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误——苏州记游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经过一段感情的熬煎或者说是历练,我发现,我们对一个地方的向往和依恋,总是和自己心仪的那个人有关!

最先知道中国有个城市叫苏州,还是在孩提时候。

其时,“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时从大人们口里天机一样泄露。尔后,又知道了那个点秋香的风流才子唐伯虎。再以后,追随母亲看戏,接触了豫剧《桃花庵》——那是河南戏剧五大师(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豫西调名家崔兰田的代表剧目——去姑苏虎丘望会的书生张才,在桃花庵结识了一个俊俏的小尼姑。二人如胶似漆样过着野鸳鸯般的神仙眷侣生活。不曾想那张才后来竟病死桃花庵……

姑苏误——苏州记游

网络图片

小小的我,每每为那故事的神伤痛断肝肠。就这样,姑苏和桃花庵,以耽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嘴脸,最先结伴走进了我心田。

1992年,第一次来到这个号称“东方威尼斯”美誉的“人间天堂”城,直觉告诉我,这个城,造的有些被动!或者说,这个城的建筑,从风水学角度,有失误!退一步说,苏州城的缔造者,应该是绝地反击、睚眦必报的武将,而非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文相!

——这可以从它现在仍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8座城门、8座水门、“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得到验证!

这是一个宜攻难守、以攻击为主位、以防御为次位的报复心极强的匠心独具者所筑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之城!

姑苏误——苏州记游

网络图片

再退一步说,若此城没有建城者来守城,掠此地、攻此城,相当轻松!就像排好了八阵图,若没诸葛孔明坐镇,不才如陆逊也能脱身!

尽管——

苏绣、虎丘、狮子林,名扬海外;

太湖、运河、古城门,称雄国内……

甚至——

今天的苏州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但这些都掩盖不住它始作俑者造城时束手束脚的小家碧玉的瑕疵!

姑苏误——苏州记游

网络图片

1999年下半年至2000年上半年,我在周口日报社供职。这期间,因印务往来,每周一次,我都要往返于周口和苏州。这才知道,春秋时,周王朝分封了140多个诸侯国。这些诸侯国,都建立了大小不一的都城。其中要数吴国阖闾元年(公元前514年)吴王命前来投奔他的楚国大臣伍子胥筑的吴都阖闾城规模最大。

难怪!

两千多年前的古人,纵是贤圣,境界毕竟窄些。更难有穿越数十世纪的大规划、大手笔、大视野。

曲有误,周郎顾。城有误,谁曾顾?

历史没让我擦不净屁股——果不其然,伍子胥自悬国门而死后不久,吴越争锋,越吞吴境……

姑苏终于误了吴!

姑苏误——苏州记游

网络图片

古今中外,不乏名城。昙花一现的自不必说,单是存世的名城,就车载斗量。但是,一个城市从建制到存世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不升不降、不迁不移,苏州城算是唯一!有资料说,我国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经过考证,认为苏州城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

歪打正着也好,选址精准也罢,以前的大阖闾城,现在虽是中国的特大都市,但的确精瘦却是不争之实……

苏州曾经是“天下四聚”之一(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今天还保留春秋时期的古迹和地名:盘门,始建于春秋,后重建两次,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陆城门;阊门,又叫“破楚门”,公元前506年,这里是孙武、伍子胥等率吴军伐楚的出发地和凯旋地;胥门,曾挂过伍子胥的头颅;相门,又叫干将门,是干将设炉铸剑的地方……

姑苏误——苏州记游

网络图片

物华天宝数姑苏,人杰地灵惟吴都。

若还用我一贯的以美人标注中国的名城的话,苏州,名正言顺地就是沉鱼之美的西施。

悲兮!它不止沉鱼,还沉了千古名臣伍子胥……

旷世才子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等都曾在此担任过苏州刺史。更有名落孙山却名垂青史的诗人张继,凭一首《枫桥夜泊》,让他自己、西枫桥、寒山寺倾动无数古今中外的游客……

出于对苏州古城的保护,人民政府规定,苏州市区内不能建设150米以上高楼;护城河内建筑高度不得高于23米(即高度不得超过北寺塔)……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姑苏误——苏州记游

网络图片

蔡国庆有首歌唱说:“北京的桥,千姿百态……”。其歌词寓意,多指的是北京的钢筋水泥结构的立交桥。北京西郊的颐和园里,是有些小巧玲珑的石桥。尤其是那座架在昆明湖上的17孔桥,曾不止一次让我流连忘返。来到苏州,我这才知道,苏州城外横跨在澹台湖和大运河相通的水面上的300多米长的那座宝带桥,竟有53孔之多!

姑苏误,三误在太湖——美人计致使千古伴侣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姑苏误,四误唐伯虎——世纪交替时那一年多的往来印务,使我不止一次光顾市内双荷花池畔的唐伯虎故居和西郊的唐寅墓。这才知,风光、风华的背后,是无尽的艰辛和穷苦。

惜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