都市區輻射帶動作用,帶動環杭州灣經濟區創新發展、開放發展、聯動發展。“三廊":以高新區 、高教園、科技城為依託,加快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嘉興G60科創大走廊。“四區":謀劃打造杭州江東新區、寧波前灣新區、紹興濱海新區 、湖州南太湖新區,將新區建設成為產城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區。

微觀層面,即發揮現有產業優勢,瞄準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整合延伸產業鏈,打造若干世界級產業集群;突出產城融合發展理念,推進產業集聚區和各類開發區整合提升,打造若干集約高效、產城融合、綠色智慧的高質量發展大平臺。

建設浙江大灣區,浙江省將聚焦產業、創新、城市、交通、開放、生態 等大灣區建設的六大重點領域,實施六大建設行動。

現代產業高地建設行動,主要包括建設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服務業,建設新興金融中心,建設全球新興的文化與旅遊產業基地等。

“互聯網+"科創高地建設行動,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設國家自主創新 示範區,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建設一批創新應用示範基地,前瞻佈局一批國際水準的創新載體等。

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行動,主要包括實施一批現代化城市示範工程,加快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完善一體化 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市治理數字化等。

灣區現代交通建設行動,主要包括打造高水平互聯互通的交通設施網絡,打造世界級港口集群,打造通達全球的世界級機場群,推進灣區智慧化交通建設等。

開放高地建設行動,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電子世界貿易平臺(eWTP)試驗區,培育建設一批國際貨物和服務貿易基地等。

美麗大灣區建設行動,主要包括嚴格管控各類生態功能區,推進汙染治理與生態修復 ,制定實施產業准入負面清單,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

·延伸閱讀·:

今年的浙江“兩會 ",大灣區建設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政協委員們已提交的提案中,涉及大灣區建設的提案已有10多個。

什麼是灣區和灣區經濟?

灣區,簡單說,是一個沿海靠灣的綜合城市群;不簡單之處在於,這個區域範圍內,交通互通互聯、資本金融齊聚、高級人才彙集,各類資源高效配置,衍生出了灣區經濟。灣區經濟,是區域經濟 的高級發展形態。

世界知名灣區有三個,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都是目前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方。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灣區部分。舊金山灣區,聚集了蘋果、谷歌、Facebook(臉書)等互聯網巨頭;東海岸的紐約灣區,則聚集了一批金融機構,成為世界金融的心臟;而在日本,東京灣區支撐了日本經濟的半壁江山,三菱、豐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強企業總部坐落於此。

力爭到2035年

把杭州灣經濟區建成世界級大灣區

“浙江經濟發展到了今天,需要有一個更高層級的頂層設計來打破舊有的罈罈罐罐。"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綜合處處長潘毅剛認為,灣區就是目前看來最好的頂層設計,發展灣區經濟,浙江正當其時。

為什麼這麼說?浙江省政協經濟委綜合調研組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改革開放以來,灣區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支撐和重要戰略空間。沿海沿灣的杭州、寧波、嘉興、紹興、溫州、台州六市經濟總量佔全省的79.8%,其中,灣區核心區生產總值佔全省的57.7%。

去年6月召開的浙江省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大灣區建設構想首次提出。省委書記車俊在報告裡提出,謀劃實施大灣區建設行動綱要,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

半年之後的2017年12月4日,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 上,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一場主旨演講中提出大灣區建設的定位和明確的時間表:力爭到2035年,把杭州灣經濟區建成世界級大灣區。

而在袁省長提出世界級大灣區建設的路線圖前,也就是在2017年11月底召開的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浙江省發改委首次亮出大灣區的基本框架,由十大任務、十大平臺、百個項目和萬億投資構成。

杭州要成為大灣區建設主平臺、主戰場和主引擎

杭州灣區建設,杭州是主平臺、主戰場、主引擎。這些年,杭州一直在努力。

去年,杭州已先行一步,提出實施“擁江發展"戰略,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打造“三江兩岸"城市帶、產業帶、交通帶、景觀帶、生態帶和文化帶,完善“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城市框架,努力成為杭州灣經濟區主戰場。這和浙江省大灣區戰略一脈相承。

堅持開放創新,杭州搶抓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機遇,深耕“信息經濟",打造“長三角 硅谷",建設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以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撬動和連接超能級資源,推動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高水平建設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等一大批高精尖科研院所;高水平規劃錢塘江金融港灣,打造“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努力成為“杭州灣經濟區"主引擎。

今年,杭州將陸續開建杭州西站、蕭山機場T航站樓、滬乍杭鐵路、地鐵7號線等9條軌道交通 線;已規劃建設機場高鐵 站、機場快線、滬杭甬高速等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目的就是為了打造亞太地區重要國際門戶樞紐,努力成為“杭州灣經濟區"主平臺。

今天早盤推薦三隻強勢牛股,兩隻強勢漲停!恭喜跟上的朋友,更多牛股跟進我的實盤圈,相信不會讓你失望!本人每天兩點半會進行尾盤個股推薦,大家及時進行把握!上週推薦四隻尾盤股,三隻達到收益!

新題材——杭州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

新題材——杭州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

新題材——杭州大灣區概念橫空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