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题材——杭州大湾区概念横空出世!

澎湃新闻:5月28日从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相关发布会获悉,该省已编制完成关于大湾区建设行动规划,提出将浙江大湾区建成“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到2022年初步建成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体制创新高地,湾区经济总量达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7%以上;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按照去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今后五年,浙江将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环杭州湾经济区,支持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据省发改委主任孟刚介绍,浙江大湾区以环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和重点,联动甬(宁波)台(台州)温(温州)临港产业带、义(义乌)甬舟(舟山)开放大通道。

环杭州湾经济区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区”的空间格局,即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以高新区、高教园、科技城为依托,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谋划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湖州南太湖新区。

在具体操作上,浙江提出实施包括现代产业高地建设、“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湾区现代交通建设、开放高地建设和美丽大湾区建设在内的六大行动。

孟刚表示,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一的宁波舟山港,杭州湾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T字型交互枢纽,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浙江正处于重塑区域竞争优势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上看,湾区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之地,环杭州湾区域在新一轮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中应处于怎样的地位、发挥何等作用,需要顶层谋划、定位;从国内看,南有粤港澳大湾区,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有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此背景下建设浙江大湾区是最佳窗口期。

他说,作为长三角重要一环,浙江谋划推动高质量的大湾区建设必须置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接轨上海,同时加强与江苏、安徽合作,发挥各自特长、互补所短,与沪苏皖共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平台和载体。

到2035年 杭州湾经济区要建成世界级大湾区!

今天上午,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会上,省发改委主任孟刚通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情况。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根据这一要求,详细谋划了浙江省大湾区的目标定位、空间布局、主要任务和工作保障。

浙江省大湾区总体目标,打造成为“绿色智慧和谐美丽的世界级现代化大湾区"。具体目标是建设“全国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到2022年,大湾区科技创新 能级全面提升,人口和经济密度不断加大,国际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体制创新高地。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

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

+ 浙江省大湾区如何建设?

宏观层面,即整个大湾区,总体布局是“一环、一带、一通道",即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

中观层面,即环杭州湾经济区,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将构筑“一港、两极、三廊、四区"的空间格局。“一港":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创自由贸易港。“两极":增强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环杭州湾经济区创新发展、开放发展、联动发展。“三廊":以高新区 、高教园、科技城为依托,加快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四区":谋划打造杭州江东新区、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 、湖州南太湖新区,将新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区。

微观层面,即发挥现有产业优势,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整合延伸产业链,打造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突出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推进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开发区整合提升,打造若干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大平台。

建设浙江大湾区,浙江省将聚焦产业、创新、城市、交通、开放、生态 等大湾区建设的六大重点领域,实施六大建设行动。

现代产业高地建设行动,主要包括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建设新兴金融中心,建设全球新兴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基地等。

“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行动,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 示范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一批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前瞻布局一批国际水准的创新载体等。

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行动,主要包括实施一批现代化城市示范工程,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一体化 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等。

湾区现代交通建设行动,主要包括打造高水平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网络,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打造通达全球的世界级机场群,推进湾区智慧化交通建设等。

开放高地建设行动,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试验区,培育建设一批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基地等。

美丽大湾区建设行动,主要包括严格管控各类生态功能区,推进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 ,制定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延伸阅读·:

今年的浙江“两会 ",大湾区建设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政协委员们已提交的提案中,涉及大湾区建设的提案已有10多个。

什么是湾区和湾区经济?

湾区,简单说,是一个沿海靠湾的综合城市群;不简单之处在于,这个区域范围内,交通互通互联、资本金融齐聚、高级人才汇集,各类资源高效配置,衍生出了湾区经济。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 的高级发展形态。

世界知名湾区有三个,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都是目前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湾区部分。旧金山湾区,聚集了苹果、谷歌、Facebook(脸书)等互联网巨头;东海岸的纽约湾区,则聚集了一批金融机构,成为世界金融的心脏;而在日本,东京湾区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半壁江山,三菱、丰田、索尼等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总部坐落于此。

力争到2035年

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

“浙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需要有一个更高层级的顶层设计来打破旧有的坛坛罐罐。"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潘毅刚认为,湾区就是目前看来最好的顶层设计,发展湾区经济,浙江正当其时。

为什么这么说?浙江省政协经济委综合调研组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湾区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和重要战略空间。沿海沿湾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温州、台州六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79.8%,其中,湾区核心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7.7%。

去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大湾区建设构想首次提出。省委书记车俊在报告里提出,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

半年之后的2017年12月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上,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在一场主旨演讲中提出大湾区建设的定位和明确的时间表:力争到2035年,把杭州湾经济区建成世界级大湾区。

而在袁省长提出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的路线图前,也就是在2017年11月底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浙江省发改委首次亮出大湾区的基本框架,由十大任务、十大平台、百个项目和万亿投资构成。

杭州要成为大湾区建设主平台、主战场和主引擎

杭州湾区建设,杭州是主平台、主战场、主引擎。这些年,杭州一直在努力。

去年,杭州已先行一步,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战略,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打造“三江两岸"城市带、产业带、交通带、景观带、生态带和文化带,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框架,努力成为杭州湾经济区主战场。这和浙江省大湾区战略一脉相承。

坚持开放创新,杭州抢抓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机遇,深耕“信息经济",打造“长三角 硅谷",建设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以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撬动和连接超能级资源,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高水平建设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等一大批高精尖科研院所;高水平规划钱塘江金融港湾,打造“国际金融科技中心",努力成为“杭州湾经济区"主引擎。

今年,杭州将陆续开建杭州西站、萧山机场T航站楼、沪乍杭铁路、地铁7号线等9条轨道交通 线;已规划建设机场高铁 站、机场快线、沪杭甬高速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目的就是为了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枢纽,努力成为“杭州湾经济区"主平台。

今天早盘推荐三只强势牛股,两只强势涨停!恭喜跟上的朋友,更多牛股跟进我的实盘圈,相信不会让你失望!本人每天两点半会进行尾盘个股推荐,大家及时进行把握!上周推荐四只尾盘股,三只达到收益!

新题材——杭州大湾区概念横空出世!

新题材——杭州大湾区概念横空出世!

新题材——杭州大湾区概念横空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