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士可殺不可辱”,那為什麼韓信卻甘願受“胯下之辱”?

韓信是什麼人?西漢開國功臣!大功臣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但那都是在遇到蕭何之後的事情。其實在遇到蕭何之前韓信也不過是個秦末時期的平頭老百姓。為人方面一、不懂禮節,二、不通經商謀生之道,不僅如此,堂堂七尺男兒還要靠人救濟才能勉強度日,在當時很多人都討厭這個大名鼎鼎的西漢“開國功臣”。

狂妄!韓信的言行令當時人不恥。母親去世的時,韓信四處尋找墓地,什麼樣的墓地呢?他大方豪言說一定要找個又高又大的墓地,並且這個墓地呢一定要安頓得下一萬戶人才可以。這麼個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人竟大放厥詞,怎麼可能不被當時人不恥呢?

蹭飯,一次,韓信在鄉下南昌亭的亭長家一連吃了好幾個月的閒飯,亭長妻子都急了,心想“這麼個大活人有手有腳的不去幹活怎麼這麼不要臉呢?又來了!……”,想想誰都不願意家裡有個光吃不幹的,於是亭長妻子第二天大早上起來,早早的做了早飯,並且全吃光了,這次韓信再來,結果飯沒了,一氣之下就跑去跟亭長絕交,轉身就走了。任誰都能看出這是個多麼驕傲的人,那麼他的驕傲是自信還是自負呢?

都說“士可殺不可辱”,那為什麼韓信卻甘願受“胯下之辱”?

沒了閒飯吃的韓信,做起了漁翁,但卻是個不合格的漁翁,一連好幾天坐在江邊,望眼欲穿的想要釣上來魚,填飽肚子,但人意不如天意,幾天都沒能掉釣到魚,都快餓暈了,得虧江邊洗頭的老婦人看他可憐給了他飯吃,不然說不定韓信就得餓死江邊了。韓信一連又在婦人家裡蹭了十幾天的飯,看到這裡本以為“捱餓”會讓韓信放下他那高傲的性子,但令人沒想到的是這貨捱過餓之後更狂了,他拍這胸口對老婦人說:“日後我一定會重重地報答您。”婦人聽了,腹誹不已,這人是不是傻,連自己都養活不了,憑什麼說這種話,真是沒救了,也跟著乾著急。可以說韓信這不僅僅是自負而是驕傲。

就韓信當時這行德性,別說古代,就是現代也是惹人厭的存在。韓信整天不做事,經常挎著劍走來走去,吃閒飯,被羞辱也是正常,一天,淮陰市面上一個地痞無賴跑來羞辱韓信,說:“韓信,你過來,你這傢伙,個子是長得蠻高的,平時還帶著把劍走來走去的,我看啊,你就是一個膽小鬼!”。經過他這麼一吆喝,大夥兒紛紛跑過來看熱鬧了。這傢伙來勁了,又說:“你不是有劍嗎?你不是不怕死嗎?你要是不怕死,你就拿你的劍來刺我啊,你要是不敢,那你就從我的兩腿間爬過去吧。”

都說“士可殺不可辱”,那為什麼韓信卻甘願受“胯下之辱”?

看熱鬧不嫌事大,大夥兒都瞪大了眼睛,按常理說這赤裸裸的挑釁,做為一個氣血方剛的男人,說不得就要拔劍了,但韓信本就異於常人,他握著手裡的劍,凝視了對方許久,最終還是選擇從他的胯下慢慢爬了過去。等著看好戲的人群頓時爆發出了一陣鬨笑,對韓信指指點點議論,但韓信他沒理會這些議論聲,站起身留給人們一個背影,頭也不回的走了,這事似乎就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人們的印象裡韓信就是個軟骨頭,沒人再理會他,儘管他行為依舊狂妄,也沒人放心上。都說“士可殺不可辱”,但韓信為什麼卻願承受這“胯下之辱”呢?

大部分人認同韓信這是“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做法,其實也沒錯,但似乎也不完全對,韓信確實能屈能伸。但通過他之前的所作所為我們不難發現,他是個隨性而為、狂傲不羈的人,在他眼裡或許這個流氓地痞就像一條惡狗,他遠遠的躲開了他,因為不削,從胯下爬過去或許在人們看來是恥辱,但在他眼裡則是一種“躲狗”的行為,他是那種什麼讓自己不舒心就遠遠走開的人,從他後來的事蹟裡就可以看出。

都說“士可殺不可辱”,那為什麼韓信卻甘願受“胯下之辱”?

後來,大澤鄉起義,陳勝、吳廣帶頭之下,各地也爆發了大大小小的起義,韓信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項梁死後,後來韓信又在項羽的手下做事,被項羽提拔,給項羽獻了很多計策,結果項羽沒理會他,不久韓信離開項羽投奔漢軍,結識了蕭何,在劉邦的陣營裡韓信仍舊沒得到重用,結果韓信又提起了行囊,這官不做也罷,後來蕭何一路去追韓信,劉邦從蕭何那裡得知了韓信,從韓信的言語裡劉邦認可了他的才能,從此韓信便一發不可收拾,大刀闊斧的幫助劉邦爭奪取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