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17歲少年豪飲9碗白酒身亡,誰來維護我的“酒文化”?

近日,河北邯鄲市魏縣一名少年小軍(化名)在美食節當眾接連喝了9碗白酒,不幸釀成悲劇,將生命永遠定格在了17歲,從此與親人陰陽兩隔,留下無盡的傷痛。事後警方也已將涉事的“摔碗酒”封存,並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其家人希望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

對於此事,網友議論紛紛,有的指責商家為追求利益誘導他人消費不擇手段;也有人質疑小軍本人的心理,是否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再深入的就開始懷疑小軍的家庭教育也有問題。

我倒是認為,網友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是我搞不清楚的就是: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一個人喝酒能喝到致死?

說到喝酒,印象最深的就是影視中那些英雄豪傑了,最喜歡大碗喝酒,酒罈子提起來咕嚕嚕的就是一罈見底,酒水薩滿前襟,“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真,喝一斤,感情鐵,喝出血。”喝酒以多為榮,更有甚者,已經把喝酒昇華為一種事業的高度了!

說起酒,我可是深受其害!因為不喝酒失去過工作,也因為不喝酒和人鬧翻過,我也是深感無力!

說起來,不會喝酒,有時候還真就意味著仕途就完蛋了一半了,這估計也是很多不喝酒人士的辛酸吧。

什麼原因?17歲少年豪飲9碗白酒身亡,誰來維護我的“酒文化”?

說到這裡,我就百思不得其解了,是什麼讓酒對我的生活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

那我就從酒的淵源開始研究,這可就神秘了,什麼上天造酒說、猿猴造酒說、儀狄造酒說、杜康造酒說,一個比一個玄乎,反正就是怎麼神秘怎麼說,說來說去反正就是一句話: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很牛掰的就是了!

我不會喝酒,也討厭喝酒,研究完倒是頗有些惡意的臆斷:就像古代某些人喜歡亂認祖宗一樣,這個酒的起源很可能是某些醉鬼喝大了,胡亂說出來的醉話吧,最有可能的就是古代的酒商為了賣酒而人為包裝的一層華麗的謊言而已。古代不知道有沒有相應的宣傳監管機制,那時候吹牛可能不上稅!

說到酒我想起了一個人:“詩仙”李白,他就是愛喝酒的,而且喝出來了格調,“斗酒詩百篇”。

既然想到“詩仙”了,我就想到了文化,不然還真覺得對不起這個文化人。既然想得是酒,我就想起了“酒文化”。

我想啊,喝酒越多越好,喝的越多,越是好漢,影視裡是這麼說的,婦孺皆知啊。那這就是這“酒文化”的定義嗎?

再想一下,“酒文化”如果是文化,那肯定“源遠流長”啊,能不能算是一種“傳統文化”?

於是我特意上網查了“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要是說到思想表徵,我目前的理解就是大碗喝酒,喝的越多越好,喝的越多越是“好漢”。這難道就是“傳統文化”中“酒文化”的思想內容?

不懂就要學呀,於是我就專門搜索了“酒文化”,搜索中發現:“酒滲透於整個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從文學藝術創作、文化娛樂到飲食烹飪、養生保健等各方面在中國人生活中都佔有重要的位置。與中國酒文化一樣久遠的是中國酒桌上的勸酒、酗酒等醜陋文化,稱之為中國酒桌文化,是酒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畸型陋習。”

什麼,我的理解竟然是錯誤的,原來是我曲解了“酒文化”,誤將“酒桌文化”當成了“酒文化”,我竟然把“陋習”當做了“文化”?!

於是我就困惑了,是什麼讓我這個不喝酒的書呆子產生曲解的呢?我明明也是認為喝酒多,不是“好孩子”的。

於是我想到了影視裡那大碗喝酒的畫面,想到了英雄那灑滿酒水的前襟,想到了廣告中那燈紅酒綠的宣傳,想到了李白“斗酒詩百篇”的壯舉,也想到了叔叔阿姨的勸酒聲。

是呀,大碗喝酒的不都是“好漢”,更多的是“醉漢”;酒水薩滿前襟的不都是“英雄”,更多的是“影雄”;燈紅酒綠中也有黑暗的角落;“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不喝酒也是偉大的詩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斗酒詩百篇”,但是所有的人都能吐一地!

為什麼我會如此巧妙的避開了這些事實?又是什麼讓我避開了這些事實?像“酒文化”這樣的“傳統文化”又有多少?我又能否正確的理解這些“文化”?

我不知道小軍這個17歲的少年的家庭教育是不是有問題,也不知道在小軍的心裡,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醜陋”的曲解了“文化”,又是什麼讓一個17歲的少年在誘惑面前無法明辨是非!

小軍已“入土為安”,自有其家人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權益。就是不知道“酒桌文化”什麼時候才能“入土”呢,又有誰來維護我的“酒文化”呢?

小軍,一路走好,願天堂沒有“酒桌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